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英
(上海海關學院, 上海 201204)
論中國自由貿易區行政管理體制
——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為例*
王麗英
(上海海關學院, 上海 201204)
國家推行自由貿易區戰略,為地方贏得了改革開放的先機,在吸引外資方面獲得先發優勢。自上海、天津、福建、四個自貿區之后又新增7個自貿區,中國自貿區建設自然會引起學界和實務界的關注,各個自貿區本身也面臨如何在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的問題。除了區位優勢、對外開放程度、城市承載能力、法治環境等因素外,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體制機制是不可或缺的考量因素。就上海自由貿易區運行情況而言,在權力配置、權力運行機制、法律保障等方面均有不完善之處,應該建立更高位階的法律保障和橫向協調機構,應該有更加完善合法有效的縱向管理運行機制。
自由貿易區;行政管理體制;行政管理機制
對于行政管理體制這一概念,理論界與實務界有些分歧,其代表性觀點有兩種:一種是從主體角度界定行政管理體制。如有學者認為廣義的行政管理體制是涉及與國家公共行政管理相關聯的諸方面的法權主體及其相互關系,并以這些法權主體相互關系的改變或調整為體制改革的核心內容;而狹義的行政管理體制特指狹義政府即國家行政機關為中心的行政系統*張國慶.行政管理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599-560.轉引自薛剛凌.行政體制改革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5.。另一種觀點是從內容或要素的角度界定行政管理體制。如有學者認為行政管理體制是以一定的行政思想和觀念作指導,由國家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有關國家行政機關產生、職能、權限、組織機構、領導體制、活動規程等方面的準則體系以及政府體制內各權力主體的關系形態*張立榮.行政體制涵義、特征及功能分析[J].社會主義研究,2002,(3).轉引自薛剛凌.行政體制改革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5.。分析以上觀點,雖然因觀察的角度不同導致認識差異,但實質相同,都是圍繞政府權力職能權限、組織架構及各組織機構間運行方式展開并界定行政管理體制邊界。行政管理體制是政府系統的體系和制度,內容包括政府權力配置、權力結構、職能定位及權力合理有效運行的規則等,其目的是實現國家管理。同時,行政管理體制是一個宏觀的但又具有深刻內涵的概念,研究分析視角不僅應從行政管理學、政治學角度,還應該從法學等其他學科角度進行研究;不僅要研究權力配置及其運行規則是如何規定的,而且要研究權力如何配置是科學合理的,權力運行規則如何制定是高效、便捷的。
“職能”是職責和功能統一體。行政職能是行政機關在管理國家、服務社會過程中的職責和功能。政府職能的具體定位是根據國家某一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發展的情勢而定。在現代社會,政府基本行政職能體現在安全保障功能、經濟管理功能、社會管理功能等方面。政府行政職能主要來自法律法規設定和規定,但也來自法律法規授權或委托。實現政府職能的手段有剛性手段也有柔性手段。實踐中行政主體實施的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檢查、行政命令等為剛性手段,行政指導、行政合同、行政獎勵等為柔性手段。可見,政府的權力來源、機構設置、規模大小、組織形式、管理方法均圍繞政府職能展開,并反映政府活動基本方向和任務。即一個政府的活動內容和任務是在確定的職能來開展的,否則就會出現越位、缺位和錯位現象。
權力是特定主體因擁有一定資源或者優勢而具有的支配他人或影響他人的力量*〔4〕卓澤淵.法政治學[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266.。由于資源和優勢的不同,權力有經濟權力、政治權力、軍事權力、社會權力等。這里所講的權力特指政治權力或者國家權力,即通常所說的公權力,是一種由組織的系統支配力量。美國學者帕森斯認為:“權力是一種保證集體組織系統各單位履行有約束力義務的普遍化能力。”〔4〕支配力或者影響力是權力的特質,是主體通過強制等手段支配客體的行為符合其目的要求的支配力量。行政權力是行政機關及其他行政主體在依法履行公共管理和服務,是政府實現行政職能的影響力和支配力。行政權力配置具體包括中央與地方各級政府間的權力配置、同級政府間的權力配置、同一級政府各職能部門的權力配置、同一政府機關內部各機構之間的權力配置。
