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乾
摘要:閱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占據著重要的教學地位,對于擴展學生的語文知識儲備,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和文學修養等,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作為高中語文教師,我們應該不斷改進閱讀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和綜合能力。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程教學;閱讀教學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進一步深化和發展,高中語文在課程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和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成績。在高中語文課程教學中,閱讀教學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環節,對于擴展學生的語文閱讀視野,引導學生系統性的進行語文閱讀知識學習,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和文學修養等有著十分重要的教學價值和教學意義,而如何提升高中語文閱讀的教學質量,實現語文閱讀的有效性教學,成為現階段高中語文教師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不僅注重閱讀知識的講解和傳播,同時更加關注學生語文閱讀審美能力的培養以及文學修養的提升,注重語文閱讀教學所包含的文學性和人文性教學特征,從而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但是在現階段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閱讀內容極為枯燥,教師教學方法單一,閱讀教學過程成為對于閱讀內容的分析和尋找答案的過程,無法真正激發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和學習好奇心,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使閱讀教學成為對于閱讀答案的一種追逐和研究,喪失了作為文學應該具備的審美作用,從而使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局限在狹小的教學框架之中,難以發揮其自身所具有的教學作用和文學魅力。那么在現階段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如何改進自身的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提升語文閱讀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和學習的能動性呢?下面我將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談談我對這個問題的幾點看法。
首先,教師在向學生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應該充分認識到閱讀教學導入對于激發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提升閱讀教學質量所具有的重要所用。采取積極有效的閱讀課堂導入策略,能為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學習情境,實現高中語文閱讀的有效性教學。課堂導入作為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在有限的導入時間之內,突出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激發學生對課程內容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提升課程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在傳統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為了節省課堂教學時間,更多的向學生進行語文閱讀知識的講解和分析,很少在閱讀教學展開之前向學生進行課堂導入,而是直接向學生進行閱讀內容的布置和閱讀知識的講解。這種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方法,不利于學生對于閱讀學習內容的初步掌握和了解,學生在進行閱讀學習時,學習精力較為渙散,難以真正跟隨教師的教學節奏,對閱讀內容進行深入的分析和體會。
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該利用課堂導入環節,激發學生的閱讀學習好奇心和求知欲,將學生的學習思想和學習注意力吸引到教師所要講解的閱讀內容之中,激發學生的閱讀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使學生更好的融入到語文閱讀教學之中,對閱讀內容進行分析和挖掘。在進行語文閱讀課堂導入設計時,教師應該從閱讀教學的具體教學內容出發,對閱讀教學內容進行細致的研讀和整合,將閱讀教學內容劃分為具體的教學課時,并且從每一個課時的教學內容進行切入,設計出符合每一課時教學內容的課堂導入。同時,突出閱讀教學內容的教學重點和教學目標,為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指明方向,避免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存在學習盲目性和隨意性,繼而提升語文閱讀課堂導入環節的質量和水平。
其次,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突出閱讀教學內容中的情感和思想因素,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感知能力和感知水平,突破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和教學框架,切實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感知能力,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和綜合素質。在高中階段,閱讀教學內容更為廣泛,情感因素更為豐富深厚,在閱讀文本中有的是要表現對于故鄉的熱愛和眷戀,有的則是表現對于某種社會現象的探究和思索,可以說每一篇語文閱讀內容都是作者智慧的結晶,情感的升華,具有充沛的思想內涵。傳統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常常局限于對于閱讀問題答案的搜索等方面,而很少從閱讀文本的整體和本身出發,細致而全面的探究其中蘊含的深厚情感,發掘其中隱含的審美價值和人生哲理,導致學生在語文閱讀學習過程中無法真正的理解閱讀文本,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學素養。
針對這種教學狀況,教師在向學生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應該將閱讀文本看作一個獨立的教學個體,從閱讀文本的語言文字出發,逐層深入,引導學生對閱讀內容進行抽絲剝繭式的挖掘和探究,使學生從閱讀文本的語言美逐漸過渡到對于閱讀文本思想情感的分析和感悟,從而有效的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感知和體會能力,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和審美趣味。例如教師在講解郁達夫的《故都的秋》這篇閱讀文本時,應該首先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全面的、深刻的朗讀,使學生從文本中找出描寫秋天的美景以及作者對故都的秋的思念,從而逐漸深入到文本整體之中,感受作者在其中蘊蓄的情感,促進學生語文閱讀審美能力和感知能力的培養和提升。
除了上述兩個方面的內容之外,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還應該從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實際出發,在引導學生進行教材閱讀內容學習的同時,擴展語文閱讀教學的內容和范疇,將學生感興趣的、適合學生進行閱讀的內容和文本,引入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之中,開闊學生的語文閱讀視野,使學生在閱讀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內容,發現閱讀中存在的樂趣和魅力,從而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意識和閱讀習慣。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積極說出自己的閱讀感受和閱讀見解,在學生和教師之間引起交流和溝通,從而使學生在彼此的交流和溝通之中,進行語文閱讀的發散性思考和創新性思考,在不同閱讀思維的碰撞和交匯之中,發現更多的閱讀內容和自身在閱讀過程中存在的局限和不足,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語文閱讀質量。
總之,教師在向高中學生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既要注重語文閱讀教學的知識性和專業性,同時又要關注閱讀本身所具有的審美性和文學性,從更加全面、科學的角度,審視閱讀教學,改進閱讀教學問題,有效提升高中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水平以及文學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