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怡靖++車思雨++羅霞
摘要:在現如今多數全盲人口家庭能夠滿足溫飽時,全盲人口家庭的經濟、就業與教育等情況依舊面臨或多或少的困難。其與家庭的幸福感密切相關。本文就其現狀深入研究,旨在提升全盲人口家庭的幸福感,探究其存在的原因,為政府、社會、盲人家庭等提供切實可行的意見與建議。
關鍵詞:全盲人口家庭;幸福感;原因;建議
目前,路橋區全盲人口家庭的幸福感總體不高:雖然現在這些家庭的經濟水平有所提升,但狀況仍不樂觀;社會對其關注度也不夠高;而政府雖頒布了一系列政策法令,但落實情況較差。因此,明確造成全盲人口家庭的幸福感相關原因、提升全盲人口家庭的幸福感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造成盲人家庭幸福感現狀的原因分析
1.經濟狀況:總體小康,但低于平均
路橋區全盲人口家庭的經濟水平不高是其家庭幸福感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一方面,經濟水平不高影響了家庭中的盲人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較低的經濟水平影響了家庭成員的受教育程度和休閑娛樂活動的改善。
2.成員情況:家庭和睦,且矛盾較少
路橋區的盲人家庭組成較為簡單,大部分為兩口之家和三口之家。簡單的家庭關系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家庭和睦,也減少了出現家庭矛盾的幾率。另一方面,由于全盲人口家庭生活中困難較多,家人之間更能互相扶持。
3.社會態勢:較為尊重,但關注欠缺
全盲人口家庭作為比較特殊的家庭形式,對待他人的的反應會更敏感。社會的尊重度和關注度對他們的幸福感有很大的影響:①隨著人民素質提升,許多人對盲人的尊重度有了很大的提升。作為在身體上有缺陷的盲人及其家人,社會的尊重度的提升是對他們心靈極大的安慰,使得盲人家庭這方面的幸福感得到提升。②但是很多人對盲人的了解其實并不多,甚至會有一些誤解和過度的同情,這些會影響盲人的情緒,讓他們不能很好的感受到社會集體帶來的幸福感。
4.政府政策:落實全面,但力度不足
現有的法律法規中對盲人的教育、勞動就業等做了明確規定。雖然政策落實較為全面,但是這些政策的補助和落實力度卻有很大的欠缺,只能解決全盲人口家庭的一些表面問題,不能帶來根本上的改變。[1]
二、對于提升全盲人口家庭幸福感的建議
(一)政府:宏觀調控,總體提升
1.完善經濟補貼的相關政策
現如今,依舊存在一定比例的全盲人口特困家庭,這些家庭往往生活水平較低且生活幸福感也低于一般水平。此外,對殘疾等級的判定程序以及申請盲人經濟補貼的過程較為繁瑣。在增加盲人每月的政府補貼的同時,對于那些特困的盲人家庭,政府也應當對這些家庭的幸福感有所關注。并且,在申請盲人的經濟補貼時,政府可以適當簡化申請步驟來減少盲人的不便。
2.完善對盲人的公共設施和社會服務
(1)完善公共設施。為方便盲人出行,每個城區都應該設置盲道。而以實用為主要目的的盲道也應該減少曲折程度,同時,也應關注其占用和磨損程度。而除盲道以外,政府也應當加強其它的盲人公共設施建設,豐富盲人的業余生活【2】。
(2)完善教育服務系統。如今,大多數高校只對盲人開設按摩與音樂專業,其專業選擇較少。此外,在全面普及盲人的基礎教育的基礎上,無障礙考試應當受到更高層次的重視。政府應當重視盲人受高等教育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盲人專業選擇少的問題,讓他們能夠依照其興趣愛好來發展。
(3)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在盲人保險普遍實行的情況下,偏遠地區的部分醫療保險制度可能尚未健全;對于這種情況,政府需要擴大基礎醫療服務范圍。此外,政府應當在保障必要程序的同時盡可能簡化盲人就醫程序,給他們帶來更多的便利。
