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武
美國總統特朗普繼續“出牌”。2017年3月6日,在1月27日頒布的限制非法移民、加強移民管控的政令(“禁穆令”)被法院“叫停”后,他又簽署了被稱為“禁穆令2.0版”的新“限非”行政命令,于3月16日正式實施,同時啟動在美墨邊境的“隔離墻”。
這一政令的實施,令美國國土執法部門和官員的權力增大、任務也更為吃重。
權力與風險(腐敗)成正比,權力越大,風險(腐敗)越大。事實上,美國的邊境執法,向來風險很大,腐敗嚴重。不少執法官員以管控邊境的非法移民、毒品和武器為冠冕堂皇的理由,私底下卻徇私枉法,索賄受賄,媒體因此不無諷刺地稱,“敵人在我們內部”。
特朗普也許有所不知,他所謂的非法移民、毒品和武器等之所以“問題嚴重”,自家執法人員“放水”正是緣由之一。如果邊境執法腐敗的“大洞”不“封堵”,建再長再高的“隔離墻”都無濟于事。
這只是冰山一角
特朗普從競選之初一直嚷嚷要筑建美墨“隔離墻”,其實,美國邊境線漫長,擁有7000英里的邊境和9.5萬英里的海岸線。每天,都有上百萬人通過300多個入境口岸、碼頭和機場進入。
要守住這么漫長的邊境、海岸線,以及眾多的入境口岸、碼頭和機場,國土安全部作為美國重要的執法機構,尤其是防止非法移民、毒品和武器入境,必須嚴格執法。然而,這支執法隊伍卻是腐敗嚴重,從圣地亞哥到埃爾帕索,從邁阿密到肯尼迪國際機場,執法官員腐敗已蔓延美國全境。
最近,國土安全部前聯邦探員朱胡恩·大衛·李被檢方以受賄罪起訴并求刑十個月。李在調查一起韓國商人販賣人口的案件中,收受了這名商人及其親屬價值1.3萬美元的賄金和禮品。“吃人嘴軟,拿人手短”,此后,他在給移民和海關執法署起草的文件中便稱“沒有發現任何商人違法的證據,受害者的證詞相互矛盾,此案件已經終結,不需要開展進一步的調查”。最終,李將該案“抹平”,不了了之。
像這樣的腐敗案件絕非個案。《紐約時報》審查了上千份法庭記錄和內部文件,發現在過去十年里,國土安全部有約200名執法官員通過非法出售綠卡和其他移民材料、向販毒集團提供敏感執法信息等獲得不法利益。該報調查還顯示,由于一些數據法院尚未記錄在案,接受禮品、安排旅行等相關費用也未計算在內,因此執法官員接受賄賂的數額遠遠高于這一數字。
聯邦調查局犯罪調查部時任主任助理巴拉斯坦言,“這只是冰山一角,表層之下還有大量的案子”。調查官員甚至擔心販毒集團已在執法部門內部安插“鼴鼠”,還有潛藏的內線沒有挖出。據報道,受指控的官員來自方方面面,有邊境巡邏隊員、地方警察、交通局官員、聯調局督察官、移民審查官、監獄保安、學校官員、軍官等。
“敵人在我們內部。”媒體報道稱,國土安全部官員的腐敗,好比在國境線上開了一個“大洞”,致使人口偷渡和毒品走私等犯罪活動一直猖獗。
媒體披露,2016年,有15名國土安全部官員因受賄被捕、定罪或判刑,其中該部下屬運輸安全管理局的一名官員因收受21.5萬美元賄賂,幫助走私毒品被逮捕;該部下屬公民和移民服務局的一名官員收受移民律師5.3萬美元的賄賂,幫助不符合入籍標準的移民完成入籍手續,這名官員現已認罪。一名叫約翰尼·阿庫斯塔的海關和邊境保護局官員因收受7萬美元、協助走私犯將一噸大麻運入國內而被判處8年監禁。
特朗普視為“心腹大患”的美墨邊境,之所以非法移民猖獗,也主要是由于賄賂風盛,偷渡集團“出手闊綽”,販毒集團更愿“一擲千金”,同時也導致“中箭落馬”的邊境執法官員急劇增加。《洛杉磯時報》曾透露,僅2004年至2006年,至少有200名官員被控幫助毒販運送毒品和非法移民越境,甚至參與人口販賣,有些人還牽涉洗錢或文件造假,并有幾千人接受調查。報道舉例稱,一名叫埃雷拉·蔣的亞利桑那州前邊境警察2013年被判處15年監禁。他之前在機要部位工作,被控非法向走私犯透露繪有美墨邊境的哨所、檢查點和秘密監控設備分布情況的地圖,幫助毒品走私進入境內。蔣似乎成了走私犯在執法機構的“臥底”。
