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民俗是文化傳承和展示民間技藝的藝術語言,經漫長時間的淬煉,與地域環境、民生相融,形成特有的地域文化現象。建筑作為民俗文化的載體,能直接反映傳統文化風貌。2016年5月,科學出版社推出李琰君教授所著的《陜西關中地區傳統民居門窗文化研究》一書,以關中地區傳統民居的門、窗為研究重點,對其分類、演進以及文化內涵進行分析,并介紹了傳統民居門窗制作工藝、材料應用、圖案色彩、民俗審美等信息,為讀者揭示關中傳統民居門窗文化的藝術價值。
【關 鍵 詞】陜西關中;傳統民居;門窗文化;思想藝術
【作者單位】降波,寶雞文理學院美術學院。
民俗藝術能體現國家、民族和地域文化特色,俗語“一方水土一方人, 一處地域一處物”,形象地說明了地域環境與民俗文化的緊密關聯。民居建筑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和載體,它的結構、材料、制作工藝、圖飾等,蘊藏著豐富的人文歷史信息,從中能窺探到門窗文化的歷史淵源、工藝美術和文化內涵。關中傳統民居與當地百姓生活緊密關聯,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關中傳統民居的門窗文化體現了關中民俗風情,其承載著歷史并融入關中文化血脈,是當地獨有的人文藝術。
科學出版社于2016年4月出版的《陜西關中地區傳統民居門窗文化研究》是著名建筑專家李琰君教授撰寫的一部研究古建筑學的力作。李琰君是土生土長的陜西關中人,關中深厚的人文歷史底蘊為李琰君研究鄉土文化提供了豐富的史料。如今的李琰君是中國建筑學會會員、西安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在我國傳統建筑文化研究上建樹頗豐,在傳承歷史、展現民俗文化方面有突出貢獻。在書中,李琰君以陜西關中傳統民居門窗為研究對象,整理分析眾多相關資料,挖掘人文歷史浸潤下的關中民俗文化,通過對關中傳統民居門窗結構、材料、制作工藝、圖飾的介紹,讓讀者感受其中所蘊含的民俗文化魅力。關中的民俗文化經過歷史積淀,銘刻于關中傳統民居上世代相傳,因而關中傳統民居的門窗文化也就具有了極高的藝術研究價值。
一、“門的藝術”與“藝術之門”
文化是歷史的延續,更是價值觀念的體現。如果將建筑比作一本書,“門”無疑是書的引言,引領我們走入建筑內部,從多角度和多維空間觀察、體會建筑的內部世界。李琰君對關中傳統民居“門”的觀察細致入微,以大量第一手資料、實地圖片來體現門的功能和藝術價值。為展現“門”的文化藝術,李琰君從門的起源談起,從最初安裝在出入口能開關的、具有防御功能的裝置,到后來與封建禮教、社會制度、審美思想融合,體現“門”已經由單一的防御裝置轉變為功能與民俗文化兼顧的藝術載體。李琰君的觀點為傳統民居門的藝術理論提供了支撐。
關中傳統民居的門窗從歷史中走來,融合了當地民俗與歷史記憶,從現存關中傳統民居門窗的影像和實物中,讀者能感受到封建社會思想中階級觀念與門的結合。例如關中傳統民居中名門望族住宅的大門有伸展的屋檐、用來懸掛匾額的走馬板、寬大的門框等,莊重威嚴,封建權貴的優越感在門的外觀上展露無遺,其內涵寓意已經超越門本身的開關和防御功能。而普通百姓所處階級層次低下,民居建筑的門結構簡單、功能單一,與權貴住宅的門形成強烈反差。一些外來文化思想也給傳統民居門窗文化帶來影響。比如清末和民國時期,有些接觸西方文化的人家,在門窗設計上吸納西方建筑和裝飾特色,大門采用中西合璧的形式,門樓為西洋建筑造型,門口墻上有西式風格柱頭和西式裝飾圖案,門樓內部為中國傳統木梁結構。這些形形色色的門在結構和功用上,無一不體現了當時思想文化的浸潤和影響。