(4)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現如今,政府已經對全盲人口家庭的就業情況給予一定的幫助,如:對盲人進行按摩培訓等。然而盲人就業依舊存在選擇較少、偏見較大的問題。對此,提升盲人的就業競爭力是政府現應當著手的任務。此外,改善人們對盲人就業的偏見也能對全盲人口家庭的幸福感有較大的提升。
(二)社會:提高關注,給予尊重
1.社會機構要積極組織,發揮作用
(1)積極籌集捐款,提供經濟幫助。很多人其實有心對盲人家庭提供幫助,但是很難有便利的渠道來接觸到那些家庭,社會機構要做的就是提供這些渠道。同時發動社會群眾的積極性,鼓勵更多人加入幫助全盲人口家庭的行列中,最大程度上發揮社會群眾的力量。
(2)積極宣傳普及,提高社會關注。社會機構要發揮其社會性,通過其較大的社會影響力提高全社會對全盲人口家庭的關注度。通過社會關注度的提升,盲人家庭的援助范圍可以得到相應的擴大,使得更有經濟實力的人提供更有力的幫助。同時社會機構也需要疏導人們的憐憫情緒,不能因社會關注度的提升而增加他們的心理負擔。
2.個人要對盲人家庭增進了解,及時援助。社會中的每個人都有義務尊重、理解全盲人口家庭。個人要認識到盲人家庭的特殊性是社會給予的。我們要以平常心去了解、尊重他們,懂得換位思考。我們要及時了解他們生活中的困難,及時給予他們物質幫助和精神上的溫暖。
(三)家庭:友好互助、依偎前行
1.家庭內部提高凝聚力,幸福和諧相處
(1)盲人之間互相理解、共同進步。許多盲人家庭是由盲人夫妻組成的。由于這些特殊的盲人家庭中夫妻雙方都有視力障礙,這些家庭的生活幸福感很可能更低。在這種情況下,盲人之間可以進行溝通與交流生活中的困難,使這些困難更容易解決;分享一些生活經驗,改善生活狀況。
(2)非盲人對盲人增加包容,提供幫助。家庭中的非盲人大部分情況下承擔著較大的家庭責任,會面臨較大的生活壓力。面對這種狀況,非盲人要有良好的心理狀態,增加自己對家庭的包容、提高家庭的和睦度。同時非盲人和盲人之間要建立信任關系。在遇到事務時,分工協作,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為提升家庭幸福感共同努力【4】。
2.親友鄰里溫暖送幫助,增進溝通交流
除了家人之外,親戚朋友和鄰居就是與全盲人口家庭關系最為密切的人了。所以親友鄰里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多給予他們一些幫助與溫暖。在力所能及的小事上來提升盲人家庭的幸福感。
三、總結
目前,路橋區全盲人口家庭的幸福感總體不高,而作為全盲人口家庭的最大支柱,政府應該要做好宏觀調控、總體提升。社會機構可以積極組織捐款、宣傳普及等活動,提高公眾關注度。同時,社會個人也要增進對全盲人口家庭的了解,并及時對其給予幫助。此外,家庭內部要提高凝聚力,和睦相處,親朋鄰里要增強對其的溝通與了解。只有從政府到家庭、從集體到個人每一部分都攜手同心,對他們真正做到關懷與幫助,才能提高全盲人口家庭的幸福感,改善他們的生活。
參考文獻:
[1]紀綱,《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主要數據公報(第2號)》[N],中國殘疾人, 2007:1-2
[2]梁佳佳,社會排斥視角下殘疾人的困境及其援助研究[C],浙江師范大學,2012:36-52
[3]吳燕丹、王聰穎,資源配置視角下殘疾人群眾體育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體育科學,2015:1-9
[4]鄭功成,殘疾人社會保障:現狀及發展思路[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8: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