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法德?劉麗麗
內容提要:作為黨和政府、人民的耳目喉舌,新聞媒體加強自律以肩負社會責任,積極尋找社會責任的新聞落點,在傳媒技術日新月異、對社會影響越來越大的今天,具有重大的社會意義。媒體要堅持新聞工作基本原則,堅持導向正確、內容真實、講求公信的新聞落點,責無旁貸地為實現“中國夢”傳遞力量。
關鍵詞:新聞媒體;導向;真實;公信
作為黨和政府、人民的耳目喉舌,新聞媒體加強自律以肩負社會責任,積極尋找社會責任的新聞落點,在傳媒技術日新月異、對社會影響越來越大的今天,具有重大的社會意義。社會需要的是有責任、有擔當,真正維護國家、民族和人民利益的媒體,媒體承擔社會責任是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堅守和傳承,是媒體為實現中國夢鼓與呼的思想基石。我們的媒體要堅持新聞工作基本原則,堅持導向正確、內容真實、講求公信的新聞落點,責無旁貸地為實現“中國夢”傳遞力量。
導向正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要把堅持正確導向擺在首位,始終繃緊導向這根弦,講導向不含糊,抓導向不放松”。輿論宣傳是大事,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事關人民福祉,事關社會穩定,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能放任自流,聽任那些蠱惑人心的言論隨意散布,任何時候都要堅持正確導向,堅持以正祛邪,始終不渝地把輿論宣傳的方向引到利黨、利國、利民、利社會主義的正確軌道上來。一些媒體把收聽率、收視率、發行量、點擊率等放在第一位,吸引受眾眼球,獲取效益,導致輿論宣傳領域出現謠言不斷、謬論流傳的現象,這就是對輿論宣傳導向的重要性認識不夠造成的。毛澤東同志曾指出:“搞新聞工作,要政治家辦報?!彼^政治家辦報,指的是辦報紙要講政治,要有政治意識和政治敏銳。媒體在新聞傳播中,要把堅持正確導向擺在首位,把記者的政治責任感與稿件采寫相統一,強化思想認識的提高,大力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大力推進改革創新、不斷提升宣傳思想工作的質量和水平,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能夠迅速而敏捷、細致而深入、全面而準確地觀察、分析和處理復雜政治問題。
內容真實。真實是新聞的生命,也是新聞工作的準則。新聞本源是事實。新聞報道,是新近發生的客觀事實通過新聞媒介的反映。事實第一性,新聞第二性;事實在先,新聞在后。然而,仍有媒體存在使用網絡虛假信息、新聞細節不準確、采編流程不健全、人員管理不規范等問題。例如,2012年,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曾對4起虛假新聞報道的調查及處理情況予以通報。2011年6月,《新財經》雜志刊登《紫金礦業之禍》,經調查,作者未深入調查和嚴格核對數據,錯將“9100立方米”和“500立方米”分別寫成“9100萬立方米”和“500萬立方米”。2011年8月13日,《廣州日報》刊登報道《年終獎個稅計稅方式將修改 避免多發1元個稅多繳2萬》。經調查,該報道系記者根據相關網站發布的信息采寫,未向權威部門求證,報社把關不嚴,造成嚴重失實。2011年9月20日,上?!缎侣劤繄蟆房切侣剤蟮馈秶宜痉荚嚤恢复竺娣e泄題》。記者在未經采訪、核實的情況下,使用網民微博信息和網民跟帖內容,編造“在試卷撕開考前2小時,已經有人獲悉了大部分考題”的新聞,發出虛假報道。2011年11月12日,《證券市場周刊》刊發新聞報道《李書福危局》。經調查,該報道中“吉利還需要向福特支付沃爾沃多年的35億美元欠債”等內容虛假,有10多處采用“知情人士”、“接近該交易的人士”等概念模糊的消息來源。責任意識決定了記者的情懷和媒體的品格。媒體理應做到不偏聽偏信、斷章取義,不憑道聽途說或主觀臆測采寫、編發新聞報道,保證新聞事實的全面客觀準確;對涉及黨和國家重大方針政策、重大突發事件、重大敏感問題,以權威部門發布的信息為準,嚴禁為片面追求轟動效應、發行數量、網絡點擊率而故意扭曲新聞事實、編造虛假新聞,防止為片面追求時效搶發新聞而造成報道失實;對轉載報道注明消息來源,核準事實,做到不歪曲原報道事實,不改變其原意。
講求公信。公信,也稱為公共信用或公眾信用,是社會經濟高度發展階段人類普遍認同的文化價值觀,是社會主體(政府、社會組織、個人)間認同的社會關系和經濟關系的行為準則。公信力作為一種無形資產,是媒體在長期的發展中日積月累而形成的,體現了一個媒體存在的權威性、在社會中的信譽度以及在公眾中的影響力等特征。“新聞傳媒的公信力是新聞傳媒能夠獲得受眾信任的能力,反映了新聞傳媒以新聞報道為主體的信息產品被受眾認可,信任乃至贊美的程度?!边@是鄭保衛、唐遠清在《試論新聞傳媒的公信力》的定義,筆者覺得這個定義比較準確。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黨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要適應國內外形勢發展,從黨的工作全局出發把握定位,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尊重新聞傳播規律,創新方法手段,切實提高黨的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沒有公信力的媒體終將失去生命力,被受眾摒棄。履行社會責任、講求公信力不是空洞的口號,更不僅限于導向方面,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是系統性的工程。媒體必須樹立起一種全新的、前瞻性的責任意識,強調傳媒對大眾的思想啟迪與行為指導作用,擔負其應盡的社會責任,完善自律機制和加強自我約束,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追求高品位的信息傳播,發揮新聞輿論監督作用,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
總之,每一個新聞媒體,每一名新聞記者,都要堅守應當擔負的社會責任,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堅持新聞的真實性,提升自身的公信力,為促進社會發展、維護社會穩定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梁建增.略論新聞媒體的社會責任[J].新聞戰線,2007年第11期.
[2]陳媛媛.媒體的角色錯位與社會責任[J].采寫編,2008年第2期.
[3]鄧瑩.關于新聞媒體自律的若干思考[J].社會科學家, 2005年第11期.
[4]趙嶸鑫.我國媒體社會責任現狀及成因分析[J].青年記者,2008年第2期.
[5]始終堅持正確輿論導向[J].解放軍報,2014年2月11日.
(作者單位:河北法制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