在《陜西關中地區傳統民居門窗文化研究》中,李琰君詳細介紹了傳統民居與門所設位置的關系。關中傳統民居屬于院落式格局,多采取沿縱軸布置房屋、以廳堂層層組織院落、向縱深發展的狹長平面布局。民居中無論大門、內門還是房門,其在功能上都體現了封建文化禮教與建筑自身屬性的融合。民居中的門將民居分隔成相對獨立又相互連通的不同空間,把空間做了很好的分割,每個空間都有特定的功能。如內門中的二道門是關中傳統民居分隔院落空間的重要元素,將宅院內部空間進一步細分,二道門之前的空間主要是房主接待外客、處理事務的場所,二道門之后則為家庭寢室、內眷住所等私密空間,外客不便進入。
二、匯聚傳統民俗文化符號的民居之“窗”
如果說門展現了民俗文化大氣的一面,窗則展現了民俗文化內斂的一面。隨著制作工藝發展及人們審美意識的提升,關中傳統民居的門窗在保證功能之外,加入精美的裝飾點綴,從而形成極具關中地區特色的民俗文化建筑。關中傳統民居的窗所蘊含的民俗文化特色,主要通過窗欞裝飾圖案展現。這些圖案來自社會、文化、民俗、宗教等,有著一定的寓意,給樸素的窗欞賦予美感,形成關中民居窗的裝飾之美。關中傳統民居的窗欞紋飾圖案眾多,按圖案結構變化可分為五種:中心式、多中心式、無中心式、交錯斜欞式、文字與吉祥圖案式。每種圖案構成都有眾多組合和裝飾風格,不同組合圖案構成的窗欞在民居中所處的位置各不相同。如民居正房內大堂窗欞圖案多以中心式結構為主,從外到內有規律地向中心聚集,寓意此地為民居的核心。庭院建筑中窗欞多以交錯斜欞式結構體現動態效果,使院落屋舍在統一的造型中展現不同的個性。書房、臥室等幽靜場所以無中心式窗欞造型為主,利用直欞、方格、井字紋等圖案營造寧靜的氛圍。
除了門窗的實用功能和吉祥紋飾,李琰君在《陜西關中地區傳統民居門窗文化研究》一書中還提到了傳統文化對門窗的影響。所有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窗欞造型圖案都能體現吉祥寓意,比如關中傳統民居的“步步錦”窗欞,由內到外花團錦簇、蝶舞翻飛,寓意家業昌盛蒸蒸日上。又如“錦上添花”“福臨門”等吉祥圖案,在關中傳統民居窗欞裝飾中應用廣泛。除了紋樣素材,關中傳統民居窗欞還采用了大量動植物、器物、人物、故事題材為裝飾素材。這些素材吉祥、美觀,有一定的文化內涵,經過歷史演變更加豐富多彩。以這些素材裝飾的窗欞,或典雅古樸,或華貴富麗,或有教育后人之寓意,在彰顯鮮明建筑文化特色的同時,也顯示了關中傳統民居獨具特色的藝術價值。
封建禮教思想也融入了關中傳統民居門窗設計的主題中。普通民居門窗大多采用直欞、直方格或斜方格為窗欞結構,很少使用紋飾。大戶人家窗欞則以精美雕花點綴的葵紋和燈景紋為主,華麗精美,檔次更高,體現了主人非同一般的身份地位。關中為古時秦國疆域,秦地秦人的服飾、旌旗皆崇尚黑色,這種尚黑風俗在傳統民居窗的涂色上也得到體現,直到近代,關中民居的窗欞配色才出現一些變化。在古時,關中普通民居和文士宅地窗欞色彩大多數以窗欞材質本色或涂黑為主,而商賈府邸追求外觀華美,因而窗欞漆紅,其間的雕花也依建筑彩繪的方式著色,以顯示階級和財富地位。
三、關中門窗文化展現的建筑美學
當代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曾說過:“不同民族習慣和文化傳統賦予建筑民族性,它是社會生活的反映,是體現地域特色的靈魂。”《陜西關中地區傳統民居門窗文化研究》一書正是有地域特色靈魂的藝術美學研究著作。書中提到的關中傳統民居門窗圖飾造型多以傳統浮雕技法精雕細琢,這些浮雕富含吉祥寓意,按題材可分為植物、動物、文字、宗教紋飾、器物、幾何圖紋等。隔扇門窗的裙板面積較大,故多雕刻歷史典故圖案和吉祥圖案,適度加入彩色雕花裝飾元素,使門窗圖飾顯得華麗大氣。
