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大力開展對外文化交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和對外話語體系建設,是新時期新形勢下黨的宣傳工作的重要要求。廣西人民出版社充分發揮黨社優勢,緊跟中央要求,從宣傳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面向東盟服務“一帶一路”戰略、深挖中華優秀文化及民族文化、講好廣西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四大方面,為外宣圖書的出版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關 鍵 詞】外宣工作;文化輸出;圖書出版;廣西故事
【作者單位】趙彥紅,廣西人民出版社。
做好對外宣傳工作是黨的宣傳思想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中國夢”、“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新型大國關系、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等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廣西人民出版社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貫徹實施國家“走出去”戰略,自覺擔當起職責使命,立足廣西,創新思維,努力講好中國故事、廣西故事,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
一、加強責任感使命感,充分發揮黨社優勢,把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作為對外話語體系的內容重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對外宣傳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工作部署和理論闡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也明確提出,要擴大對外文化交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和對外話語體系建設,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這些部署和闡述蘊含著許多新理念和新思路,提出了許多新方法和新要求,為做好新形勢下的對外宣傳出版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提出了更高要求。
作為黨社,廣西人民出版社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把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作為對外話語體系的內容重點,扎實做好主題出版工作。目前,廣西人民出版社入選全國主題出版重點選題的項目達9種,位居全國出版社前列,為時政類圖書“走出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其中,由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副所長戴木才主編的《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為什么成功》一書,出版后受到廣泛關注。該書充分考慮國外讀者的閱讀習慣和思維特點,改變了過去此類圖書重論述輕敘述的習慣,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文字、生動形象的插圖,從近現代以來中國歷史發展的大背景和世界潮流發展的大趨勢著眼,回答了中國道路形成和成功的奧秘,深刻反映了中國道路的歷史連續性、不可分割性和有機統一性。此書緊扣國家重大主題內容,由高端權威作者編寫,語言風格接地氣,樹立了廣西人民出版社時政圖書 “走出去”的成功范例。五洲傳播公司將該書翻譯成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波斯文、土耳其文和越南文8個語種的版本,向全球發行。
二、突出東盟定位,服務“一帶一路”戰略,著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
廣西作為我國面向東盟開放的前沿窗口,在服務國家周邊外交戰略、銜接“一帶一路”、落實“三大定位”等方面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廣西人民出版社積極響應和配合“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主動作為,策劃出版了10卷本的“中國—東南亞銅鼓”、11卷本的“絲綢之路上的東南亞文明”等系列圖書,取得了顯著成效。
“中國—東南亞銅鼓”由中國和東盟各國專家共同編寫。已出版的老撾卷采用中、老、英3國文字,配以精美的圖片,全景式地介紹了老撾境內現存銅鼓的基本資料。老撾新聞文化旅游部文物與遺產司司長本天·西里巴攀評價該書是中老兩國文化領域合作的一大成果。在第23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廣西人民出版社與老撾新聞文化旅游部文物與遺產司簽訂了該書的版權協議,這是老撾第一次與中國的出版機構簽訂圖書版權協議。該書還被老撾選作國禮,贈予出席第19次東盟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的20多個國家的政府首腦。
