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琳?肖煜
內容提要:重大主題的宣傳報道,是黨報、黨臺等傳統媒體履行職責使命的重要手段,同時更是其核心競爭力和輿論引導能力的集中體現。隨著新媒體興起,全媒體時代全面到來,黨報、黨臺的主流影響力開始呈現下降趨勢。為破解這一難題,近年來《河北新聞聯播》不斷創新重大主題報道方式方法,有效提升了傳統媒體的競爭力、傳播力和輿論引導力。
關鍵詞:重大主題報道;創新;競爭力;傳播力;引導力
重大主題報道是目前電視聯播類新聞節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常常圍繞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重要決策、重大活動和社會熱點,展開具有深度和廣度的規模化、系列化報道。其內容大多為正面報道,且主題鮮明;形式也相對規范,有一定長度。這些自身鮮明的特點讓主題報道在宣傳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展現社會發展全貌,樹立社會典范,引導社會輿論方面具有無可比擬的重要地位。但同時它的定位和特點也讓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民生新聞、突發事件比它不好看、不耐看;和新媒體傳播比它不便捷、不及時。在如今各路媒體百舸爭流、各路爭鋒的新形勢下,如何使重大主題報道真正做到吸引觀眾,打動觀眾,引領觀眾,進而能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精神要求發揮出其應有的輿論引導作用,成為目前一個亟待解決的現實課題。本文擬通過對《河北新聞聯播》近年來求新求變種種努力進行剖析,管窺其中一二。
一、探索重大主題報道活動化,造就節目品牌,擴大影響、提升傳播力
大型新聞活動具有規模性、現場性、互動性等突出優勢,能夠較好地改善主題新聞的生澀、呆板的問題,既保證了主題新聞輿論宣傳重要功能的實現,同時又有效提升了新聞節目的生動性、感染力。所以重大主題報道和大型活動的有機結合成為近年來聯播類新聞節目創新發展的策略性選擇,新聞活動化、節目品牌化日益成為擴大媒體影響力、傳播力,提升輿論引導力的重要手段。
《春動河北》是《河北新聞聯播》歷時一個月成功推出的大型新聞訪談節目。以此為契機也拉開了重大主題報道活動化的創新大幕。節目圍繞著干部作風建設年、推進城鎮化、調結構保增長以及節能減排等重點工作,集中出動轉播車,走進11個設區市,選取典型景觀,邀請書記市長進行訪談,與企業代表、普通群眾對話作風建設,暢談發展愿景,向觀眾展示河北各地經濟發展的新思路、新變化、新成果、新亮點。節目播出后,在河北各地各界引起了強烈反響,據有關部門按照收視率推及人口計算,全省有近760萬人口收看了《春動河北》節目,其影響力、傳播力不言而喻。
繼《春動河北》之后,欄目組又陸續推出《瞰河北》《紅動柏坡》《綠色崛起新路標》等一系列大型新聞活動。近年更是著力探索把直播活動作為重大主題新聞傳播力提升的實現途徑,《高鐵大通車》堪稱其中的精品之作?!陡哞F大通車》是針對京廣高鐵通車這一盛況推出的長達一個半小時的大型新聞直播報道。節目從首發直播、車站介紹、購票攻略、車廂展示、乘車體驗多個角度,為觀眾全方位呈現了這一盛況。同時,重點解讀了高鐵對地方經濟發展、旅游、交通及生活的影響,為政府、企業的下一步決策提供了參考。另外,從節目策劃到嘉賓選擇,從直播點設置到整體包裝,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創新,開創了河北臺對全國事件進行大型新聞直播的多項第一。直播一經推出立刻在網絡上引起熱議,網友們對比央視、北京、湖南、廣東等臺的同期直播節目后,認為河北臺直播更為全面、深入、生動,細節感人、恢弘大氣。傳播效果的顯現再一次證明了重大主題報道活動化是提升傳播效果的有效途徑。
二、推動重大主題報道品質化,全方位鍛造精品制作,提升核心競爭力
隨著傳播環境和受眾需求的變化,近年來電視新聞的表達方式也處于不斷的變革之中。縱觀近幾年的重大主題報道新聞,我們不難發現,如今的主題報道再也不是“蘿卜快了不洗泥”的樣子了。在不久前落下帷幕的第26屆中國新聞獎的評選中,獲獎的電視新聞作品中有不少都堪稱大片化制作。如獲得電視系列報道一等獎的《大國工匠》,題材是對國家倡導工匠精神的配合性主題報道,但這組報道卻摒棄了傳統的主題報道方式,整組報道完全運用了紀錄片的拍攝方式。獲得二等獎的《一帶一路特別報道》更是精工細作,甚至采用了一鏡到底等最新的特技手段。這些代表著電視新聞的一種變化,那就是:粗陋簡單已經成為過去,高顏值、有內涵正在成為趨勢。