“運行規則”是指權力運行所遵循的基本規則。行政權力在系統內各部門之間進行界分和配置的基礎上,需要在系統內部上下、左右按一定規則運行。這些規則因政府權力配置體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中央和地方權力運行規則、地方政府間權力運行規則、政府內部權力運行規則、垂直管理體制中權力運行規則等均有所不同。內容大體包括權力運行的實體性規則(如公正的利益分配規則、領導控制規則、指導監督規則等)和程序性規則(如權力運行公開制度、糾紛解決規則、協調各方規則等)。可見,行政權力運行規則是權力運行基本軌跡并以此為基礎的規則體系。它貫穿行政權力行使的所有環節,如決策、執行、監督、協調等等。
行政管理體制不能回避法律的價值和作用。“法律保障”是指以法律規則作為政府行為的基本依據,當政策或行政首長的命令與法律規則相抵觸時,應該以法律規則優先。 如果我們背離“職能法定”原則,那么就很容易出現職能交叉,權力腐敗,“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就成為空談。
綜上所述,行政管理體制的基本內涵為職能定位、權力配置、權力運行規則及法律保障。它們內部的邏輯是行政職能定位是基礎,行政權力配置是核心,權力運行規則是抓手,法律保障是關鍵。四個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銜接,共同構成行政管理體制框架。

圖1 行政管理體制要素
自貿區政府管理體制是政府對自貿區行使職能的管理權限和組織形式。既包括中央政府對各自貿區的管理,也包括地方政府派出機構對自貿區的管理及自貿區內部的管理。管理體制內容包括自貿區管理機構設置、各管理機構之間職權劃分及各管理機構相互運行關系。自貿區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體制與政策的突破,取決于管理體制、方式的合理化。
(一) 上海自由貿易實驗區基本職能
國務院批準印發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中將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作為了主要任務*資料來源:http://economy.caijing.com.cn/2013-09-27/113356890.html,訪問日期:2017年1月19日。。李克強總理也強調,建設好、管理好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體制機制,并開展若干新的試點*資料來源:http://www.chinanews.com/gn/2014/03-06/5917372.shtml,訪問日期:2017年1月19日。。可見,上海自貿區除經濟方面的功能外,還是我國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試驗田。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第二章專章規定了上海自貿區管理體制,共4條。其中第8條以列舉方式規定了上海自貿區的職責。規定: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管委會”)為市人民政府派出機構,具體落實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任務,統籌管理和協調自貿試驗區有關行政事務,依照本條例履行下列職責:負責組織實施自貿試驗區發展規劃和政策措施,制定有關行政管理制度;負責自貿試驗區內投資、貿易、金融服務、規劃國土、建設、交通、綠化市容、環境保護、人力資源、知識產權、統計、房屋、民防、水務、市政等有關行政管理工作;領導工商、質監、稅務、公安等部門在區內的行政管理工作;協調金融、海關、檢驗檢疫、海事、邊檢等部門在區內的行政管理工作;組織實施自貿試驗區信用管理和監管信息共享工作,依法履行國家安全審查、反壟斷審查有關職責;統籌指導區內產業布局和開發建設活動,協調推進重大投資項目建設;發布公共信息,為企業和相關機構提供指導、咨詢和服務;履行市人民政府賦予的其他職責*《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由上海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于2014年7月25日通過,自2014年8月1日起開始施行。。可見,自貿區履行職能的方式是多元的,有制定、有實施、有負責、有領導、有協調、有指導。
(二) 上海自由貿易實驗區權力配置及運行
行政權力是行政職能實現的手段,是其實際職能的反映。行政權力配置具體包括中央與地方各級政府間的權力配置、同級政府間的權力配置、政府上下級之間權力配置、政府各部門之間及某一部門內各政府機構之間的權力配置。
