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爽
摘 要:氣象服務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氣象部門在進行氣象信息的發布和氣象科普知識的宣傳等過程中也融入了新媒體技術。借助新媒體技術,不僅傳播效率有了很大提升,互動性也大大提高。本文從新媒體在氣象服務中的應用出發,對新媒體的優勢進行分析。
關鍵詞:新媒體;氣象服務;優勢
中圖分類號:P41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191
氣象信息對于公眾生活、生產都具有重要意義,隨著極端天氣、熱點氣象事件的發生,傳統的氣象信息發布方式因其實效性差,覆蓋面窄,受眾群體范圍小等等因素限制,已經不能滿足公眾對氣象信息的需求。而隨著網絡科技發展,手機APP、微信、微博、新聞客戶端等等以互聯網為載體的新興媒體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新媒體在氣象服務中的應用彌補了了傳統媒體的不足。新媒體作為傳播氣象信息,發布氣象預警、宣傳氣象科普的1種重要方式,對于氣象災害預警以及氣象災害防御具有重要的意義。
1 新媒體時代的特點
近些年,隨著智能終端的普及,傳統的媒體已經不再是大眾獲取資訊的主要渠道,新媒體應用崛起,QQ、微博、微信已經融入到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新媒體實際是利用數字技術,通過網絡載體,以手機,電腦、電視為終端向用戶提供交互式信息的平臺媒介,其主要特點是:
個性化突出,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需求定制屬于自己的信息,不再是傳統模式下的被動閱讀和觀看了。
人人參與,在新媒體的世界里,人人都可以接受信息,人人都可以充當信息的發布者,充分滿足了受眾參與的需求。
表現形式多樣,新媒體可以融入文字、圖片、聲音、影像等等多媒體技術,相比傳統媒體表現形式更加豐富多樣。
信息發布及時,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真正實現了不受時間限制,可以實時發布信息,具有很強的時效性。
2 氣象新媒體的優勢
2.1 為氣象服務注入新活力
利用新媒體進行氣象服務有較大的發展前景,新媒體是科技發展的重要產物。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新媒體也不斷革新,氣象信息的傳播也必然擁有更為廣泛的途徑。新媒體為氣象服務注入的活力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出來:
打破了傳統發表途徑的空間局限性。大眾在接受氣象信息時不再單一局限在某個地區某個時間段,而是可以隨時隨地的通過網絡利用新媒體接收或者查詢氣象信息,而且擁有擴展功能。例如查詢到臺風天氣,可以相應得知如何預防臺風天氣帶來的危害,或者臺風天氣的形成等一系列擴展知識。
互動性加強。大眾可以通過各種新媒體工具通過在線交流或留言等方式與相關工作人員交流互動,對出現的災害性天氣時,可以隨時查閱具體防范措施。
新媒體融入氣象服務可以有效的改變傳統的單一的信息發布形式。傳統的方式主要以枯燥的文字以及人工播報的方式為主,在新媒體應用背景下,可以結合文字、動畫、影像、音樂于一體,更加吸引大眾眼球,隨著3D技術和VR技術的普及,氣象信息看上去會更為生動,更加有趣。從單一模式轉變為復雜多樣的形式,有力的促進了氣象信息的廣泛傳播。
2.2 更利于展開氣象服務工作
新媒體將氣象服務工作的范圍擴大了,互聯網新技術的出現更加鼓勵了工作人員對氣象服務工作熱情,將枯燥繁瑣的氣象信息轉變為更加通俗、易懂、有趣的實用信息。通過新媒體的應用,工作人員可以及時了解公眾對天氣事件的關注點,第一時間進行反饋。對突發的重大天氣事件,災害性天氣過程,可以及時進行氣象科普知識的宣傳,既增強了公眾對氣象災害的認識,又提高了公眾對氣象災害的防范意識。所以,利用新媒體技術,推動氣象服務工作是非常有效的。
2.3 幫助大眾了解氣象災害形成的原理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極端天氣事件頻發,尤其近幾年我國霧霾天氣的發生,這些重大天氣事件不僅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影響,還直接影響到公眾的健康,公眾對此類氣象事件的關注程度也一直在上升。新媒體的廣泛應用,可以通過虛擬技術展示氣象事件發生的過程,講解天氣過程發生的機理,使受眾對氣象災害有更深入的認識。通過宣傳使公眾了解各種災害性天氣的防御手段,達到提升防災減災意識的效果。利用新媒體在了解其它地區發生的氣象災害同時,也可以提升自我對災害的認知度,從而掌握相應的防災減災能力。這種資源的共享利用,會逐步加強人們對氣象防災減災的意識,提高全社會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
3 結語
天氣變化影響到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獲得氣象信息的途徑也越來越多。在這種大背景下,利用新媒體,大力開展氣象服務工作,發布氣象信息,解讀氣象熱點,宣傳氣象科普,與公眾交流互動,讓氣象服務與公眾真正實現零距離。
參考文獻
[1]譚萍.基于“互聯網+”的氣象宣傳工作方法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6(16).
[2]潘麗娜.淺談提升氣象科學傳播效果的幾點思路[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