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鵬飛+李正紅++王艷卓+于雙成



摘 要:專利文獻蘊含著重要的經濟、技術、法律信息,是企業專利戰略和技術創新的重要情報源。研究以1985—2016年我國抗肺癌藥物專利申請數據為依據,通過對專利數據的分析和挖掘,并繪制該領域的專利地圖,為國內相關企業和機構抗肺癌藥物研發和專利戰略制定提供有價值的情報和數據支撐。
關鍵詞:抗肺癌藥物 專利分析 專利信息
中圖分類號:G252;R9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12(a)-0226-05
Abstract: Patent documents contain a large number of economic, technical and legal information , which is an important information source for enterprise patent strategy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The paper based on data of anti-lung cancer pharmaceutical patents in China form 1985 to 2016,which help of search analysis of patent data, and drew the patent map in anti-lung cancer pharmaceutical,to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and data for anti-cancer pharmaceutical development and patent strategy formulation of the domestic related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Key Words: Anti-lung cancer drug; Patent analysis; Patent information
2015年WHO發布的腫瘤流行病統計數據指出,2012年全球約有1.41千萬新發癌癥病例,肺癌發病病例為180萬,占癌癥發病率的13%,是癌癥中診斷率最高的病種,也是全球男性、發達國家女性癌癥死亡率最高的病種,占癌癥死亡總數的1/4[1]。在中國,肺癌是發病率最高的腫瘤,并取代肝癌成為癌癥死因之首[2]。抗肺癌藥物的市場需求不斷增長,肺癌藥物相關專利的申請也隨之增加。專利申請數據中包含極具價值的戰略情報,經過深入挖掘,可以為企業藥物研發和專利布局提供指導[3]。該文基于佰騰專利檢索系統的專利數據,對在我國申請的抗肺癌藥物專利進行分析,以期為醫藥領域相關企業和科研機構提供信息資源和數據支撐,幫助企業掌握行業發展動態,促進新藥的研發。
1 數據來源與方法
1.1 數據來源
該文的專利數據來源于佰騰專利檢索系統,通過摘要和IPC分類號對1985年至2016年7月的抗肺癌藥物專利進行檢索,獲得研究所需數據,并基于此進行相關研究分析。
1.2 檢索策略
抗肺癌藥物專利檢索式:(1)與藥物相關的IPC分類號檢索(A61K OR A61P35 OR A61P7/02 OR A61P11/00 OR C07K14 OR C07H OR C07J OR C12N OR C12P OR C12Q OR C12R);(2)摘要檢索(肺癌or肺腫瘤or非小細胞肺癌or小細胞肺癌or肺腺癌or肺鱗癌or肺大細胞癌);(3):(1)與(2)相結合。檢索時間為2016年7月11日。共檢索到相關專利申請3 543件,經過人工數據的篩選和數據降噪,得到抗肺癌藥物專利3 146件。
2 抗肺癌藥物專利分析
專利是技術信息最有效的載體,專利分析是情報學中重點技術分析的主要手段和方法,通過對某一領域的專利分析,可以了解產業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識別研究熱點和關鍵技術,揭示技術研究力量的布局,進而獲取重要的戰略性信息和創新性信息[4]。該文通過對佰騰網得到的3 146件抗肺癌藥物專利數據申請趨勢、主要專利申請人、IPC分類號等進行分析,挖掘有價值的專利情報信息。通過對專利文獻數據的分析。
2.1 抗肺癌藥物專利申請趨勢
1985—2016年間,在我國申請的抗肺癌藥物專利共3 146件,整個過程總體來看可以分為3個階段,具體情況見圖1。
