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敏
【摘 要】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被運用到教學課程中來。在全校范圍內開展多媒體教學課件的標準化制作,可以更好的整合中心的教學資源、促進中心全體教師的學術交流、體現中心教師的先進教學思念、提升全體教師的教學方法、提升全體教師的教學能力。
【關鍵詞】教研教改 多媒體課件 標準化課件 課件制作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195
一、開展設計類軟件課程的必要性
(一)教師們之間缺乏溝通與探討
目前不管是設計專業的學生還是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以及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都開設有相對應的設計類軟件課程。可是教師的專業水平參差不齊,教師都是獨自備課,教師們之間缺乏溝通與探討,每個老師的教學方法,教學設計不同,如果部分老師幫忙代課,就會導致學生們無所適從,不利于學生們對知識的接受和消化。
(二)教學內容過于老舊與專業不符
目前不管是設計專業的學生還是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以及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都開設有相對應的設計類軟件課程。目前計算機軟件技術更新的速度令人瞠目結舌,可是教學內容過于老舊,跟不上社會的變化。甚至有些教學內容過于刻板,一成不變,與自己的專業也對應不上,無法幫助學生們很好的吸收自己所學的內容,導致學生對所學專業感到迷茫。
(三)設計軟件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缺乏實踐性
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講,傳授知識,學生接受知識,忽略了學生的操作能力。以至于教師與學生之間互相的不了解,沒有良好有效的溝通,從而大大的影響了教學的質量。
二、深化設計類課程的難點與思路
(一)基于教學內容的改革
教學內容設計改革難點在于既不能局限于傳統的設計類軟件課程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又要體現知識點之間的相互關聯性和嚴密的邏輯性。改革思路:內容設計將以設計軟件課程重要知識點為主線,合理的設置教學內容,以專業技能培養為引領,結合高校培養目標和國家職業資格標準要求,突出高校教學的實踐性和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
(二)基于教學組織形式的改革
教學組織形式的改革難點在于如何改變以往課堂集中授課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改革思路:采取基于真實情境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在真實生產環境中體驗職業場景,學習實踐職業技能,增強職業意識,提高職業素養。
(三)基于教學方法的改革
教學方法的難點在于如何改變以往“填鴨式”向學生輸入所學知識的傳統教學。要以學生為主,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操作能力,幫助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變為主動的探索者,由此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繼而提高學生主動探索問題的能力。
三、深化設計類課程的具體方法與途徑
(一)提高教師的個人魅力
教師的個人魅力對學生有一定的影響力,在高校設計類軟件教學授課過程中教師應提高自身的素質,以教師自身擁有的魅力來渲染學生,釋放學生對軟件應用的活力,引導學生走向設計類軟件的知識領域。教師應該樹立良好的教學意識,以身作則,鼓勵學生大膽猜疑,設計良好的教學方案,堅持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加強課堂上的實驗環節,以此擴大實踐的平臺,讓學生對軟件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改革教學內容
1.教學內容項目化。開課之前教師之間要互相溝通,互相探討,針對學生的情況,調整教學內容,保證教學內容以項目為導向,以工作任務為引領,突出高校教學實踐性和學生職業能力培養。2.教學內容新穎化。教學內容力求及時反映本專業的最新技術和成果,反映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教學過程應用先進的設計類軟件,指導學生運用軟件制作東西,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3.教學內容綜合化。教學過程注重學生的職業素質與綜合能力的培養,加強學生學習知識、分析思考和動手實踐的能力的培養,加強學生文明守時、團結協助和敬業負責的基本職業道德素質的培養。
(三)改革教學方法
根據教學內容選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如教學做一體、任務驅動、項目導向、案例分析、討論交流、現場教學、多媒體教學、實訓練習模擬等。教學過程中力求把抽象理論的組織概念具體形象化,培養專業職業技能。
(四)改革課堂教學組織形式
針對高校學生特點,采取小組合作、自主實踐、交流匯報及現場教學等多種有效教學組織形式,提高課堂教學成效。
(五)加強教材建設
教材編寫過程注重結合高校教育特點,以項目引領為抓手,以工作任務為導向,以能力要求為核心,“能力、知識、素養”三位一體,“教、學、做”有機結合,使學生通過項目工作任務的訓練實踐,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實踐應用能力和崗位職業能力。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發現,在進行設計類軟件課程的教學改革過程中,教師要遵循軟件課程教學規律,分析相應軟件教學的特點,拓展教學渠道,從而促進設計類軟件教學的發展。此外教學改革也應以此為目標,從教學內容、方法、手段等角度進行針對性的完善和改革,以此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同時各高校應總結教學經驗,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實驗教學及考試方法等方面分析自身的優勢和不足,并借鑒其他學校的教學經驗,不斷改進,深化改革力度,加快改革的步伐,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