《條例》第二章不僅明確了上海自由貿易區履行的職責,而且也詳細明確規定了上海市政府自貿區橫向與縱向的權力配置*參考《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第7條、第8條、第9條、第10條。。一是規定了上海市對自貿區的管理職責。規定:上海市人民政府在國務院領導和國家有關部門指導、支持下,根據《總體方案》明確的目標定位和先行先試任務,組織實施改革試點工作,依法制定與自貿試驗區建設、管理有關的規章和政策措施;上海市建立自貿試驗區建設協調機制,推進改革試點工作,組織有關部門制定、落實階段性目標和各項措施;二是規定了上海市派出機構自貿區管委會職責。 “管委會”為市人民政府派出機構,具體落實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任務,統籌管理和協調自貿試驗區有關行政事務;市人民政府在自貿試驗區建立綜合審批、相對集中行政處罰的體制和機制,由管委會集中行使本市有關行政審批權和行政處罰權。管委會實施行政審批和行政處罰的具體事項,由市人民政府確定并公布。三是政府職能部門自貿區工作機構的權力配置。海關、檢驗檢疫、海事、邊檢、工商、質監、稅務、公安等部門設立自貿試驗區工作機構(以下統稱“駐區機構”),依法履行有關行政管理職責。四是規定了上海市人民政上海市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的職責。規定上海市人民政上海市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和浦東新區人民政府(以下統稱“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支持管委會的各項工作,承擔自貿試驗區其他行政事務;管委會應當與駐區機構、有關部門建立合作協調和聯動執法工作機制,提高執法效率和管理水平。

圖2 自由貿易區整體管理框架

圖3 自貿區微觀管理運營框架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遵循國際上政府干預最小化原則,遵循貿易便利原則,遵循加大開放原則,遵循從貨物管理轉變為企業管理等原則,在投資貿易、貿易監管、金融服務、稅收征管方式、法治保障等方面設計了諸多的體制機制創新,擇要介紹如下:
(一)放開投資,按照簡政放權改革要求創新監管模式
根據國務院關于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內暫時調整有關行政法規和國務院文件規定的行政審批和準入特別管理措施的決定(國發[2013]51號),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內投資的企業資質、外資股比、經營范圍等方面暫時停止、取消或者放寬有關行政審批或準入限制*2016年7月1日《國務院關于在自由貿易試驗區內暫時調整有關行政法規和國務院文件和經國務院批準的部門規章規定的決定》對2015版負面清單實施后相關行業文件條款中與自貿試驗區現行政策不符的內容進行了調整。;對自由貿易試驗區內實行外商投資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負面清單是限制外資進入的投資領域清單。上海自貿區成立以來發布2份負面清單,2013年版清單特別管理措施共8大類190條,而2014版負面清單大幅瘦身,由原來的190條調整為139條,2015版負面清單再次瘦身,特別管理措施由原來的139條調整為122條。模式,負面清單之外的領域,按照內外資一致的原則,除國務院規定外商對國內投資項目保留核準的除外,外商投資項目實行備案制*取消原《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工作若干意見》(國發[2010]9號)中關于“服務業領域外商投資企業設立由地方政府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審批”的規定,在負面清單之外的領域,暫時停止實施該項行政審批,改為備案管理。;將“先證后照”改為“先照后證”,試行“商事主體資格和許可經營資格”相分離的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現行的公司注冊資本實繳登記制度,試行注冊資本認繳登記制;改革住所登記制度,進一步釋放場地資源;稅務部門對外商實施先審批后核查,取消核查前置,核查審批分離的工作方式等等。這些開放措施,吸引了大量外資。如根據《外商投資國際海運業管理規定》,中國只允許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形式經營國際船舶管理業務,尚不允許外商獨資。但自貿區設立后的投資開放政策打破這一制度瓶頸,2015年全球第一大國際船舶管理公司威士船舶(V-ships)在陸家嘴注冊成立*〔13〕周奇,張湧.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與案例研究[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6.1.337.。過去加工貿易合同由外經貿主管部門審批,到加工生產企業所在地海關做合同登記備案,相當于兩級許可。2015年上海市向中央提交的關于證照分離改革試點總體方案中,在全國首次提出將加工貿易合同審批改為備案,得到國務院批準。