調查顯示,德克薩斯州邊境官員腐敗最為嚴重,近年有近50個腐敗案例來自德州,約占總數的三分之一,其次是加利福尼亞州和亞利桑那州。
《德克薩斯論壇報》和另外一家調研機構曾用一年時間跟蹤邊境安全和移民問題。他們發現,一些負責邊境安全的腐敗官員就來自邊境地區,這些人很容易參與犯罪活動。瑪格麗塔·克里斯賓在2003年進入德克薩斯州埃爾帕索市的海關和邊境保護局工作之前,就已經被一個犯罪團伙招募。她完成培訓后,便開始為不法活動鋪路。2007年7月被捕前,克里斯賓已經協助走私犯將超過990公斤的大麻帶入境內。這就是嚴重問題之所在,正是靠著克里斯賓們的“接引”,毒品才如入無人之境。
除了邊境執法官員本人腐敗,他們的家庭成員也常常參與到毒品走私或人口販賣中,呈現出家族式犯罪的特征。這樣的案件也已披露,圣地亞哥市的邊境巡警勞爾·維拉里爾和菲德爾·維拉里爾是兩兄弟,他們因非法協助移民入境獲利百萬美元。南德克薩斯州邊境巡警薩洛蒙·魯伊斯和萊昂內爾·莫拉萊斯為表兄弟,他們即因走私海洛因受到起訴。
我們該怎么辦
移民與海關執法局職業道德辦公室探員喬伊·杰洛米諾最近在一份聲明中指出:“公務人員濫用職權、辜負公眾信賴的行為絕對不能容忍。受公眾信賴的公職人員防止違法亂紀行為不是可做可不做,而是必須盡到的義務。”
是的,“絕對不能容忍”。美國民眾也都認識到,幾乎每天都在通過邊境進入境內的非法移民、毒品和武器,嚴重威脅國家安全。令人沮喪的是,輿論對這一“境況”非常不樂觀,甚至稱美國的邊境執法部隊為“正在崩塌的自律體系”。媒體稱,邊境執法官員腐敗問題的發生并不令人意外。隨著美國在邊境上安裝越來越多的物理阻隔裝置,配備更多的傳感器和巡邏無人機,毒品走私和人口販賣集團的行動難度將越來越大,急需“買通”國土安全部執法官員,開辟新的“渠道”。曾擔任國務院外交安全處反恐副總監的弗雷德·波頓也坦言,這些犯罪團伙以邊境執法官員為目標,試圖通過賄賂拉攏他們。
“拉攏”“買通”……誘惑無處不在,誘惑又十分巨大,監督又乏力,腐敗也就不可避免。保守估計,美墨邊境走私的毒品價值約400億美元,“執法人員抵御誘惑的能力令人質疑”。
對此,政府一名高級官員稱,這種腐敗趨勢將國家安全置于“危險狀態”。所以,國土安全部監察總長約翰·羅斯說,“腐敗官員的影響是巨大的,會產生強烈的破壞性,必須對這種趨勢加以遏制。”
國土安全部高層自然也認識到腐敗問題的嚴重。時任部長杰·約翰遜在2014年即授權內部事務辦公室就內部腐敗開展第一階段的調查。前聯邦調查局探員馬克·摩根也被委以重任,成為邊境巡警新一任主管。但是,進展不順,調查推進相當緩慢。為此,國土安全部便開始雇傭更多的內部事務調查員監督相關執法活動,通過加強職業道德培訓等措施提升執法人員的自律意識,并更多地采用測謊測試等方式,對新入職官員進行背景調查,入職5年后,再對個人情況再次進行審查。
聯邦調查局也于1月下旬開展行動并歡迎民眾對邊境執法中出現的腐敗進行監督,“如果你住在附近,或在附近工作,或進出邊境,你就是我們的眼睛和耳朵。”“如果你發現了腐敗行為,不要熟視無睹,請立即將此信息上報給聯邦調查局。”媒體報道稱,聯邦調查局此次行動主要針對其管轄下的出入境管理局、機場和碼頭等,重點是鳳凰城、布法羅、底特律、埃爾帕索、圣安東尼奧、法戈、洛杉磯、圣地亞哥、邁阿密和西雅圖等10個城市。為此,聯邦調查局聯合了近30個政府機構成立了17個邊境腐敗專項組以打擊腐敗。
但是,這僅僅是“腳痛醫腳”,并不能從根本上消除國家安全隱患。國土安全部一名匿名官員近日稱,如果無法保證移民系統的完整性,無法解決國土安全部官員的腐敗和欺詐問題,建立隔離墻或實施更嚴厲的移民政策就無從談起。
編輯: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