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博
摘要:VAK學習理論在教學中的運用已經較為常見,根據VAK學習理論進行教學,收到的教學效果也較好,但VAK在高職大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較少,很多老師對這一學習理論不夠了解,從而不敢隨意運用。而對于部分老師而言,雖然運用了這一學習理論,卻在運用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問題。本文將重點分析VAK學習理論在高職大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VAK學習理論;高職語文;教學;應用
VAK學習理論由美國紐約圣約翰大學的Dunn夫婦提出,主要是對學習者也即學生進行分類,根據學生的喜好特點分為視覺、聽覺、操作三個部分,而與之相應的,喜好視覺學習的學生被稱為視覺型學習者、喜好聽覺學習的被稱為聽覺型學習者、喜好操作的學生極為操作型學習者。VAK學習理論的主要觀點就是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不同而進行不同的教學,雖然這一理論在教學中的運用看似簡單,而其理論知識也不復雜,但實際上在教學中,對這一方法的具體運用之中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高職大學和普通大學有所區別,高職大學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就業技巧,幫助學生在從學校畢業之后能夠有好的就業優勢,因此很多老師和學生也就忽視了對高職大學語文的教學,甚至很多高職大學的語文僅僅安排了一學期或是一學年的課程,事實上,無論出于何種學習目的,對語文的學習都應該要引起重視。本文將總結當前高職大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常見的問題,并提出如何運用VAK學習理論進行教學,同時對具體地運用提出相應的注意事項。
一、當前高職大學語文教學中的常見問題
(一)老師缺乏對學生的了解
高職大學的學生相比于本科大學的學生文化基礎稍差一些,這也就導致了他們在高職大學中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對學習也缺乏興趣,當前高職大學的管理制度和教學制度已經和本科大學的相關制度幾乎一樣,這帶來的問題就是老師在課堂之外幾乎不會和學生接觸,與學生接觸的也僅僅是輔導員。在高職大學的語文教學當中,語文學科的教學就要求老師和學生要能夠多接觸,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但在當前高職大學語文教學中,很多語文老師上完課就走,他們只需要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而不去管學生的學習情況,這就導致了很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差,學習興趣也不足。
(二)教學過于籠統,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VAK學習理念強調的觀點簡而言之就是教學要具有針對性,即根據學生興趣愛好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因此根據學生的學習喜好不同將學生分成了視覺型學習者、聽覺型學習者和操作型學習者。但當前高職大學語文教學可以用“大鍋飯”來形容,即教學中老師不管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喜好如何,教學完全根據自己的意愿進行,其導致的結果就是因為教學過于籠統,喜好視覺型學習的學生在教學中找不到自己的喜好,從而缺乏學習熱情。以此類推,聽覺型學習者和操作型學習者也存在同樣的現象,籠統的教學只會讓他們缺乏學習興趣。
(三)教學缺乏針對性
VAK學習理論的主要觀點是將學習者分為三個類型,教學中根據每個類型的學生的不同進行專門的教學。舉個例子,針對聽覺型學習者教師應該結合大量的視頻、圖片,從而吸引學生的眼球。但是當前高職大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都會忽視教學的針對性這一要求,在教學中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這樣的教學雖然看似公平,但實際上對于有個人偏好的學生而言卻是不公平的做法。
二、如何運用VAK學習理論解決高職大學語文教學中的問題
(一)組織學生進行VAK學習類型測試,了解學生的情況
在教學中運用VAK學習理論的前提條件是老師要能夠了解學生的情況,包括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生的學習類型。VAK學習理論包括VAK學習類型的測試,這一測試的具體內容在網上可以找到,老師要下載測試內容,組織學生進行測試,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夠誠實地答題。測試有許多題目,但都不是問答題,而是根據學生自己的情況填寫數字1—5,如數字1代表不曾如此,2代表很少如此,3代表偶爾如此,4代表通常如此,5代表總是如此。例如有一個題目為“我比較喜歡看報紙,不喜歡聽新聞”,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來答題,如果學生通常如此,則填4,從這一個題就可以看出學生有視覺型學習的傾向。但需要注意的,題目雖然沒有難度可言,卻需要學生認真對待,這樣分出來的學習類型才準確。
(二)教學中運用VAK學習理論,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VAK學習理論的運用中,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應用VAK理論,根據學生學習喜好的不同進行分類學習,可以直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前高職大學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運用的教學辦法是比較傳統的教學方式,即全部學生集中在教室,老師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教學,這就導致學生缺乏興趣。而VAK學習理論剛好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在對學生進行學習類型分組之后,每個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喜好來進行學習,學習興趣也就大大提升。
(三)運用VAK學習理論進行針對性教學
VAK學習理論在教學中的運用所取得的教學效果相比傳統的教學模式要高得多,最主要的就是VAK學習理論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類型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VAK學習類型將學生分為視覺型、聽覺型、操作型三個類型,因此在高職大學語文教學中,針對視覺型學習者,老師可以結合大量的圖片、視頻來進行教學,教學方法可以采取學生觀看、瀏覽、閱讀等方式,對于這部分學生而言他們更喜歡直接用眼睛看而不喜歡聽,因此閱讀和觀看圖片、視頻是較為可取的辦法。對于聽覺型學習者而言,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在課堂上播放相關音頻,學生在聽的過程中進行學習也可以采取傳統的老師講述的方式進行教學,這部分的學生喜歡聽,而不喜歡看,因此在教學中老師要多講。對于操作型的學習者而言教學相對較為簡單,語文學科可操作的內容較少,基本上就是做題、寫作等方式。
三、總結
創新是教育教學水平進步的主要途徑,當前高職大學語文教學中存在著許多問題,如何科學合理地解決這部分問題從而提升教學質量,是很多學者、老師研究的重點。本文主要提出在高職大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運用VAK學習理論,筆者主要通過對當前高職大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從而進一步分析如何運用VAK學習理論進行教學。一般而言,運用VAK學習理論主要包括三個內容,首先是對學生進行VAK學習類型測試,了解學生的學習類型;其次是在教學中運用VAK學習理論,提升學生的興趣;最后是針對學習類型不同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
參考文獻:
[1]周建國.視聽動學習法比較研究[J]. 漢中師范學院學報,2004.02.
[2]馬艷.基于VAK三維學習風格理論的多媒體網絡自主學習模式的構建[J].教育教學論壇,2013.09.
[3]王巖.從感知學習類型理論看高職生學習心理特征[J].才智,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