(二)自貿區實施“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區內貨物自由流動”的創新監管模式
“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區內貨物自由流動”是自貿區的一大特色,它是通過簡化程序,降低成本來實現自貿區內的人與貨物高效快捷流動。“一線放開”主要的內容是在貨物到達港口但未辦結海關手續前就進入自貿試驗區的“先入區、后報關”的通關模式,即企業可以憑進口艙單將貨物入區,再憑進境貨物備案清單向主管海關辦理申報手續再憑進境貨物備案清單向主管海關辦理申報手續,海關也不再采用批次監管模式,而采用集中、分類、電子化監管模式。目前已有多批試點貨物。“二線管住”是取消審批等市場準入或放開入區前置條件的一線放開后的事中、事后監管。如加強企業信用管理、建設企業信息化建設、搭建信息共享平臺、建立安全審查和反壟斷審查協助機制、加強海關風險管理和稽查制度,實行企業年報公示制度等。
(三)改管理為服務,完善政府服務體系
建立一口受理、綜合審批和高效運作服務模式。按照“以法規授權為主,以行政委托為補充”的原則,結合自由貿易試驗區立法保障工作,采用“一攬子”的法規授權方式,重點選擇經濟和城市管理兩大領域內的準入類、行為許可類和技術核準類事項,充分授權自由貿易試驗區實施國家級、市級和區級的有關行政審批職能。以“區內事區內結”為目標,通過物理平臺和網絡平臺相結合的方式,建立“單一窗口”的綜合審批服務模式。按照“管辦分離”的改革原則,授權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審批職能集中由自由貿易試驗區服務中心實施,統一辦理,實行“一個窗口受理、一站式審批、一條龍服務、一個窗口收費”的綜合審批服務運行模式。如為了推進海外人才入境就業便利化,在上海市公安局、人社、外專部門指導支持下,由自貿試驗區公安分局和保稅區管理局合作,在上海自貿試驗區保稅區片區率先設立公安局、人社、外專三個部門外國人證件業務三窗合一的“單一窗口”,解決外籍人士來滬就業辦證難的問題〔13〕。同時,先進法域經驗,建立完善的信息網絡平臺,使自由貿易試驗內的不同部門、不同物理辦事窗口能夠對外實現“多個機構、一個政府”協同機制。另外,在市場運行監管機制方面,建立集中統一的市場監管綜合執法體系,切實體現“寬進嚴管”。逐步設立統一的市場監管服務綜合執法機構,在工商、稅務、質監、食藥安全、知識產權、進出口等經濟管理領域,依據授權統一執法,實現集中統一高效的監管。建立經濟領域專屬管轄制度,“區內注冊、區外經營”的市場主體在區外涉嫌違反經營法律法規的,統一由自由貿易試驗區監管部門管轄。建立利益相關方申訴處罰制度、社會舉報獎勵制度和處罰違規結果信息社會共享機制,建立市場監管的信息共享及公示平臺、部門協同機制,積極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市場監管服務機制。
(四)投資安全保障監管
在投資開放安全保障機制方面,引入多方監督機制,建立安全審查機制和風險防控體系。一是行政管理機構公開透明運行。依法設定辦事條件,明確辦事流程,深化政府信息公開,引入社會監督、輿論監督,保證權力公開透明運行和有效制約監督。二是防范政府承諾被惡意濫用。完善與政府承諾相關的保留規則,包括一般例外、臨時保障措施和以否定列表形式保留的不符措施。分步分階段推行政府承諾的具體措施,對外資準入階段和營運階段作相應區分。三是建立安全審查機制和風險防控體系。成立由相關部門共同組成的試驗區安全審查委員會,試點建立對外國投資的安全審查制度,明確申請人的救濟權利和救濟渠道。四是通過企業參與監管、行業自律、社會監督、公眾參與的綜合監管體系來推動事中事后的監管。
(五)保障機制
在財力管理和分配機制上,賦予自貿區準一級財政權限。建立相對寬松、獨立和穩定的試驗區財力分配制度。如建立與事權相匹配的區域財力分配制度,特別是在公共性設施建設及養護方面給予充分保障;建立由市、區各共同出資建立的試驗區專項資金,用于功能開發推進、重大項目引進、區域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改造。此外,《條例》專章規定了法律保障,內容包括區內各主體的法律地位、各項權利保護、仲裁、調解、復議、訴訟等各項救濟制度等。根據《條例》第八章第44條至第55條,法律保護自貿區試驗區內各類市場主體平等地位和發展權利,在監管、稅收和政府采購等方面給予公平待遇;法律保護自貿區內各投資者合法擁有的企業、股權、知識產權、利潤以及其他財產和商業利益;法律保護自貿區試驗區內各勞動者的平等就業、選擇職業、取得報酬、休息休假、獲得勞動衛生安全保護、接受職業技能培訓、享受保險福利、參與企業民主管理等權利;自貿區內實行相對集中行政復議權制度;在自貿區試驗區依法設立司法機構,公正高效保障中外當事人合法權益等等*資料來源,http://cifsc.shmtu.edu.cn/info/41411.htm,訪問日期:2017年1月20日。。

