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承午
摘要:現代高中物理教學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積極的進行探索和創新,在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基礎上,積極的引入現代教學思想,并且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找到提升現代高中物理教學質量的最有效的辦法。這就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將理論和實際整合起來,只有這樣,現代高中物理教學的質量才會得到真正有效的提升。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質量;方法與建議
在現代高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的在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引導現代教學模式和教學思想,并且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找到提升現代高中物理教學質量的最有效的辦法,只有這樣,現代高中物理教學才能夠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
一、針對一些具體實例進行小組探究學習
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由于面對的問題不同,每個學生對問題的看法不同,導致學生的學習見解很容易出現偏差。因此,教師要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式學習的教學方法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變革學生傳統的學習模式。當然,首先需要做的事情是,教師要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只是一味被動的接受知識,教師將知識進行單純的復制和粘貼,沒有讓學生可以發揮自己的思維,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世界觀和學習觀念。因此,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學生的學習方法也需要有重大的突破,教師要充分了解到辯論性學習和合作式學習的積極作用。比如說,在學習摩擦力的相關知識內容時,為了加深學生的學習知識理解能力。教師可以在班級范圍內組織一場辯論比賽,首先按照自愿組合的原則讓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再根據每個學生學習小組的組合做一定的調整,讓每個學生都可以探究學習中發現自己的學習問題,從而更加有針對性的進行物理教材內容的學習。
二、在課外開展豐富的教學實驗,讓學生在鍛煉操作能力的同時加深對知識的記憶
高中物理的教學大部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在教材當中除了教師課堂上演示的實驗外,還有很多課外小實驗,這些實驗都是根據所在章節的學習內容來進行編排的。教師可以在課外組織學生進行實驗,對課堂教學內容做適當的延伸;或者可以成立物理興趣小組,每個小組進行實驗后匯報本實驗所完成的內容和實驗過程,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刻記憶。其實這些書本上的小實驗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對于那些對物理特別感興趣的學生來說是遠遠不夠的,對于這部分學生,教師可以增加一些小實驗。例如,在學習可“動量”的相關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水來觀察反沖現象的發生;在學習有關電場的內容的時候,可以讓學生根據學到的知識做一些靜電屏蔽的實驗。對于物理中的很多實驗是可以借助身邊的工具,在任何的場合都可以進行,這些實驗的操作和探索的過程對于學生掌握所學知識是至關重要的。
三、講究方式和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
在物理課堂上,教師授課要有所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的關鍵在人才,人才靠教育。創新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創新教育,同時也是新課程標準實施的目的。在課堂上,教師要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用自己富有哲理的幽默,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學生,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一)教師在教學中要認真設置教學情境,運用有趣的故事進行課堂導入,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同時,教師要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運用語言的魅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講課之前,教師對所講內容要有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同時要把一些難點和重點勾畫出來,然后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分析和解決問題,授課前做到心里有數,這樣授課就會有目的性,到課堂上讓學生學起來比較容易。在課堂上,教師要注意自己的教態,積極向上的教態和語言能使學生感染到教師的魅力,使他們樹立起對學習的正確態度,同時能對教師產生信賴感,激發學生學好的信念。
(二)教師要培養學生多觀察的好習慣,讓學生多進行實踐活動,把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運用物理方法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能夠從生活細節發現物理現象和物理規律,使學生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
四、教學要貼近生活
物理學與生活、生產實踐和人類社會的發展有緊密的聯系。物理學與社會生產、生活的密切關系體現了其社會價值。因此,無論是在教學內容上,還是在教學方式上,高中物理教學都要理論聯系實際,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使物理貼近生活。具體而言,首先,教師在制訂教學計劃時,應將科技活動列入其中,使物理教學與科學、技術、社會教育相融合,要抓住機遇,廣泛發動、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并在指導科技活動時,巧妙地適時地應用物理知識和原理。其次,在物理教學中,教師應該通過多種手段、多條渠道,結合實際事例,提供多種信息,豐富和充實物理課程內容。再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身邊的自然和生活現象開始,觀察廣闊的自然與社會,拓寬視野,探索和掌握物理知識,了解研究方法以及科學觀點,從而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并在此過程中提高綜合素質與能力。
五、拓展、聯想,培養發散思維能力
在物理復習中,我注意了有意地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對某個問題,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不同條件提出問題,歸納總結,尋求答案。如復習動量守恒定律部分,學生知道動量守恒定律是在物體碰撞的情況下推導出來的,學生總是受碰撞才能用公式求解問題的制約,擴展不開思路,我就根據例題,如通過“場”這種特殊物質傳遞力的所謂碰撞,講電荷與電荷之間的作用,磁體與磁體之間的作用,即使物體不相碰,也可以用動量守恒。自由落體的蘋果與地球組成的系統也可用動量守恒。大到宏觀天體,小到微觀粒子,只要系統受合外力為零,相互作用,都可以滿足動量守恒條件。這樣從狹隘的“碰”思維中拓寬了思路,進一步歸納動量守恒的條件,再遇到問題學生就會用了。
對于現在一味追求快節奏的教學過程,只有老師對于這方面的觀念得以轉變,加強對每個教學環節的深入教學,讓學生在接受新教學內容時親身參與,才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內容,并在知識體系建立過程中引發思考,加強交流與互動。減輕教師與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的負擔,讓物理學科的教育教學可以發揮出應有作用。
參考文獻:
[1]王淑萍.淺談新課程下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質量[J].學周刊,2012,10(30):114-115.
[2]米文貴.對提高高中物理教學質量的探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08(17):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