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付東
摘要:隨著我國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手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并發癥不斷減少,手術技術日益完善,該手術已經成為臨床治療白內障的首選方法。白內障術后患者視力功能明顯恢復,但部分患者主訴術眼出現干燥感、異物感、灼熱等不適癥狀,形成所謂的干眼。不僅影響手術效果,而且降低臨床治療滿意度。本文對白內障術后干眼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進一步明確白內障術后干眼的發生原因、預防措施以及治療方法。
關鍵詞:白內障術;干眼;研究進展
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雖然具有切口小,操作時間短,術后恢復快等優點,但是手術過程中可能會對角膜表面造成一定的損傷,患者術后容易出現眼睛干澀、視物模糊,并伴有燒灼感等干眼癥狀和體征[1]。因此,臨床應重視和關注白內障術后干眼。現就白內障術后干眼的研究進展綜述如下。
1白內障術后干眼發生原因及影響因素
目前,臨床研究顯示白內障術后干眼發生的原因較多,主要包括手術因素、藥物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具體如下。
1.1手術因素
1.1.1手術切口
1.1.1.1機械性損傷 由于角膜的感覺神經非常豐富,手術過程中切口不可避免的會損傷部分神經纖維,從而影響角膜的知覺、敏感性,破壞淚液反射環路,導致瞬目次數、淚液分泌減少,淚膜穩定性降低[2]。雖然超聲乳化術的切口很小,但是仍然會使淚膜穩定性和淚液分泌發生異常,導致術后出現干眼等不適癥。因此,手術盡量降低手術切口長度,并盡量選擇透上方透明角膜切口,可有效減少對角膜的、淚膜的影響。
1.1.1.2同時超聲乳化手術會改變術前眼表表面的光滑度,使眼表上皮、淚膜之間的界面張力失衡,導致淚膜穩定性下降。規則的角結膜表面是淚膜穩定的基礎,白內障術后會使角膜非球面形態發生不同程度的改變,進而改變淚膜破裂時間。此外,眼表面的規則性改變與手術操作引起切口組織水腫、術后瘢痕修復等因素相關。
1.1.1.3術后手術切口炎性反應和炎性因子的釋放會影響淚膜的正常功能。其中炎癥反應是干眼發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手術源性干眼作為特殊的一類干眼,具有其復雜的發病機制。手術創傷本身和創傷造成的炎性因子會進入淚液,加重炎癥反應,最終炎癥導致眼表上皮受損,腺體分泌細胞凋亡,形成惡性循環,促進白內障術后干眼癥的發生。
1.1.2手術操作時間 白內障手術時間的長短也會影響術后干眼,即眼球在顯微鏡燈光下暴露的時間越長,干眼的發生幾率越大,其干眼癥狀越嚴重。
1.1.3手術操作對相關分泌腺體的影響 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不可避免的損傷部分角膜結膜上皮細胞、分泌腺,術后眼表上皮組織損傷會脫失,導致淚膜賴以依附的眼表組織形態發生改變,繼而影響淚膜的黏附性、穩定性。
1.2藥物因素
1.2.1 表面麻醉劑 手術表面麻醉劑的應用,會使角膜上皮點狀剝脫、淚膜穩定性降低以及角膜知覺減退。由于角膜知覺減退,從而引起淚液分泌、瞬目次數減少。瞬目次數的介紹,會使淚液蒸發增加,進而發生干眼。陳紅梅[3]等以100例白內障患者臨床資料為研究對象,分別進行表面麻醉和局部麻醉,結果顯示,表面麻醉患者瞬目次數減少30%,淚液蒸發增加。而局麻患者淚液分泌會減少至原來的60%。
1.2.2 激素作用 白內障術后患者術眼通常會給予局部用藥,即抵用糖皮質激素滴眼液,會促進脂肪和蛋白質的分解,抑制了其合成代謝功能,破壞了淚膜穩定性,最終造成淚液分泌量減少,誘發干眼的發生。
1.2.3防腐劑效應 目前,臨床使用的多數眼液制劑均含有防腐劑,主要成為為苯扎氯銨[4]。該成分會破壞角膜上皮細胞間隙的緊密聯結帶,增加角膜通透性,并且會與角膜上皮細胞膜的脂質層發生結合,造成細胞膜對水和各種離子的通透性增加,使角膜上皮發生點狀剝脫,降淚膜穩定性,繼而導致干眼的發生。若術后長期使用含防腐劑的滴眼液,還可能造成防腐劑存留與結膜囊內,對眼表產生長期的毒性作用。
1.3其他因素 超聲乳化術后發干眼的發生于多種因素相關。例如年齡越大的患者,術后越容易發生淚膜改變,且術后眼表損傷更大,恢復時間更長。高血糖是白內障超聲乳化術后干眼發生的一個高危因素[5]。同時患者的心理因素也與術后干眼的發生有密切的關系。
2超聲乳化術后干眼的治療
臨床治療白內障術后干眼,主要依據患者的臨床癥狀和嚴重程度,給予針對性的治療。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2.1人工淚液 人工淚液是臨床最常用的治療方法。人工淚液依據主要成分不同,主要分為纖維素類、聚乙烯醇類、某些細胞因子以及一些營養物質等。其中最常用的有玻璃酸鈉滴眼液、聚乙二醇滴眼液、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眼液等。應用人工淚液可顯著增加眼表潤滑和濕度,營養眼表。臨床選擇人工淚液時,要評估其有效成分,并考慮防腐劑的影響。