第一階段是1985—1997年,抗肺癌藥的研發處于萌芽階段,年申請數量較少,增長緩慢。國家對藥物專利的界定跟國際沒有接軌,出于當時的國情考慮,對“藥品利用化學方法獲得的物質”不授予專利,影響了國內企業和科研單位對藥物研發的積極性,該階段藥物研發以仿制藥為主。第二階段是1998—2008年,這一時期,抗肺癌藥物專利申請量開始大幅度增加,從1998年的12件增加到2008年的197件,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這得益于我國深入的市場改革和開放,市場經濟迸發的巨大生產力推動了科技的發展。另外,專利法不斷修訂,保護力度的加大也對抗肺癌藥物的研發起到了重要的保障和激勵作用,調動了企業藥品研發和專利保護的積極性。第三階段是2009年至今,抗肺癌藥物專利申請量迅速增加,2014年申請量將近400件。市場經濟的進一步成熟,更多的資本的涌入,以及2008年《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的出臺實施,國際制藥公司的涌入和對在華市場的重視等多種因素使抗肺癌藥物專利申請量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總體來看,抗肺癌藥物的申請量呈遞增趨勢,隨著國家經濟、科技的發展,專利法的不斷修訂和國家政策的扶持,專利申請數量有了巨大的飛躍。
2.2 抗肺癌藥物專利申請區域分析
專利申請的區域分析可以發現專利申請人的地區分布情況,從而在總體上了解國家之間和國家內部地區之間專利申請量的差異及其影響因素。
2.2.1 國外申請人國別分布
從圖2可以看出,在我國申請抗肺癌藥物專利的域外國家中,申請數量最多的是美國,有129件,日本47件,德國36件,瑞士25件,韓國、加拿大、英國、西班牙、法國緊隨其后,均有一定數量的抗肺癌藥物專利在華申請。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擁有數量眾多的制藥業巨頭、資本和科技實力雄厚,專利申請多集中在生物靶向藥物、化學藥等抗肺癌藥技術前沿領域,形成技術壟斷,技術優勢明顯。
2.2.2 國內各省市抗肺癌藥物專利申請
圖3顯示了我國各地區的抗肺癌藥物專利申請情況,從圖中可以發現,總體上,我國各地區肺癌藥物專利申請量呈現東高西低的趨勢,地區申請量差異明顯。其中,在排名前15位的專利申請地區中,前8位都屬于東部沿海省份,分別為山東、江蘇、上海、北京、浙江、廣東、天津、遼寧,共計申請1 951件,約占我國抗肺癌專利申請量的70.6%。而其他中西部省份中,陜西、四川、湖南、河南等省份申請較多。
山東、江蘇等省的申請量和其自身經濟實力息息相關。這些地區是我國最先發展起來的地區,對外開放更早,經濟基礎較好。其次,這些地區擁有豐富的企業和高校科研資源,山東、江蘇、上海、北京等地區都是教育資源集聚的地區,藥物研發機構相對更多。最后,申請量也與當地的知識產權政策息息相關。以山東省為例,2010年以來,山東省出臺了一系列知識產權的條例、綱要和扶持政策,多部門配合落實,為知識產權工作提供保障和激勵機制,提升了自身的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的能力,推動藥物專利研發和發展[5]。而中西部地區作為我國民族醫藥的發源地,在抗肺癌藥物專利和抗肺癌植物藥專利的申請量上均明顯少于東部省份。主要是因為中西部地區在經濟發展的滯后和教育資源的匱乏,雖然民族藥、中藥資源豐富,但在技術上的落后和認識上的不足導致對植物藥的深入研發不足,無法發揮產地優勢,關于抗肺癌藥物專利的申請量偏少。
2.3 申請人分析
抗肺癌藥物專利申請人類型的分析,可以了解該領域科研主體的分布特點以及合作情況,對國內外主要申請人的分析也有助于相關企業了解對手的基本情況和專利布局,對于制定自身的專利戰略提供借鑒。
2.3.1 抗肺癌藥專利申請人類型
在圖4中可以發現,在我國申請的抗肺癌藥物的專利申請中,大學申請886件,占專利申請總量的28.0%,其次是公司,以869件的申請量占據總量的27.5%,個人也以657件的申請量占比20.8%,其后是科研院所、醫院以及合作機構。這說明在抗肺癌的研發中,大學和公司是科研的主力軍。個人的申請主要涉及中藥領域。在所有專利申請中,合作申請有305件,約占總申請量的10%,占比較低,跨機構合作偏少,其中,個人-個人、大學-公司、公司-個人三種合作類型最為常見,占總合作類型的63%。
2.3.2 國外主要申請人
圖5顯示了國外申請者中,日本的腫瘤療法科學股份有限公司以30個專利申請排名第一,羅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16件專利申請排名第二。羅氏地位的提升得益于收購基因泰克后在抗腫瘤藥物方面實力得到了巨大提升,2010年,全球腫瘤市場企業份額中,羅氏以35.6%的市場份額奪魁,在抗肺癌藥物領域地位也變得舉足輕重[6]。輝瑞有限公司與德國的加尼梅德藥物公司、約翰內斯·古滕伯格美因茲大學并列第三,拜耳制藥股份公司和諾華股份有限公司并列第六,縱觀前10位國外申請人,均為國際制藥企業,綜合實力強勁。
2.3.3 國內主要申請人
從圖6來看,在國內申請人中,科研機構中科院以141件專利申請獨占鰲頭;高校復旦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和南京大學分列第二、三、四位,說明高校和科研機構在抗肺癌藥物的研發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企業中,上海主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排名最高,以34件藥物專利排列第五位。總體來看,高校和研究所是抗肺癌藥物研發的主體,具有科研技術優勢。