關中傳統民居的門窗除了美觀大氣,還借助建筑墻體材質形成反差或和諧的視覺效果。比如厚重的石墻反襯門窗的輕盈,墻面的簡潔對應窗欞的繁復,清冷的墻體烘托窗欞的暖意,墻體的敦厚呼應窗欞的玲瓏曲折等設計,無不體現藝術之美。這種反差展現了墻體與門窗的特性,使其更為和諧。關中傳統民居窗欞的欞格圖案主要以上下、左右、對稱樣式分布,在此基礎上又衍生出多種變化,如“龜背錦”“步步錦”“燈籠框”“拐子紋”和“菱花”等圖案,它們在增添窗欞外觀美感的同時,還賦予窗欞一種內涵與意境之美。關中傳統民俗文化蘊含于民居門窗之中,經過歷史的錘煉,與關中民居門窗融為一體,體現了一段歷史時期的宗教信仰、民風民俗、審美意識和藝術觀念。這種融合,實質是關中傳統民俗文化與建筑美學的深度融合。
四、門窗文化的保護價值
《陜西關中地區傳統民居門窗文化研究》以翔實的資料,對關中傳統民居門窗文化進行系統梳理,從歷史沿革、結構、工藝、文化內涵、傳承保護幾方面探討關中傳統民居門窗文化。為了深入了解關中傳統民居門窗文化的傳承,李琰君深入當地調查傳統民居遺存現狀,以大量現場拍攝照片等第一手資料,向讀者展示了當前傳統建筑在保護上面臨的諸多困境。從實例來看,很多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傳統民居損毀嚴重,如不能及時保護,用不了幾年,這些代表關中地區的民俗文化遺產可能會湮滅,失去欣賞價值和研究價值。在書中,李琰君提出了對民間文化遺存合理開發利用的建議,闡述保護這些民俗文化的意義,最后用具體案例體現傳承民俗對當地經濟、文化生活的作用。
關中傳統民居門窗作為地域民俗載體,體現了關中地區的文化特征。可以說,研究保護關中地區傳統民居門窗文化,就是對關中民俗文化的尊重。
李琰君的這本《陜西關中地區傳統民居門窗文化研究》以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為著眼點,以民居門窗發展歷史為主線,以關中地區地理環境、傳統民居特征及當地民俗文化為背景,對關中地區民居門窗的結構、類型、工藝、材料運用等內容以及具有區域特色的門窗文化內涵、應用價值和審美意義等進行了系統的闡述,揭示了關中各個地區傳統民居門窗和區域民俗文化的風格特征。
在《陜西關中地區傳統民居門窗文化研究》一書中,李琰君對關中傳統民居門窗文化進行了研究,充分展現了關中民俗文化的精神與實質,即經過歷史洗禮獨具關中特色的文化與民風。關中傳統民居門窗凝聚了當地風俗、宗教、生活、家族淵源等文化信息,真實反映了關中地區的歷史文化傳承,體現了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相伴共生的人文價值,值得所有對建筑藝術感興趣的人士品鑒研究。
參考文獻
[1]李琰君,王文佳,楊豪中. 關中傳統民居窗欞解析[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
[2]馬鑫. 淺析關中傳統民居建筑型制特征的形成[J]. 四川建材,2010(4).
[3]竇英杰,梁昭華. 淺析陜西關中傳統民居建筑裝飾紋樣造型的表現手法[J]. 藝術與設計(理論),2010(10).
[4]鄭鑫,邸芃. 關中傳統民居空間形態解析[J]. 新西部, 2010(7).
[5]虞志淳,劉加平. 關中民居解析[J]. 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版),2009(5).
[6]屈張.關中民居與上海石庫門的對話: 談傳統民居建筑的城市特征與借鑒[J]. 建筑創作,2008(5).
[7]和紅星. 現代建筑的文藝復興——關中民宅與西安城市設計[J]. 建筑學報, 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