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蓉
【摘 要】在中國傳統教育中,語文閱讀的教育越來越被忽視,直到今天才發現語文閱讀對語文學習以及在高考中取得高分的重要性。怎樣學習閱讀,怎樣學好閱讀,花費多長時間去閱讀成為了新世紀各大高中學校所重視的目標。高校教師也在不斷的學習,將自己的研究成果逐漸的運用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由此來改善學生學習閱讀的方法。本文通過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研究,總結出用一生來學習閱讀,望此論文對教育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 語文知識 教學 創新 閱讀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144
近年來,隨著現代社會發展水平不斷的提高以及國內外學術界各大專家的頻頻交流,教師們對于傳統文化的關注程度也日益增加。同時各大專家對傳統的高中語文教育教學也提出相應的改變。林語堂先生曾經說過:世上從無必讀之書,只有在某時某地某種心境下不得不讀之書。有你所應讀,我所萬不可讀,有此時可讀,彼時不可讀。即使有必讀之書,亦絕非此時此刻所必讀。見解未到,必不可讀,思想發育程度未到,亦不可讀。就現今社會,高中學生在小學語文以及初中語文的教育基礎上,已經具備了語文學習中對不同教材的理解能力以及創作能力。因此在高中語文的教育教學中,更高高度重視文化底蘊,讀書中之書,習書中之理,不斷提高高中生擇書,看書的重要性,同時不斷的提高高中生的文化涵養成了新課程標準以及現代教學的重重之重。
一、養成良好閱讀習慣——快樂讀書
閱讀可以加強學生的語感,積累詞匯和美文材料,同時也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文化綜合涵養,提升學生的感受美,鑒賞美,從而可以更好的學習語文,學好語文。
(一)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中文是我國的母語,就算是母語的閱讀,我們也要學習,或者說母語的閱讀我們更需要學習,因為我們必須通過母語來閱讀。傳統教育界面臨著來自新課程的不斷挑戰,既要培養具有創新型人才又要減輕學生的負擔。教師們不斷尋求新的方法,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性,運用情境教學法,有目的地把閱讀所要主義的要點融入到高中生的思維結構中,使之能夠活化起來,引起高中生的想要閱讀的態度體驗,使學生在閱讀課堂上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而且要讓學生“會學”。
例如高中語文課本中的一首長調《沁園春·長沙》,要讓高中的學生一下子就走進作者的內心,理解詞人匠心獨運,頗有創意的詞,可謂是比較困難的。
詞中描繪的獨立寒秋圖,湘江秋景圖,崢嶸歲月圖,中流擊水圖拼成了一副色彩絢麗的,生動活潑的全景式寫意風景畫。此時,教師以一首《沁園春·長沙》朗誦導入,使學生在鏗鏘有力的朗讀中,如同置身于畫卷中。這樣學生對課文就有了感性的接觸,學習的欲望。
(二)激發學生閱讀的主動性
高考中語文的閱讀理解是拿分的重頭戲,若要實現語文教學上高質量的產出,拿到高分,關鍵之處在于學生如何愛上閱讀,愛上閱讀,也就相當于愛上語文,隨之帶來的好處就是語文成績直線上升,學生對語文的學習效率也日益增加。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起到主導作用,引導全體學生去讀好書,營造班級良好的讀書環境。多次舉辦讀書分享活動,為學生們提供交流自己觀點的平臺,培養學生的主動精神,將讀后感轉化為學生課間閑聊的話題,進而將閱讀轉化為高中生緩解高考焦慮的途徑,一種內心的需求。
讀書的快樂有很多種,一種是輕輕松松一路無阻的快樂,還有一種快樂是掃除障礙,克服困難的快樂。克服困難閱讀母語的快樂。用一生來學習閱讀,打破語文傳統沉悶得形象。像了解自然科學的學科一樣,閱讀也要窮其一生努力學習。
(三)為學生創建快樂課堂
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往往一成不變,導致學生在語文課堂的學習中,往往接受的都是千篇一律的困定的語文知識點,并且大部分知識已與現實社會嚴重脫節,造成學生理解能力日益下降,面對不同語文知識問題,思想模式固定化,學習知識點大多是靠著死記硬背,對語文知識的學習極度排斥,學習過程很是痛苦。
新課程標準下的課堂是減輕學生壓力的課堂。高中課文,每一篇都蘊藏著很多內涵,學生學到的多少,基本都是取決于任課教師如何挖掘。教師有感情的通讀全文,學生放松的聆聽,慢慢變的平靜,從教師的朗讀中,自然而然的展開了對這篇文章的想象。整節課心情舒暢,效率極高。快樂的課堂教學是一種藝術,通過引進新素材,新教學理念,多媒體等,讓學生接觸更多的現代文化內容和社會熱點,使得學生成為新一代創新人才,做到與社會同呼吸,同視野,同進步。
二、高中語文閱讀有效教學相關策略
(一)貫徹新課程,引導高中生有效思辨
高中學生一般抽象思維迅速發展,并出現辯證邏輯思維,在認知問題時往往表面性,片面性,比較偏激與極端,導致自我中心的出現。雖然由赫爾巴特提出的“教師中心論”來看,教師具有權威性,但是在教師教授語文閱讀時,難免不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則教師應將學生看作是發展中的人,要用發展的觀點認識學生。學生的發展是有規律的,他們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學生的發展是全面發展。這時學生作為個體的獨立性,他們不滿足被動的接受教師的講解,力圖證實自己的能力和才華,渴望獨立。由此,教師做到因材施教,開展閱讀分享活動,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和熱情,有放有收的綜合教學模式,為課堂營造良好氛圍,取得上乘教學效果。
(二)貫徹新課程,有效利用多媒體教學
語文作為中國的母語,尤其應該走在各學科之前。新課程的推行后,在傳統語文閱讀教育的承托下,多媒體課堂教學更加生動,形象,能夠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由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達到真正的愚教于樂。彌補了傳統教學閱讀文章都要教師講解的單一化模式。有效利用多媒體教學,更好的促進高中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
(三)貫徹新課程,閱讀大自然
用一生來學習閱讀,將閱讀融入生活,將生活帶入文本中,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可逆的循環,大量的閱讀可以拓寬學生視野,使學生見識到從古到今的事件。例如,組織一場室外閱讀活動,讓學生放下手中的課本,邁向徐志摩心中的那一座康橋,在橋上來回的踱步,深情的朗誦《再別康橋》,觀賞康橋側岸,體會徐志摩當時復雜的心境。直觀的課外閱讀實踐,讓學生對生活中的閱讀有了更加深刻的認知。語文閱讀一定要引進來,走出去。
三、總結
語文如春,當我們讀“憶江南,風景舊成諳,日出江花紅勝火,吹如江水綠如籃,能不憶江南。這本就是富有靈性的基礎學科,如春風般撫摸這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即使步入社會,學習閱讀也常伴我們左右。學生時代老師教會我們怎么閱讀,如何閱讀,學生后,我們愿用一生來學習閱讀。經典反復讀,讀書中之書,習書中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