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彧欽+俞賀楠
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特別是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這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增強國家軟實力具有重要意義。為全面了解我國勞動保障科研院所智庫建設現狀以及面臨的主要問題,加快推進相關改革并促進勞動保障智庫建設工作,課題組對廣東省智庫建設進行了調研。
一、廣東省專家咨詢委員會概況
廣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專家咨詢論證工作,積極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從1999年開始,先后組建了“廣東經濟發展國際咨詢會”“省政府參事決策咨詢會”“省政府決策咨詢顧問委員會”,廣開言路,建立了較為完備的專家咨詢工作機制。
2012年,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先后研究制定《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重大行政決策專家咨詢論證實施細則(試行)》等專家咨詢制度,成立了第一屆廳專家咨詢委員會(以下簡稱廳專家委),作為行政決策的重要智庫和參謀。廣東省也是“全國省級人社部門中最早建立專家咨詢制度和專家咨詢機構的省份之一”(當時全國只有上海、山東成立了專家咨詢委員會,江蘇、浙江、河南、重慶等省市正籌備建立)。
2014年4月,為進一步加強專家咨詢論證工作,廣東省人民政府出臺《廣東省重大行政決策專家咨詢論證辦法(試行)》,明確規定行政機關在重大行政決策前,應組織相關專家進行咨詢論證。
二、廣東省智庫案例分析
(一)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
綜合開發研究院,又稱“中國腦庫”,創設于1989年2月,定位民間性、自主性、綜合型、市場化的政策研究咨詢機構,采取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去行政化,屬于民辦官助型智庫,主要采用合同訂購方式。該研究院的經費來源主要是市場化的合同訂購,財政定項核撥補助占比較小。在市場化的合同中,主要以政府合同訂購為主,企業客戶以政府平臺公司、央企和地方國企、國有公用事業企業為主。
該智庫的特點包括:一方面,注重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比如進入非洲拓展發展中國家咨詢服務市場;為地方政府與企業“走出去”提供咨詢服務;為跨國公司進入中國市場提供決策咨詢;與國際著名智庫合作舉辦學術交流與研討活動;組織研究人員赴國際知名智庫訪問交流。另一方面,內部管理實行“去行政化”制度,實行市場化運作。主要采取課題組長負責制,課題經費分享制,課題成果的客戶評價制,課題分散承接制,并且建立四類十檔內部職稱制,包括主任研究員、副主任研究員、項目研究員、實習研究員等,具有充分的激勵制度,能者多勞,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二)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
根據《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工作方案》,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沿研究院的目標定位是:在港澳治理與粵港澳合作發展領域具有鮮明專業優勢的新型高校智庫。研究院的研究領域包括港澳發展動態、社會輿情分析與監測;港澳治理與粵港澳合作發展研究。近年來,該研究院為中央、廣東省委政府及港澳特區政府的政策制定提供了建設性建議。定期編發的《粵港澳研究專報》《港澳社情輿情動態》《港澳情況通訊》成為中央相關部門、廣東省委省政府進行港澳事務決策的重要參考,同時還編輯出版內部刊物《粵港澳研究》。
該研究院分別與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嶺南大學、澳門大學、澳門理工學院、澳門科技大學等建立合作發展長效機制;為進一步加強與澳門理工學院聯系,共同設立博彩研究中心的建設工作;還與香港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建立了合作關系;與香港教育學院簽署了合作協議,成為粵港、粵澳發展策略小組成員單位;鑒于港澳問題存在相關國際因素的影響,研究院進一步拓寬對外學術交流與合作,積極拓展與國外知名智庫的戰略合作與交流互動,加強對外宣傳。
(三)南方國際人才研究院
南方國際人才研究院經廣州市委組織部批準,在廣州民政局依法注冊登記,為國際化的智庫和中外智慧交流的平臺,屬非盈利性研究機構,是中國國際化人才研究專業領先智庫,是中央領導和廣東省委領導在視察廣州時提出組建的“千人計劃”南方創業服務中心重要組成部分。該研究院立足全球視野,對接國內需求,為人才引進、人才政策優化、人才庫建設及創新資源對接提供專業化解決方案,重點開展人才發展課題研究,建立國際人才庫,開展專題講座和培訓等。同時,除獨立完成課題項目外,還參與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的研究與活動,如舉辦論壇和國際研討會,發布專業報告和藍皮書,出版人才研究專著等。
