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輝
[摘 要] 筆者通過查閱發現,近年來江蘇省《機械制圖》單招考試只有兩種題型:機械圖樣基本表示法與讀零件圖。《機械制圖》課程教學的核心內容正是畫圖與讀圖。筆者結合自己幾年的教學經驗與曾經的高考經歷,談一談在《機械制圖》教學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和考試時的應試技巧。
[關鍵詞]單招 機械制圖 教學 效率
本課程主要鍛煉學生 “由物畫圖”和 “由圖想物”的能力。既要想象物體形狀又要思考投影的規律,要求學生要有較強的空間想象能力。而中職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普遍較弱,再加上受到課時、時間、空間等因素的限制,所以大部分學生反映《機械制圖》課程太難。為此,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與曾經的高考經歷,談一談如何提高《機械制圖》單招教學效果。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調《機械制圖》的重要性
學習新知識,最重要的就是興趣,有了興趣,才有可能學好。而中職學生缺少的就是興趣。本人認為,開學第一節課,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的機械實習實訓基地,帶領學生參觀學校的車工車間,鉗工車間,欣賞往屆學生的鉗工、車工作品。讓學生了解這些“作品”的完成,都是建立在學習了《機械制圖》這門課程基礎之上的。教師借此強調《機械制圖》的重要性,通過《機械制圖》的學習,可與《機械基礎》及其他相關專業課程的學習相互促進。同時利用學生對實踐操作的興趣來引導學生學習《機械制圖》。教師還可以把往屆生完成的較好的繪圖作品裝裱起來,掛在教室里。這樣,班級的學生每天面對這些精美的作品,難免會想著自己也來畫一畫,試一試。學生變被動為主動,課堂的效率勢必會有所提高。
二、理論聯系實踐,強調國標的重要性
這學期,本人在教學過程中,抽出一定的時間把學生帶到制圖室進行“畫圖”練習。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圖形,但從圖紙圖幅的大小,到圖紙的格式,從比例的選擇,到圖線的確定……。每一步,都需要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一次梳理。學生思路清晰,畫出的圖形自然美觀、整潔。在學生作圖前,一定要強調國標的重要性,《機械制圖》中的很多內容都是國標規定的,所以學生在作圖時,圖幅,比例,圖線……,只要是國標規定的,就必須符合要求。因為《機械制圖》是機械工程技術人員之間相互交流的“語言”,而“語言”運用的好壞與否取決于在使用時是否遵循了語法規則。只有這樣,才能養成良好的作圖習慣,作圖技能才能逐步提高。
三、引導學生把握好課堂45分鐘
在教學過程中發現,每一次課堂布置的作業,第二次課檢查時,總是只有寥寥幾人能夠完成,大部分學生都是空白。由于單招班學生作業量大,壓力大,而《機械制圖》課程的作圖又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甚至花費時間后,也不一定有效果。所以大部分學生選擇放棄。學生都認為只有30分而已。豈不知,高考時,往往是零點幾分就能決定一個考生一輩子的命運。所以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把握住課堂的45分鐘。《機械制圖》課程的特點是要求學生多練,所以課堂上除了教師講解,就是要學生做練習。本人在課堂上,總是鼓勵學生同桌討論或四人小組內共同操作。通過討論讓學生獲得新知識、發展智力。
四、充分利用現有教具
在制圖教學中必須使用大量的實物模型來進行輔助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機械制圖》課程的學習,既要想象物體形狀又要思考投影的規律,要求學生要有較強的空間想象能力。而中職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普遍較弱。要想讓學生學好《機械制圖》這門學科,教具的合理使用非常重要。點、線、面是構成物體形狀的基本幾何元素。學習和熟悉他們的投影特性和規律,能夠透徹理解機械圖樣所表達的內容。教室里的粉筆、黑板、墻面都是很好的教具。如講到基本體及組合體這部分內容時,空洞的講解很抽象,學生難以理解。可以讓學生把教室看成是一個三面投影體系,利用學校現有的實物模型對學生進行講解,必將能夠大大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
五、合理使用AutoCAD軟件
作為《機械制圖》的任課教師,可以使用AutoCAD軟件來提高課堂的效率。例如在講到機械圖樣表示法這部分內容時,由于圖形越來越復雜,一節課下來光是畫圖就要占用一大半的時間,嚴重阻礙了課堂教學的進程。所以如果能合理的利用計算機,使用AutoCAD軟件提前備課,結合幻燈片講解,勢必事半功倍。近幾年《機械制圖》的單招考試作圖題一直都以剖視圖為主,以教師可以利用AutoCAD軟件的繪制立體圖這一功能,把習題中一些較難的圖形進行立體造型,然后對機件進行切割。這樣,學生看著就非常直觀,也可以促進很好的提高學生空間想象力。再則還可以通過AutoCAD軟件視圖菜單下的三維動態觀察器來全方位的觀察機件,便于學生繪制圖形。
總而言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監督者和評價者,學生是主體。因此,教師必須利用過硬的業務水平和良好的職業道德,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才能在單招考試中脫穎而出,才能培養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在生產、服務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錢克強.機械制圖[J].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8.
[2] 張宏彬. AutoCAD(中文版)項目實訓教程[M].原子能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