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姍姍
青龍鎮位于今上海市青浦區白鶴鎮,相傳建于唐天寶五年(746)。唐宋時期的青龍鎮,北臨吳淞江,東瀕大海,地處江海要沖,逐漸發展成為上海地區最早的貿易港口。如今,青龍鎮已經被湮沒于農田之中,僅有矗立的青龍塔依稀可以追憶。
按千年之前的北宋時期算,當時的青龍鎮已經成為上海地區重要的市鎮。南宋初年,青龍鎮進一步繁榮,市鎮規模十分可觀。作為上海地區最早的對外貿易港口,還專設市舶務管理對外貿易,可以說這一對外輸出,促進了青龍鎮的繁榮,成為唐宋時期海上貿易商販的聚集之地。
與此同時,青龍鎮可謂是人杰地靈,吸引了一大批文人墨客匯集于此。北宋書畫家米芾曾經擔任過青龍鎮的監鎮。北宋詩人梅堯臣曾記載青龍鎮有三十六坊,煙火萬家,一派繁榮景象。當時到過青龍鎮的詩人、名人還有蘇軾、秦觀、趙孟頫等,他們也留下許多詩文佳作予后人。
到了南宋末年,由于吳淞江日益淤塞,往來海船已不能溯吳淞江駛入青龍鎮港口,其港口功能逐漸被后起的上海鎮所代替,曾經繁華的青龍鎮風光不再。至今,只有矗立的青龍古塔尚能依稀可見舊時風貌。
在2010至2016年,上海博物館考古部對遺址進行了長期的考古調查與發掘,逐步揭開了這座湮沒于地下數百年的港口重鎮的神秘面紗。2016年12月8日,上海被列入國家歷史文化名城30周年紀念日,在此期間公布了青龍鎮遺址考古的重要發現。為了讓公眾共享考古成果,發揮優質考古資源的作用,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我們策劃了這場“千年古港——上海青龍鎮遺址考古展”,也是為這個世紀居住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透過這一件件遺存之物,在我們的時間軸上赴這青龍鎮的千年之約。
東南巨鎮
唐宋時期的青龍鎮被稱為“東南巨鎮”,是“富商巨賈,豪宗右姓”云集之地。到南宋時期,青龍鎮因海上貿易的興盛,市鎮規模越發可觀,鎮上有“三亭、七塔、十三寺、二十二橋、三十六坊”,時人譽為“小杭州”。
近年的考古發掘表明,青龍鎮主要分布于吳淞江支流老通波塘的兩岸,南北長約3公里,總面積約2平方公里。考古發掘發現了唐宋時期的佛塔、鑄造作坊、水井、灰坑、墓葬、爐灶等多種遺跡,為復原青龍鎮的市鎮布局奠定了基礎。除了大量來自不同地區窯口的瓷器外,歷年發掘還出土了一批體現當時百姓生活的遺物和當時青龍鎮人口繁盛、貿易發達的情形。
近年來,青龍鎮遺址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的瓷器,唐代以越窯、德清窯、長沙窯為主,至宋代則漸以福建、浙江、江西的瓷器產品為大宗。青龍鎮出土有各地窯口的瓷器,可以清晰展現一部分青龍鎮的貿易狀況。青龍鎮因占據了“控江而淮浙輻輳, 連海而閩楚交通”的地理優勢,逐漸發展為重要的貿易港口。
福建瓷器主要為閩江流域的產品,其中以義窯、東張窯、磁灶窯、同安窯、建窯、浦口窯、遇林亭窯、懷安窯等窯口為主。浙江瓷器有龍泉窯、溫州窯等。江西瓷器有景德鎮窯、吉州窯等。這些出土瓷器可與文獻相印證,也與韓國馬島沉船、日本福岡博多遺址出土的瓷器組合非常相似,這點足以證明青龍鎮是海上絲綢之路貿易港口的重要地位的說法。
地宮遺珍
隨著青龍鎮貿易的發展,人口增加,佛教文化也進一步發展繁榮。文獻記載青龍鎮曾有“七塔”“十三寺”,其中以隆福寺、隆平寺、勝果寺最為著名。隆福寺為南寺,寺塔迄今依然屹立,俗稱青龍塔??脊虐l掘發現了保存較為完整的塔基,從塔基的直徑而言,隆平寺塔的體量超過目前上海所存的13座古塔。隆平寺塔的發現為復原青龍鎮市鎮布局提供了關鍵坐標,文獻記載隆平寺塔還兼具航標塔的功能,因此它也是青龍鎮作為海上貿易港口的重要實證。
2015年,發現的隆平寺塔,始建于北宋天圣年間(1023-1032),這是上海第一次經考古發掘確認的古塔遺址。考古發掘顯示隆平寺塔塔基以地宮為中心,采用夯土堆筑而成,地宮上部以兩條十字相交的木板作為封護,其結構特殊,不同于目前國內已經發掘的塔基形式,在中國古建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現存塔基平面呈八邊形,地基內建有地宮,地宮內出土了一萬余枚各個時代的錢幣及阿育王塔、木貼金臥佛像、舍利等各種佛教法器,這些文物造型優美,工藝精良,證實了北宋時期民間佛教信仰的傳播與發展已很發達。
隆平寺塔基發現了保存完整的地宮。隆平寺塔地宮為仿塔結構,平面呈長方形,下為三層磚疊澀砌出須彌座,中間束腰,地宮主體為直壁,東、西、南三面各砌有火焰形壺門,頂部用磚疊澀封口,上蓋一梯形覆石。地宮宮室內壁為石板砌筑,下面滿鋪各時代錢幣萬余枚,錢幣年代較早的為五銖,最晚則為天禧通寶,重要的錢幣有得壹元寶、咸康元寶、宋元通寶鐵母錢等。
地宮中置套函,函外左右各有一座阿育王塔。套函共有四層,最外為木函,向內依次為鐵函、木貼金函、銀函。銀函底部鋪有一層彩色寶石,上置一尊釋迦牟尼涅槃像。此外,在木函內還裝藏有銀箸、銀勺、銀釵、銀龜、銅鏡、水晶佛珠等一批供奉品。本次發掘在套函內發現了一個銅瓶,瓶內裝有4顆圓珠,其中3顆為水晶質,它們應當就是佛教圣物舍利,這一發現也與文獻中關于隆平寺塔“中藏舍利”的記載相符。
如今在“一帶一路”的大背景下,央視紀錄頻道也陸續拍攝了大型系列紀錄片,以跟蹤攝錄中國各地的考古遺存,使得“海上絲綢之路”考古的歷史與文化價值也愈顯突出。青龍鎮遺址考古的發現,特點是其以港興市的繁榮,也為如今作為國際貿易中心的上海城市發展,尋找到了歷史脈絡和文化根基。我們希望能夠分享考古新發現,共同感悟與探討上海的發展史。
編輯:沈海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