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旭蓮++費琳++姚麗麗
摘要:我們對浙江寧波、溫州、臺州三地城市和農村居民食品安全意識及行為模式展開問卷調查,欲探究在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的當下社會,城市和農村居民在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不同觀念、行為模式,探究其中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好處與劣處,探討其根源、分析其影響,并對未來發展趨勢進行思考。
關鍵詞:浙江居民;城市;農村;食品安全;比較研究
一、調查目的
新世紀以來,食品安全問題頻發。為響應黨十八大的號召,我們自發組織了此次關于居民食品安全的調查,旨在對浙江沿海地區(寧波、溫州、臺州)地區農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識觀念和行為模式進行一次比較詳細的調查,了解在浙江沿海地區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識狀況以及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的行為差別。
二、調查現狀分析
(一)食品安全行為模式及現狀分析
1、購買食品的主要渠道及考慮的主要因素
(1)購買食品的主要渠道
調查顯示,城市和農村居民認為在超市和商場購買食品最放心,所占比例分別高達91.3%和64.0%。攤販所占比例為42.6%,對比攤販等其他的食品購買地點來說,超市商場中的商品種類繁多,可以滿足消費者在一個購物地點購買多種食品的需求,質量也能得到保證,受到居民的青睞。
(2)購買食品時的考慮因素
居民最關注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城鄉關注度都遠高于其他選項,農村更高達92.7%。不同的是,城市居民對品牌的關注度相對較高,農村居民則更關注價格。這與兩者的經濟水平及消費觀念有關,城市居民認為著名品牌食品的質量更有保障。
2、對于食品安全問題的態度及自我維權的情況分析
(1)城鄉居民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態度
調查顯示,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后,64.9%的城鄉居民對此表示很憤怒,認為這種事情決不能容忍;34.3%的城市居民和28.2%的農村居民認為食品安全事故是難以避免的,雖然感到有點氣憤卻又表示無可奈何;僅2%的居民對此不予理會,維權意識薄弱。
(2)食品安全問題的自我保護情況分析
寧波地區18.3%的被調查者選擇不處理、自認倒霉,30.1%的被調查者會視情況而定,43.0%的被調查者表示會直接找經銷商或廠商協商。溫州地區選擇前3種方式解決的比例分別是23.1%、48.9%、 22.0%。臺州地區選擇前3種方式解決的比例分別是3.4%、24.1%、 65.5%。
(二)食品安全意識現狀分析
1、客觀原因
(1)獲取食品安全知識的途徑
調查結果顯示,城鄉居民獲取食品安全知識的途徑具有多樣性。其中通過網絡、電視廣播獲得咨詢的手段居于首位,占 71.7%;其次是通過報刊雜志等平面媒體,比例為39.7%;而通過與朋友或親人交流來獲得安全知識的情況較少,僅占 27.3%。
(2)城鄉居民對食品安全的認知
約七八成的居民對三聚氰胺奶粉和雙匯火腿腸瘦肉精事件有具體了解,對于其他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均有一定的了解度。
2、主觀原因
(1)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薄弱,反饋力度不夠
部分消費者對自己的消費保護意識不強烈,整個社會對作假企業過于寬容。只有真正出現嚴重安全事件之后,大家才給予重視。食品生產經營商正是利用了消費者缺乏對食品安全的判斷力和自我保護能力這點,來違規生產換取利潤。
(2)食品生產經營商道德缺失,缺乏社會責任
在農村地區,一些小攤飯館及小農戶作坊,開業要求低、政府監管少、村民維權意識薄弱,導致其盛行不衰。在城市地區,相關監管力度加大,但是仍有部分企業不明確其行為可能造成的潛在危害,只是盲目跟風,出現事故就以行業群體行為為借口進行責任推脫。
(3)監管體制不完善,相關法規標準不健全
由于我國食品安全由多個部門分段監管,常常會出現各部門工作銜接不緊密、有些責任不明確不具體、食品安全綜合協調的體制機制尚未理順,易形成協調組織難、溝通難、合作難等問題。在實際監管工作中,各職能部門之間要么會出現爭著監管、重復執法的現象,要么會出現爭著不管、相互推諉扯皮的現象。
(三)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對策建議
(1)完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明確細化監管責任
對于食品生產企業管理者和從業人員,都要落實食品安全法及相關法規的教育,提高企業內部知法水平,減少犯法的可能。而一旦出現了問題,生產企業和監督部門的責任必須盡快明確落實,對于利欲熏心者和執法不嚴者,都要嚴厲處置。使得各個部門自上而下都知法、守法、不敢犯法。
(2)強化企業的誠信道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食品生產銷售企業首先要確立誠信為本的道德理念,通過在企業內部加強誠信的宣傳教育,強化員工的誠信思想,提高每一位員工的自身素質和道德意識,建立“以誠為本,誠信經營”的企業文化,了解與食品安全相關科學知識,運用科學的生產方式和管理方法,降低食品安全風險,提高生產安全食品的能力。
(3)宣傳普及食品安全知識,增強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
通過加大食品安全方面的宣傳教育力度,使消費者了解更多的食品安全常識和健康飲食知識,增強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意識,提高其辨別問題食品的能力。使得消費者能夠自覺抵制“問題食品”,從消費者環節杜絕食用不合格食品的現象。
四、總結
通過本次社會調查可以看出浙江沿海城市與農村居民雖然在消費觀念上有些許差別,但總體而言都非常關注食品安全問題,作為消費者都具有較高的維權意識,在出現食品安全問題時,會積極主動地采取保護措施來維護自己的權益。這是令人可喜的地方。但在一些信息交流相對不暢、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地區,食品安全問題依舊嚴峻。
參考文獻:
[1]王華衛,肖菁,梁津銘.浙江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一年半辦了500多件食品安全案件. http://zjnews.zjol. com.cn/ system/2014/09/03/020235556.shtml.2014-09-03.
[2]俊標.對城市與農村居民食品安全意識的調查報告--以海寧市為個案.[J].2015-12-01.
[3]王建英,王亞楠,王子文. 農村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識及食品購買行為現狀——基于蘇南蘇北農村的調查分析[J]. 農村經濟,2010,(09):26-29.
[4]滕月.我國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和行為研究[J].消費經濟,2011,(02):74-7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