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小俠,劉建通
(長春工業大學,長春 130000)
?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智能動感單車設計研究
許小俠,劉建通
(長春工業大學,長春 130000)
隨著人們對于健康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健身正向著一個更專業、更科學、更精細的方向發展。傳統動感單車存在功能單一、人機交互不足等問題,不能更好滿足互聯網時代人們日益增長的多元化健身需求。智能化動感單車可滿足人們對于激發性、娛樂性、互動性等方面的需求,并且針對這些需求提出了具體的功能設計方案,保留其原有功能的前提下,滿足使用者精神層面需求,更易于讓眾多使用者接受動感單車。
工業設計;智能動感單車;“互聯網+”;功能設計
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在奔波忙碌中卻把時間大多留給了辦公室,每天基本是上班與電腦為伍,下班與手機為伴,久而久之造成了一種“亞健康”的生活方式。為此,國務院在 2014 年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1],特別強調要以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國民健康水平為根本目標,把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2]。
在各種疾病接踵而來時,人們從新認識了健康的重要性,但卻更習慣通過食療或與醫藥等相結合的方式來獲取健康,很少人會把出發點放在強健體魄上。同時,由于我國大部分城市被霧霾天氣所困擾,導致很多人不進行戶外鍛煉,一部分人會選擇使用健身器材在家進行鍛煉或選擇去健身房運動。而無論哪一種選擇都伴隨相對不低的消費,很多人因此選擇放棄,又有很多人是選擇了之后放棄,積極性不高,運動熱情較差。傳統的健身方式已經受到一些人的抵觸,曾經風靡的健身器械也因枯燥無味被冷落,而“快樂式”健身方式則被更多人所接受。
動感單車是進行有氧運動的項目之一,就我國目前現狀而言,很多健身器材在模仿國外產品,完全自主創新的產品較少,而且國內外同行業產品更新換代速度慢,很難滿足現代高速發展的社會需求,同時也成為我國健身產業急需解決的問題。本研究以推進全民健身事業為目標,以快樂運動為導向,以全面調動人們運動熱情為核心,探索在互聯網時代下智能動感單車的設計研究,為健身器材生產業的創新發展提供方案與思路,也為人們鍛煉身體提供更優質的載體。
李克強總理于2015年3月5日召開的第十二屆全國人代會第三次會議中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互聯網+”行動計劃。2015年7月1日,國務院頒布《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5〕40號),提出了“互聯網+”十一項重點行動計劃。
如今,互聯網產業快速發展,通過“互聯網+傳統行業”的資源整合,越來越多的傳統行業推出更方便、更準確、更快捷以至于更實惠的服務。例如:互聯網+傳統出租車行業,是在移動終端高效而智能的社會中一個全新的用戶體驗和服務上的升華,人們叫車方便,打破以往路邊等不到車的常見現象,同時用戶打車的花銷也比之前得到很大優惠。站在服務方的角度,接到的訂單數量得到提升,浪費的時間變少,收入也就隨之增多。而提供打車服務平臺的第三方互聯網公司隨著市場占有率的不斷擴大,其品牌效應和正常收入以及其他連帶性收入也隨之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多。如此一舉三得,可以明確互聯網創新性成果和社會需求緊密結合,不僅提升了相關領域技術,同時還能夠促進社會進步,使實體經濟獲得更好的提升,最終構成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創新型社會發展新態勢。
目前,我國智能化健身器材設計和發展的方向是服務網絡化。通過先進的智能化手段來為健身者提供專業化的指導和引導服務,讓健身者不再像傳統健身一樣獨自進行,而是采用團隊的形式科學化、系統化地健身,讓用戶能夠在鍛煉身體的同時感受到運動帶來的樂趣。之所以要構建一套健身服務網絡,主要目的在于讓用戶不需要出門就可以享受到與專業健身房一樣的健身指導服務。
縱觀國內外一些成功的健身服務品牌,都有共同的特點——充分體現出社交娛樂性。比如Nike+應用就是如此,用戶運用此應用進行鍛煉后,系統可以自動將其運動過程中消耗的能量,跑步的距離,時間和步長都一一記錄下來,用戶可以主動將這些數據分享到社交網絡上,這樣無形中就構成了一個良性的競爭機制。不僅能夠體現出自身的鍛煉水平,還能夠同周邊的健身人士進行交流。作為平臺而言,可以收集更多的資料和用戶需求,將健身人士和器材聯系起來,開發更多的功能以滿足現代人的健身需求。