該研究院先后承接過國務院僑辦、人社部等國家部委、廣東省人社廳、廣東省科技廳、廣東省僑辦、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東莞市、清遠市及廣州開發區等地方政府和機構的多項重大人才研究課題;向各地政府提交過多份建言獻策報告,影響和推動政府的相關決策,其中部分報告已成為政府政策的參考依據。
三、廣東省智庫建設中的經驗
(一)結合國家發展戰略,開展公共政策研究
按照當地政府的要求,各智庫持續關注國家開放、經濟發展以及城市規劃等問題,在一些重大課題研究方面奠定了基礎,積累了經驗。
(二)以開放的視角,探索國際合作研究的新路徑
綜合開發研究院近年來圍繞中國經濟特區的發展經驗,積極開展國際咨詢業務,國際合作研究在2015年呈現出質和量的雙飛躍。
(三)發揮優勢,為各級政府提供務實性的研究
以綜合開發研究院為例,先后進行了經濟特區規劃、建設及管理的經驗研究、持續深入開展港澳問題和深港合作研究、繼續積累五年規劃編制的成功經驗、長期跟蹤研究海洋經濟、嘗試拓展利用深圳資源輻射內地的咨詢模式、“基地”運作模式持續助力城市化課題研究、對商業發展趨勢、消費升級趨勢長期深入研究、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究形成品牌。
(四)立足當地,做好政府的智囊
深圳作為經濟特區,是我國制度改革與創新的試驗田。綜合開發研究院多年來研究總結深圳經驗,發揮智庫作用,努力為特區發展貢獻智慧。
(五)加強學術交流,帶動影響力的提升
舉辦學術活動是拓展合作網絡,掌握國際國內動態,傳播智庫產品的重要手段。綜合開發研究院保持與國內外研究機構、各國駐華機構的學術互訪,并結合部分重點研究領域,通過務實舉辦學術研討會,為研究咨詢項目的順利完成搭建平臺,并增強智力成果的輻射力與影響力。
四、廣東省智庫建設中的矛盾
(一)智庫有庫無智問題較突出
很多智庫反映,有庫無智的問題比較突出。目前,很多智庫的戰略規劃能力不足,前瞻性、戰略性和儲備性研究也不夠。當前,我國智庫體系部門在人才隊伍建設上還存在“搞理論研究的多,搞對策研究的少;寫學術專著的多,寫研究報告的少;關注策略的多,關注戰略的少;會寫的多,會說的少;學術專家多,智庫‘管家少,領軍人物和杰出人才較為匱乏”。
(二)智庫的獨立性、研究能力、影響力不足
我國智庫的發展的最大障礙在于無法保持獨立性,且研究能力和影響力不足。近年來,智庫建設成為一種熱潮,很多智庫建設存在一擁而上的問題,這不利于智庫的理性建設和發展。
(三)數據實現共享困難,政府與智庫專家聯通不夠順暢
當前,數據共享急需進一步擴大化,而現實的實際數據效用較低,由于各省體系不一致,尚無法參照和對比。此外,政府與智庫專家的聯通尚未形成常態化,缺少較為合理的溝通機制,而政府本身的智庫團隊建設相對滯后,成為影響政府決策的突出矛盾。很多高校智庫研究人員反映,對接政府決策需求尚有障礙,其研究成果很難轉化為相關政府部門的決策。
(四)基礎研究雖然不少,但不夠扎實,同時跟蹤缺乏
目前,很多智庫“跟風”現象比較多,而“引領”則比較少,基礎性研究尚不夠扎實。同時,當前很多智庫就事論事,缺乏深入持續的追蹤研究,更多是流于表面的研究。此外,廣東省民間智庫的公信力相對薄弱,亟須打造品牌。
五、對勞動保障智庫建設的啟示
(一)結合國家發展戰略,開展公共政策研究
按照當地政府的要求,各智庫持續關注國家開放、經濟發展以及城市規劃等問題,在一些重大課題研究方面奠定基礎,積累經驗。建議勞動保障智庫積極為政府決策提供咨詢參考,密切關注、全程跟蹤黨和政府重大決策,及時提供動態監測、效果評估和信息反饋,充分發揮資源整合、技術研發、人才培養和文化傳承創新功能。同時,建議加大對民間智庫的重視,對采納的研究成果予以資助。
(二)以開放的視角,探索國際合作研究的新路徑
加強學術交流可以帶動影響力的提升,通過舉辦學術活動拓展合作網絡,掌握國際國內動態,傳播智庫產品的重要手段。建議勞動保障智庫加強與各主管部門、地方政府、有影響力的境外智庫之間的合作,在未來工作中,無論是官方智庫、高校智庫、還是民間智庫,都應與實際工作部門聯合組建研究團隊,主動積極聯系,加強智庫間的合作,著力構建強強聯合、優勢互補、深度融合、多學科交叉的協作機制。
(三)確保智庫獨立性,擴展有效多元的資金渠道
智庫是獨立于政府決策機制的、相對穩定的政策研究和咨詢機構,它能否發揮影響政府決策和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關鍵在于能否保持客觀性與獨立性,能否做出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起重要作用的長期戰略和思想。勞動保障智庫建設也需要保持獨立性,且探索多元化資金來源渠道。
(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推動學科發展
建議加快精英研究人才培養和引進,建立完善勞動保障智庫運行的人事制度;積極推動產學研結合,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有機結合的創新體制,為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貢獻力量。目前人才研究趨熱,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繼續深耕人才專業研究,致力于探索構建市場化、國際化、專業化的人才研究網絡,建設成為輻射華南、服務全國、聯通世界的重要智庫。
(作者簡介:李彧欽,山東管理學院,講師;俞賀楠,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勞動保障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