表1 海關監管措施創新
設立自貿區是國家行為,但自貿區設在某一地方,所派生的利益卻為自貿區所在區域享有,地方政府是自貿區利益受益者。如此局面決定了自貿區管理體制有中央決策層面的管理體制,也有地方操作層面的管理體制。中央層面的管理體制主要包括國家對自貿區的法律法規的制定、管理權限的歸屬、決策監督協調機制的確立等。地方層面的管理體制主要指對自貿區經濟活動進行做具體組織、管理、協調、監督等日常經營管理的組織形式。兩級管理之間相互聯系、相互配合、相互銜接,共同維護保稅區正常運營秩序。
(一)自貿區的中央管理體制設計
自貿區的中央管理體制是中央政府對自貿區管理而形成的組織結構形式。目前國際上越來越傾向于在中央層面由一個專門的機構代表國家對自貿區行使宏觀管理職能。這種管理方式可進一步細分為專管型體制和代管型體制*參考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30930/010016886957.shtml,自貿區“國際水準”全對標。。
專管型體制是設立自貿區所在國的中央政府專門成立從事自貿區事務管理的獨立機構,由該機構自貿區管理的最高行政機構,負責自貿區的宏觀決策、統一立法、宏觀協調、監督協調等事務。美國自貿區的中央管理實行專管制,行使自貿區管理的中央機構為對外貿易管理委員會,委員會由商務部長、財政部部長和陸軍部長三位主要成員組成領導機構,商務部長擔任委員會主席和執行長官。

表2 比較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自貿區管理體制
代管型體制是設立自貿區所在國的中央政府將自貿區的管理權委托給特定政府職能部門來管理的體制。代管體制在自貿區形成歷史較晚的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較為常見。被委托的機構一般是掌管經濟發展或對外貿易的部門。如臺灣地區出口加工區中央管理權就交由經濟部的出口加工區管理處。
當下的中國,自2013年9月上海自貿區設立至今全國已有11個自貿區先后設立,急需在中央層面建立統一的自貿區中央管理委員會。委員會負責制定有關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宏觀決策、宏觀調控、起草全國性的自貿區立法草案及其他法規,行使全國性的自貿區管理和協調等事宜。統一的自貿區中央管理機構的設置,有利于國家對自貿區的宏觀管理,有利于平衡中央與地方利益,更有利于解決中央部門間協調難的問題。中央管理委員會成員可從各相關中央職能部門和各自貿區所在地方政府派出的代表共同組成。中央管理委員會運行機制:可設常設機關處理日常事務,涉及全國自貿區發展的相關事宜時則由中央管理委員會全體代表出席會議共同決定。2015年2月國務院同意建立由國務院領導同志牽頭負責的國務院自由貿易試驗區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這是巨大的進步。
(二)自由貿易試驗區內管理機構的設置
自貿區各項業務的正常運轉不僅需要統一的國家層面的宏觀管理和協調,而且還需要自貿區內部的行政管理和經濟管理活動。各國自貿區區內的管理體制類型因各國政治、經濟以及自貿區發展的歷史特點不同而顯現不同模式,大致有地方政府主導模式、企業主導模式及政府企業合作模式等三種*孫衛雄等.自貿區管理體制的國際經驗與上海借鑒[J].發展與創新,2014,(7).。
地方政府主導型模式下的自貿區區內管理機構一般由地方政府或地方政府派出機構、自貿區所在地海關部門或港務局承擔自貿區區內的行政管理、經濟建設與開發、改革創新、監督檢查等任務。實踐中也有少數自貿區設置開發公司之類的經濟部門管理自貿區,但機構、人員配備上參照行政部門的相關設置,開發公司基本沒有自我決策權。地方政府主導型模式管理體制在保證地方政府對自貿區管理的權威性的同時,調動大量資源進行自貿區開發建設。韓國的馬山出口加工區、臺灣高雄出口加工區等采用地方政府主導型模式。
企業主導型模式下的自貿區在區內不設立專門的政府管理機構,而是由政府依法授權一家專業管理公司,從事自貿區內的開發建設、經營管理、部分行政管理職能、提供投資服務等。政府授權的專業管理公司是具有法人地位的經濟實體。其運轉經營模式按照公司運營規則進行市場化管理,即在形式上由董事會或理事會及其領導下的職業經理人組成執行或辦事機構來完成政府授予的使命,并對授權政府負責。企業主導型模式優點是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發揮市場主體優勢,達到自貿區管理的高效、靈活。該模式適用于市場化運作較為成熟、范圍小且功能產業相對單一、貿易壁壘較小的自貿區。美國的一些自貿區采用企業主導型管理體制模式。
混合型模式是政府主導型模式和企業主導型模式的結合。自貿區內既設有政府職能部門,也設有企業化管理公司,但二者在管理職能、人事、權限等方面均相互分離,依靠法律授權合同來確立雙方權責關系,不受對方任意干涉。職責分工方面涉及自貿區規劃、重要決策、行政審批、行政監管等事項適用行政管理程序,涉及經濟業務類活動則適用公司化管理規則。混合型模式的優點是八仙過海,政府及專業管理公司各顯其能,共同發揮優勢進行管理。美國及歐洲的部分自貿區采用混合型管理體制模式。