隨著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和互聯網產品的大力發展,智能健身產品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推進與發展,可穿戴智能設備的逐步推廣體現出“互聯網+運動”產業的興起。智能手環、智能手鏈、智能腕表等隨之而來,對應的應用軟件也越來越多。相比于昂貴的蘋果iwatch智能手表,中國本土自主研發的智能穿戴設備在價格上更容易被接受,經調研,市面上一些品牌智能穿戴設備價格在一百元之內,受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青睞。近些年,國內城市馬拉松賽事上也經常會看到可穿戴設備的出現。
動感單車是一種模擬自行車運動的器材,造型與普通單車相似,包含車把、腳踏板、車座、車輪幾個部分。但在結構上與普通單車又存在很大區別,動感單車在鍛煉者運動的過程中感受更好。在使用這項器材之前,先將車座的高度調整至個人較舒服的高度,通常這個高度以自己坐在車座上腳踏板踩到最低點一側腿剛好伸直為準,這樣在騎行時確保大腿與小腿的夾角不會太小,以此減輕膝蓋所承受的負擔,避免膝蓋受到損傷。然后根據車座位置調節車把,三個把位調節到身體要緊湊,手臂伸向前方不覺得很吃力的程度。
一般來說,傳統單車的控制臺多為LED顯示屏,人和機器之間的互動性較差。而在互聯網動感單車設計中將手動操作顯示屏和面板進行簡化,采用輕便的液晶顯示屏來操作,面板上僅僅保留了一些最基礎的按鍵。這樣的設計不僅美觀大方,同時還能夠給智能設備的使用創造更大的空間,另外也使動感單車的整個體積變得更小,用戶的使用感受更佳。
3.1 服務平臺設計
建立大數據健康服務平臺是一項復雜且系統的工程,蘊含許多系統而又復雜的專業知識,梳理健康大數據服務模式的運行原理和專業理論知識及其典型特征,本文提出了一種大數據知識服務平臺結構體系,如圖1所示,主要描述了服務平臺的形成過程。

圖1 服務平臺的形成過程Fig.1 The formation of service platform
通過大數據采集所覆蓋區域分析用戶每一時間段的運動健身情況,可以建立起一個全方位、數字化的健康管理檔案。以珠海市為例,監測每季度各區人民健身情況,綜合金灣區、香洲區、吉大等各個區域進行評比,充分調動了單位區域內居民的運動熱情,逐步實現全面覆蓋。同時,因為掌握每個區域居民的身體素質情況,也可更好的對每個區域開具相對應的運動處方。
3.2 趣味性功能設計
無論從用戶角度還是設計者角度出發,關心的問題都應該是歡迎程度,歡迎或不被歡迎,功能配備是否能使用戶長期堅持,但經調查研究,購買者隨著時間推移使用健身器的次數越來越少,最后達到擱置的程度。無論是動感單車還是其他健身器材要想讓用戶保持積極性,吸引健身者參與健身,須利用一種競技游戲的方式來提高用戶的運動熱情,使得該產品適用于健身房和家庭中進行運動,特別適合長時間坐在電腦前工作的白領階層[3]。
游戲要有規則,否則沒有可玩性,所謂規則實際上就是一些條款和制度,也就是在某個固定環境下需要遵循的規定。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小到家庭,大到整個國家和社會,都需要有一定的規則和制度,健身亦是如此。試想一下,如果在比賽中不僅沒有裁判,也沒有規則,兩隊球員身體任意位置可以隨意碰球,對手之間可以隨意沖撞,就會使整個場面變得一發不可收拾,而比賽不僅不能分出勝負,連最起碼的娛樂性也不會具備。和體育比賽類似,游戲也需要有一定的規則,從細節到框架結構,從人物到游戲情節,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根據一定的規則來進行創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一款游戲能夠在進行的過程中根據規則來發展,具有合理性和科學性的游戲才能讓玩家深入其中,也樂在其中。
同時,除了規則性以外,一款吸引人的游戲一定是有激勵性的。試想一下,一款游戲的每一個關卡和畫面都安排得當,不過玩家在玩游戲時僅僅要求過關,而不要求真實的感受,每一關或者每一回合結束之后,順著劇情的發展就結束了,那么這樣的游戲會有多少人愿意去玩呢?因為僅僅為了過關而過關,在游戲的過程中沒有感受到融入其中的娛樂性,長久下來就會感到非常無聊。而這時就可以在游戲之外設置一個趣味性的補償元素,那就是積分,每一個關卡結束之后,根據玩家的表現系統會授予玩家不同的積分和物品獎勵,積分用來在周邊商城兌換實物獎勵,這樣就會讓玩家感覺更有挑戰性,也會用更大的熱情投入到游戲中。本研究趣味性平臺游戲靈感來源于由法國電子游戲公司Gameloft開發的一款競速類游戲“狂野飆車”。