“絲綢之路上的東南亞文明”系列是迄今為止最具規模的全面介紹東南亞國家文明的圖書,已出版的泰國卷內容精彩、制作精良,展現了泰國文化的燦爛與輝煌,為實施“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創造文化條件,得到了中宣部新聞出版局、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領導和自治區領導的高度肯定。泰王國駐南寧總領館總領事琶姹妮兩次會見廣西人民出版社人員,給予了高度評價。廣西人民出版社還專門定制了四開本禮品書,由中國駐泰國大使館引薦,通過泰國外交部禮賓司贈送泰國國王和詩琳通公主,得到了泰方的高度評價。與此同時,廣西人民出版社與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出版社就該書在泰國出版達成了合作協議。
廣西作為我國唯一與東盟海陸相連的省區,多年來深化以東盟為重點的“大周邊”開放合作。為了反映中國—東盟合作“黃金十年”廣西與東盟國家在經貿、文化、農業、旅游等眾多領域合作中取得的豐碩成果,廣西黨委宣傳部、廣西政府新聞辦組織策劃了“海上新絲路·東盟萬里行”大型主題外宣活動。廣西人民出版社積極參與,并出版了精美的《海上新絲路·東盟萬里行》一書,全面展現廣西參與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一帶一路”沿線人民相交、相知、相惠的歷史和現實故事。該書出版后得到各界高度評價,獲得第18屆廣西優秀出版物獎,并在莫斯科舉行的第29屆國際書展展出。
三、深耕挖掘中華文化和民族文化,精心做好對外文化傳播交流,凸顯文化自信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的根與魂,也是國家和民族發展進步的不竭動力和源泉。中華文化“走出去”,既是提升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展示中國良好國際形象的需要,也是滿足東盟國家人民對中華文化新的需求,為中國—東盟經濟合作提供文化支撐的需要。
廣西與東盟國家山水相連、語言相通、習俗相似,交往歷史悠久。歷史上,中國傳統文化曾影響東盟國家,早在兩千多年前漢武帝年間,廣西合浦就開辟了通往印度、斯里蘭卡的航線,成為中國走向東南亞、南亞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始發港,所以廣西有文化“走出去”的便利條件。作為廣西出版人,應當以書為媒,向外宣傳中華優秀文化、介紹廣西民族文化,幫助海外讀者了解中國文化的重大道義,了解廣西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基于這樣的認識,廣西人民出版社向東南亞國家大力推薦了《家園——中華民族精神讀本》《中華誠信故事一百零一夜》《家風十章》《你應該知道的100個儒家典故》等一批富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圖書,并與馬來西亞國家語文局達成了《毛澤東讀書筆記精講》《中華文化典故100系列》等9種圖書的版權輸出意向,向越南輸出了《原來愛還在》等3本反映當代中國青年創業生活的圖書,還策劃出版了“壯族典籍譯叢”《布洛陀史詩》《左江花山巖畫文化景觀》等具有廣西民族文化代表性的系列圖書并向外推介。
四、創新內容形式,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廣西聲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外傳播要用海外受眾“樂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語言”。講好中國故事,不僅需要高度的政治責任,也離不開高超的專業技能,甚至可以說,塑造國家形象的效果,傳播價值理念的力度,增進文化認同的質量直接取決于講故事的能力和水平,取決于選擇的故事載體,取決于講故事的方式。
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核心的“中國夢”,已成為世界關注中國的熱點話題。中國與東盟在地理空間和人文環境上相近,隨著廣西在中國與東盟合作大局中地位的“水漲船高”,越來越多東盟國家友人懷揣夢想來到廣西。講好他們的廣西故事,把“中國夢”同周邊各國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愿望與地區發展前景對接起來,讓命運共同體意識在周邊國家落地生根尤為重要。廣西人民出版社積極配合廣西黨委、政府的工作重點,出版了《尋夢中國 我在廣西》(中英文)、《中越家庭紀事》(中越文)等系列圖文書,在講好廣西故事、傳播中國聲音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如《尋夢中國 我在廣西》一書,選取了東盟8個國家不同身份的10位普通人,講述他們在廣西為實現自己的夢想不斷拼搏的勵志故事,用小故事反映大主題,以普通人折射大時代。為了慶祝中越建交65周年,增進中越兩國傳統友誼,促進越南民眾對中國的了解、對中華文化和當代中國價值觀的認同,在廣西政府新聞辦的指導下,廣西人民出版社與廣西電視臺合作策劃出版了《中越家庭紀事》圖文書。該書通過講述7個普通中越跨國婚姻家庭的故事,傳遞出“國之交 民相親”的理念,反映了廣西經濟社會發展以及與東盟各國在文化、經濟方面友好交往、互利合作所取得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