就目前而言,受自貿區法治化、市場化等因素的影響,企業主導型模式缺乏可操作性,建立地方政府主導型的區內管理體制更適合自貿區目前的開發和建設。地方政府在區域經濟發展中一直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政府主導模式有利于充分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也有利于提高政府對自貿區管理的權威性。同時,根據分權治理機構設置原則,賦予自貿區一定的自治權,以便改善區內投資環境和確保管制行為的可執行力。第一,提高管委會的法律地位。管委會作為上海市政府的派出機構的定位,其現擁有職能以及實務操作上均存在不相稱不協調之處,應界定為派出機關而非派出機構。第二,自由貿易試驗區內應設置由區域行政管理部門代表、區域內投資主體代表、自貿區專家等組成的爭議訴求協調委員會。統一受理區域內行為許可、市場準入、技術標準等行政審批事項,協調處理經濟領域審批、管理、服務等事項,受理按負面清單管理、競爭中立、權益保障等方面爭議訴求,分析研究訴求事項并提出改革建議方案,為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做自貿區相關決策的參考。第三,自由貿易試驗區內應設置由國務院相關部門代表、管委會行政管理部門代表、區域內投資主體代表按一定比例組成的設置特別立法建議委員會,分析研究自貿區存在的實踐問題及爭議訴求,按照自由貿易規則及在比較研究的基礎上,提出特別立法建議,供國務院研究決策并提交人大立法,或根據立法授權,由上海市立法。
Administration of China’s Free Trade Zone —Focused on China(Shanghai) Pilot FTZ
WANG Li-ying
(ShanghaiCustomsCollege,Shanghai201204,China)
The introduction of Free Trade Zone provides local governments with initiatives of open and reform and preemptive advantages in abstracting foreign investment. With the emergence of FTZs in Tianjin, Fujian, Guangdong, fierce competition is inevitable among FTZs. To take an advantageous position in this competition, a sound administration system including duties positioning, power allocation, functioning rules and legal guarante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besides location advantage, extent of openness, adaptability capacity, legal environment. With respect to Shanghai FTZ, the administration should be improved in power allocation, function mechanism and legal guarantee. More advanced legal guarantee and horizontal coordination system should be established. More effective vertical management mechanism should also be established.
Free Trade Zone; administration system; administration mechanism
DOI.10.19510/j.cnki.43-1431/d.20170222.005
2016-12-05 該文已由“中國知網”(www.cnki.net)2017年2月22日數字出版,全球發行
本文系上海市教育創新項目“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管理體制研究”(15ZS091)階段性成果。
王麗英,女,上海海關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政法大學行政法學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行政法學。
DF3
A
1672-769X(2017)02-003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