在本游戲設計中,與實物相對應,通過動感單車腳踏板上的傳感器傳遞速度,游戲以單車競速為主題。為了增強游戲性,向玩家提供三種不同的模式,以供選擇。分別是:練習模式、挑戰模式、任務模式。除挑戰模式以外其他兩種均為單人游戲模式,在練習模式下,玩家可以選擇所有地圖進行練習[4]。
為了使游戲豐富多樣,更貼近于真實環境,使玩家在游戲過程中有更良好的用戶體驗,游戲環境大多采取國內外旅游勝地作為自行車比賽賽道,使玩家更多的在游戲中享受比賽的快樂,同時也可以欣賞到風景。游戲框架如圖2所示。

圖2 游戲框架Fig.2 Game framework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于生活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隨之而來的就是各種慢性病與富貴病,這已經成為當前社會不容忽視的問題之一。當前我國醫療保障體系并不十分完善,針對這些慢性病大多采用重治療而輕預防的方式,這樣不正確的方式導致我國出現眾多慢性病患者,而實際上健身才是最有效預防疾病產生的方式之一。那么,該怎樣借助互聯網來快速擴大健身人群,并使他們都能夠受到專業化的指導是當前我國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對于國家而言,只有人民的體質和健康達到標準,才能夠確保整個國家的長治久安。而當前我國相關部門對于國民體質數據的搜集,缺乏有效的方式。并且我國人口健康素質普遍缺失,所以采用傳播性廣、覆蓋面大的互聯網健身服務模式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佳方案。
[1] 賈志強.群眾體育:我國體育發展的主旋律[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5,38(01):8-14.
[2] 張織璇.基于消費者行為學的家用健身器材設計研究[D].秦皇島:燕山大學,2014.
[3] 劉青.萬年青健身房器材介紹之六[J].文體用品與科技,2004,(03):31.
[4] 謝文正.一種劃船健身器游戲的設計與實現 [D].廣州:中山大學,2012.
Research on the design of intelligent spinning in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XU Xiao-xia, LIU Jian-tong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chun 130000, China)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people′s attention to health, fitness has developed towards a more professional, more scientific and finer direction. Traditional spinning has single function and lacks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which can not better meet the growing diversified fitness needs under the Internet era. Intelligent spinning can meet the needs of people in excitement, entertainment and interactivity, and put forward a specific functional design according to these needs. It can meet the needs of the user′s spiritual level under the premise to retain its original function, so as to make it easier for users to accept dynamic spinning.
Industrial design; Intelligent spinning; “Internet+”; Functional design
2016-11-28
許小俠(1977-),女,博士,講師,研究生導師。 劉建通(1990-),男,碩士。
TS952.9
B
1674-8646(2017)02-00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