張霞
摘要:語文既是一門語言學科,同時也是一門思維的學科。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我們老師應注重發揮語文學科的優勢,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初中語文;;思維能力;培養
初中語文學習對于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利用初中語文教學的機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加深學生的語文知識基拙,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初中生好奇心中的特點,引導他們勇于提問和發表自己的見解
初中生是否好學和樂學的一個重要表現就在于學生能否自己在疑難處自己發現問題,矛盾和一味是激發思維的一把最有用的鑰匙,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最有力的方式。中學生好奇心重,經常有大膽和別出心裁的想象,教師在這時應該給予學生充分的贊揚和肯定并進行適當的引導和激發,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質疑的水平越來越高,并能夠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思維能力的提高。創新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創新思維的推動,初中語文教學還要重視對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語文課堂中教師應該培養學生的尋疑意識,也就是說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始終不要忘記去尋找問題,帶著懷疑的眼光去進行知識的學習,在課文的學習中找到可能設疑的細節,發現每一個疑點的價值。教師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尋疑意識呢在課堂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堅持不懈、鍥而不舍、持之以恒,鼓勵學生以濃厚的興趣的堅持的一直去多思考、多發問。語文教師不可忽視的一點是好奇心的一個重要表現是興趣,學生有了興趣才有動力進行細致人微的思考和探索,初中生依然保持著好奇的天性,對于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他們經常會產生疑問,正是這種疑問之心才是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動力和源泉,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學會利用學生的這種好奇型,引導學生在訴說好奇和探究好奇的過程中實現思維能力的鍛煉和提升。
二、尊重學生的觀點
初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尚淺,他們的一些觀點可能是比較幼稚的,為此,教師不可以歧視和嘲笑這些學生,而是需要保護、激勵與肯定。雖然學生的思考不夠正確,但是學生思考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思維的活躍。教師應當讓學生充分意識到自主性的思考是非常有意義的,這種意義不僅僅體現在新異的結果上,還能夠體現在個性上,人的思維能力并非在較短的時間內就能夠形成的,這通常需要較長的一段時期,并且要經受一些困難和挫折。為此,教師應當激勵學生自主性地思考,以形成自己獨特的觀點,尊重學生的觀點,保護學生的思維情感。比如,教師在講解完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之后,有一道有關這篇課文的選擇題,題目如下:請聯系《背影》這一篇課文的上下文,仔細揣摩“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這一句話的含義,選出準確的答案:A.認為自己聰明過頭;B.責怪自己沒有能夠感受到父親對自己的深厚感情;C.反語,責怪自己笨;D.認為自己聰明而沾沾自喜;根據課本,準確的答案是B選項,可是,一部分善于思考的學生感覺這句話有兩個層次的含義:第一層是C選項,第二層是B選項,A選項也不是不可以的。由于只有如此,才可以感受到作者人到中年、時過境遷、回憶往事的過程中那悔恨、責怪、苦澀的心情和懷念父親的復雜感情。在此,教師不可以讓學生僅僅記住“標準答案”,這樣會遏制學生自主性的思考,教師應當肯定學生的理解,只有如此,才能夠行之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因勢利導激活學生的思維火花
活躍的課堂氛圍,是激活學生思維火花的重要前提,作為語文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思想方面的火花,通過因勢利導的方式來拓展學生思路、開闊學生視野。例如,在教學《狼》時,大部分師生都在討論狼的狡猾,以及屠夫的勇敢和機智。此時,一位比較頑皮的學生說道:“狼雖然狡猾,但是它們卻非常團結,具有合作精神。”當教師聽到這樣與眾不同的觀點時,應讓他們站起來,鼓勵他將自己的觀點大聲表達出來,這位學生繼續說:“老師,我記得您曾經說過,不以成敗論英雄,雖然狼最終失敗了,但是他們之間的配合卻非常默契,我覺得這一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此時,教師要給予這位學生充分的肯定和表揚,珍惜他們的創新意識,鼓勵學生大聲表達不同意見。
四、訓練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思維的深刻性是指善于鉆研和思考問題,對事物的認識不滿足表象,善于區分本質與非本質的特征。其方法是:抓住矛盾加以展示。對立的事物互相排斥,容易引起思考,無論是文章的主旨,還是結構安排,或是細節描寫只要抓住課文的本身矛盾,就可以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例如:學習《孔己已》時,教師提出“孔已己既穿長衫為何站者喝酒?既窮為何穿長衫?”這一問挑起矛盾,學生思想產生碰撞,陷入了積極思考,經過討論,學生明白“站著喝酒而穿長衫”這一筆,實乃用心良苦,濃縮了孔己已整個精神世界和社會處境。通過探究學生不僅理解了作品的深意,也學會一種質疑探究的方法———于矛盾之處生疑探疑,進而鍛煉思維的深刻性。總之,“讀書學習貴在思索探究,教學的過程就是讓學生從無疑到有疑、再從有疑到無疑的反復遞進不斷深化的思維過程。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就是在這個探究過程中,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五、注重課堂互動與反思,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社會文化環境影響學生的思維活動。在課堂教學中,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教師要重視課堂互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創設平等和諧的互動情境,促進師生和生生之間積極的互動交流,從而提高學生的合作交流、語言表達等能力,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與能力之外的但又與之相關的心理因素,包括情感(情緒和情感)、意志、個性傾向性(動機、興趣、理想、信念、態度、價值觀等)、氣質和性格等。新課程改革將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作為語文教學的三維目標,可見非智力因素在語文思維能力培養中的重要地位。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特別重視對于學生內在動機和興趣的培養,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維。例如,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展示學生作文優秀的地方,從結構、情感、描寫、立意選材等角度分析他們的作品。通過一系列的激勵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