2.4 法律狀態
圖7顯示了抗肺癌藥物專利在中國申請的法律狀態情況,可以看出,1 195件專利已經失效,約占專利總數的38%,有效專利878件,約占總專利 數量的27.8%,另有874件專利申請處于實質審查階段,占比也較多,說明該領域的研究依然受到研究機構的重視,領域競爭態勢明顯。
2.5 重點領域IPC分析
通過對抗肺癌藥物專利適用類型以及IPC研究,可以發現該領域各藥物申請類型的分布狀況及最新研發技術前沿和熱點,有利于企業掌握該領域最新發展動態,并為其專利研究研發指明方向。
IPC是一種按技術內容或技術主題而劃分專利文獻的方法,通過對專利文獻IPC分類號進行分析,可以發掘所在領域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熱點[7]。表1對抗肺癌藥物專利數據的IPC分類進行統計分析,分別列舉了前10位抗肺癌藥物的IPC分類號、專利申請數量、占總數的比重以及對應的技術領域。根據表格內容可以看出,在抗肺癌藥物專利申請中,占據主導地位的是A61K36(含有來自藻類、苔蘚、真菌或植物或其派生物,例如傳統草藥的未確定結構的藥物制劑),有701件,其占總專利數量的20.3%,其次是A61K31(含有機有效成分的醫藥配制品),有495件,占總專利數量的15.7%,后面依次是A61K35、C12N15、A61K9、C12Q1、A61K38、C07K16、C07J71、A61K48。根據藥物的來源及其結構特性,可將其歸類為化學藥、生物藥、中藥。從表1中數據來看,目前抗肺癌藥物專利的重點領域在化工、生物均有分布。
3 結語
從專利數據可以看出,我國抗肺癌藥物專利申請量保持快速增長的趨勢,國內申請人在專利申請量上占據絕對優勢。現階段,西方企業在抗肺癌藥物專利上處于壟斷地位,瑞士羅氏制藥公司、美國輝瑞公司等藥企在抗肺癌藥物研發上實力強勁,已經搶占大量市場,而我國藥企目前多以開發仿制藥為主,缺乏原研藥,自主創新不夠,利潤空間小,很難獲得快速發展。企業在進行新藥研發時,應加強知識產權意識,規劃好自身知識產權策略,對國外企業核心專利的應用型開發成果應該積極申請專利保護,維護自身成果;另外,在專利研發和申請時,提前搜集信息資源,分析國內外對手專利布局情況,尋找突破點,提升專利申請成功率。
在我國抗肺癌藥物專利的本土申請人中,高校和科研機構是申請主體,具有科研實力和人才資源優勢,企業應積極向尋求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實現資源的互補,提升自身的藥物研發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同時,高校也應努力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共建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體系。
全球的癌癥發病率總體依然呈現上升趨勢,對于癌癥的診斷和治療需求依然旺盛。作為已經進入老齡化的人口最多的國家,腫瘤發病率持續走高,我國的市場規模相當龐大。腫瘤發病率和病死率持續走高。同時,大病醫保在國內逐步推進,抗腫瘤藥物首次進入國家基本藥物,在各地區增補進地方醫保的靶向藥物逐漸增多,在這些有利因素的推動下,中國抗腫瘤藥物市場未來持續看好。藥企應該把握住市場和政策的雙重利好,抓住機遇,尋求突破,在抗腫瘤藥物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
參考文獻
[1] Torre L A,Bray F,Siegel R L,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2012[J].CA Cancer J Clin,2015,65(2):87-108.
[2] Chen W,Zheng R,Baade P D,et al.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2015[J].CA Cancer J Clin,2016,66(2):115-132.
[3] 慎金花,秦樂洋,楊鋒,等.專利情報視角下中國抗肺癌藥研發態勢分析[J].情報雜志,2016,35(3):84,85-89.
[4] 黃曉莉,王瑩.專利分析在產業研究中的應用[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10(5):109-110.
[5] 楊鐵軍.產業專利分析報告——抗腫瘤藥物[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5:37.
[6] 毛開云,楊露,王恒哲,等.生物技術藥物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J].中國生物工程雜志,2015,35(1):111-119.
[7] 羅愛靜,尹瑾.基于信息分析的中藥領域核心專利技術發展研究[J].情報雜志,2009(28):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