2.2抗炎藥物 白內障術后干眼癥患者的發病原因較多,但都有一個共同點,即炎癥因子的參與。糖皮質激素的應用,可抑制前列腺素、白三烯等合成,發揮較強的抗炎作用,故低濃度、低劑量含糖皮質激素滴眼液對中、重度干眼的治療效果較為顯著且臨床不良反應少。但是長時間應用,仍然需要謹慎,應定期檢查復查。非甾體抗炎藥以不影響眼壓等優點被臨床廣泛應用于治療輕中度干眼。環孢素是一種免疫調節劑,通過阻滯眼表細胞內信號傳導,抑制細胞凋亡而發揮其治療作用。
2.3中醫藥治療 中醫學從辨證的角度認識干眼,具有其獨特的治療思路。中醫學認為白內障術后干眼的發病機制主要歸于肝腎兩虧、肝熱上擾,導致淚膜功能發生紊亂。朱清明[6]采用滋養肝腎聯合平肝清熱法辨證治療白內障術后干眼,增加了淚膜的穩定性,減少了角膜上皮的異常性,臨床治療效果良好。同時針灸也是治療白內障術后干眼的有效方法,通過針刺睛明、攢竹、絲竹空、太陽、合谷等穴位,促進了淚液的分泌,有效延長的淚膜破裂時間,促進了角膜的修復。
2.4其他治療 其他治療方法包括淚液保存法、維生素A類制劑、自體血清療法以及性激素療法等[7]。以上治療方法對于臨床肝炎癥狀嚴重,并且常規滴眼液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可針對性的選擇。因為,干眼癥病因復發多樣化,單一的治療方法通常難以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故臨床針對個體差異進行聯合治療效果可能更佳。
3白內障術后干眼的預防
為了減少和降低白內障術后干眼的發生,臨床應依據干眼發生的原因進行有效預防,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3.1在圍手術期,臨床應做好患者術前干眼的篩查工作,對于存在輕度、中度干眼的患者,在術前應給予人工淚液預防性治療,以此改善術后干眼癥狀。對于重度的干眼患者應做好解釋工作,告知術后干眼癥狀可能更嚴重,臨床可使用藥物控制干眼癥后再進行手術治療[8]。
3.2在手術過程中,操作要輕柔,要熟練手術操作技巧,盡量縮短手術時間,避免對眼表面特別是角膜上皮的機械性損傷。同時盡量減少手術創面暴露時間,并采取有效地措施保護角膜上皮。
3.3術后應積極預防和控制炎癥,并盡量使用對眼表面上皮損傷小的滴眼液。同時最好選擇無防腐劑的人工淚液,以提高淚膜穩定性、緩解干眼癥狀
4結論
綜上所述,白內障手術會影響淚膜,進而使術后發生干眼癥。因此,臨床應重視白內障術后干眼,依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和個體差異,給予針對性的治療和預防,以保證手術治療效果,提高患者臨床治療滿意度。
參考文獻:
[1]劉祖國,羅麗輝,張振平,等.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術后淚膜的變化[J].中華眼科雜志,2012,38(5):274-277.
[2]宮賢惠;非球面人工晶狀體的臨床應用研究[D].吉林大學,2006.
[3]殷路;白內障超聲乳化術后不同設計、不同材料人工晶狀體眼的波陣面像差研究[D].大連醫科大學,2006.
[4]宋之都;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術扭擺模式的臨床效果觀察[D].吉林大學,2007.
[5]陳紅梅,卓建.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術后淚膜的變化及影響因素[J].山東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49(4):133-135.
[6]李明,劉娟,劉偉.白內障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狀體植入術對眼表的影響[J].國際眼科雜志,201313(10):2030-2032.
[7]肖巍,陳林秀,馬雅娟,等.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不同切口與術后干眼癥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2,35( 21):47-49
[8]朱清明.中醫治療白內障超聲乳化術對干眼的臨床療效觀察[J].國際眼科雜志,2015,15(2):331-333.
[9]Li M,Gong L,Sun X,et al.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dry eye syndrome[J].Current Eye Research,2011,36(1):1-7.
[10]潘雅婕,俞瑩,劉希茹.超聲乳化白內障術后淚膜及眼表變化的影響[J].江蘇中醫藥,2011,43(10):61-62.
[11]宋穎,周紹榮,張琳.干眼的診治及其在眼科手術中的影響[J].國外醫學:眼科學分冊,2004(3).
[12]徐明,趙云娥,王勤美.人工淚液對超聲乳化術后淚膜的影響[J].眼科,2004(1).
[13]李虹,袁非,王歷陽,等.白內障超聲乳化術對淚膜及眼表的影響[J].眼視光學雜志,2005(3).
[14]李元福.人工淚液和中藥聯合治療干眼癥的療效[J].廣東醫學,2004(5).
[15]錢杰人.卡波姆凝膠劑及其應用[J].中國藥業,2003(6).
編輯/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