《河北新聞聯播》近年一直在謀求從策劃采訪、制作包裝等方面有所創新突破,致力于打造精品制作、品質出品?!洞竺篮颖惫糯逍小肥且唤M行走體驗式特別報道,節目旨在展示河北人文之美、和諧之美,傳播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為了做好這組報道,在正式拍攝前欄目組派出記者深入各地的古村落,通過走訪老人、與古村落保護專家座談,尋找最佳報道點和拍攝角度。正式開拍后攝制組更是運用了高清攝像機、四懸翼無人機、斯坦尼康等先進設備,保證了畫質的清晰度和流暢性。特別是無人機航拍, 直觀反映古村落全貌,大氣磅礴的畫面與地面鏡頭相比,更有沖擊力,為觀眾提供了不可替代的視角。
還有被央視列為2016主題主線頭條工程的《脫貧攻堅在阜平》系列報道,這是一組集中反映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關心下,河北省各級黨委政府阜平扶貧出真章,攻堅克難奔小康的火熱實踐的主題報道。為高質量地完成這次任務,2016年春節剛過,報道組的20多名編輯記者就開始進駐阜平。從2月22日進駐到5月22日第一期節目播出前后共歷時三個月。三個月的時間,記者足跡遍布了駱駝灣、顧家臺的11個自然村落,走訪了干部群眾300多人,拍攝的新聞素材高達200多個小時。這些采制上的精雕細琢大大突破了傳統主題報道的固有操作模式,豐富鮮活的內容、精致流暢的鏡頭有效提升了節目可視性、競爭力,為贏得受眾青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強化重大主題報道融合化,打造全媒體合力矩陣,掌握輿論引導主動權
近年來,網絡新媒體以其無可爭辯的優勢受到信息時代媒體人的青睞,成為提高傳播力的不二選擇。作為傳統黨媒我們肩負著引領輿論的重任,更應該應時而變、順勢而謀、積極發聲。習近平總書記在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中強調指出,隨著形勢的發展,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創新理念、內容、題材、形式、方法、手段、業態、體制、機制,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要適應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加快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要推動融合發展,主動借助新媒體傳播優勢。由此可見,向融合要影響力,向互聯網要發展,已經成為當前大勢所趨。
近年來《河北新聞聯播》以融合為途徑,大力推動重大主題報道在傳播渠道上實現多元化發展,打造合力矩陣。微博微信客戶端已經成為我們推送重大主題報道的重要途徑。像我們前面提到的重大主題的直播活動,每次直播開始前,河北網絡電視臺會多頻次發出預告,并在首頁黃金位置開辟直播窗口。同時,手機臺“冀事兒”,河北電視臺官方微博微信,《河北新聞聯播》官方微博、微信同步多屏直播,用戶通過搖一搖、掃一掃等方式就可進入各直播通道,參與直播互動,實現了電視觀眾與網絡用戶雙向轉換,開啟了全方位、伴隨式互動。像《大美河北古村行》《燕趙鄉村美如畫》每期節目播出前,聯播的官方微博都會進行精心地推介預告,省旅游局(2016年更名為“省旅游發展委員會”)及各市旅游局、河北電視臺、河北衛視等官方微博都在第一時間轉發。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并用,精準化傳播、立體化覆蓋,有效擴大了這一系列報道的覆蓋面和影響力。據統計,僅最新臺網互動的《我在河北挺好的》第一季,其話題量就達到了50多萬次。
7.19抗洪救災宣傳報道中,《河北新聞聯播》更是充分挖掘新媒體優勢,主動與省網信辦密切溝通聯系,強勢推出了“今日最網紅”特別報道節目。節目聚焦抗洪搶險救災中可歌可泣的先進事跡、典型人物,每天推出一個與抗洪救災相關的主題。15期“今日最網紅”持續放送,用故事化表達、以系列化推出、形成規?;?,并將傳統主流媒體與新媒體融合,打通兩個輿論場,充分營造了災難面前,全省上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迎難而上的良好氛圍,為全省抗洪救災凝聚起強大正能量。
實踐證明,新時期電視媒體并非只能一聲哀嘆,全媒體時代重大主題報道同樣也能大有作為。轉變思維、打破桎梏、持續創新,全方位提升重大主題報道競爭力,必將會使電視新聞重大主題報道轉型突圍,繼續成為引領時代變革的輿論先聲。
參考文獻:
[1]韓紅,陳廣錄.電視新聞主題報道的困境與突圍[J].中國記者,2010年07期.
[2]趙微.中國新聞獎電視類作品評審體會[J].新聞戰線,2016年11期.
(作者單位:周琳,河北廣播電視臺;肖煜,燕趙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