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亮+荊振+胡鐵良+張鳳卿
摘要:目的分析對比經尿道綠激光汽化治療和經尿道電切治療淺表性膀胱腫瘤的臨床治療效果以及相關表現。方法 選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入院的淺表性膀胱腫瘤患者38例,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19例和對照組19例,對照組采取經尿道電切術治療,觀察組采取經尿道綠激光汽化術治療,分析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以及相關表現。結果 術后3個月隨訪觀察組出現1例復發死亡患者,病死率為5.2%,對照組出現3例患者死亡,病死率為15.2%。兩組數據具有顯著性差異和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取經尿道綠激光汽化術治療淺表性膀胱腫瘤具有顯著的臨床治療效果,并且對比經尿道電切術,其手術治療時間和術中出血量等方面無統計學差異,更加適合在臨床上針對淺表性膀胱腫瘤的治療,適合廣泛的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經尿道綠激汽化術;經尿道電切術;淺表性膀胱腫瘤
Comparison of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ransurethral Laser Vaporization of the Prostate and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Superficial Bladder Tumor
PANG Liang,JING Zhen,HU Tie-liang,ZHANG Feng-qing
(Department of Urology,Tianjin Institute of Occupation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Tianjin 30001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related manifestations of transurethral green laser vaporization and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superficial bladder tumor.Methods 38 patients with superficial bladder cancer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4 to February 2016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n=19) and control group(n=19).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transurethral resection.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by transurethral green laser vaporization,and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and related performanc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Results After 3 months of follow-up observation group of 1 cases of recurrent patients died,the mortality rate was 5.2%,the control group of 3 patients died,the mortality rate for the 15.2%,data of the two group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n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 Transurethral green laser vaporization in treatment of superficial bladder tumor with clinical effect is remarkable,and the comparison of transurethral resection,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reatment time and bleeding volume,more suitable in clinic for the treatment of superficial bladder tumor, suitable for extensive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Transurethral vaporization of the prostate;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Superficial bladder tumor
淺表性膀胱腫瘤又稱淺表性膀胱癌,是指從TaG1~T1G3的所有腫瘤,也包括Tis原位腫瘤在內,據不完全統計,在新發的膀胱腫瘤患者中,約有75%~85%為淺表性膀胱腫瘤,如不在第一時間進行治療,會有70%的可能復發。目前臨床上對于淺表性膀胱腫瘤的發病原因尚不統一,主要是根據患者的自身因素和環境因素來判定發病原因,所以,在治療上也存在一定的差異[1]。本文就經尿道綠激光汽化和經尿道電切治療淺表性膀胱腫瘤的療效做研究,旨在分析有效治療淺表性膀胱腫瘤的治療方法,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入院的淺表性膀胱腫瘤患者38例,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19例和對照組19例,對照組男12例,女7例。患者年齡在20~68歲,平均年齡(42.34±2.62)歲;觀察組男10例,女9例,患者年齡在21~66歲,平均年齡40.12±1.58歲。;兩組患者入院時均確診為淺表性膀胱腫瘤。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經尿道電切術治療:術前檢查電切鏡轉臺,備好相關手術器具,并在術前對患者行膀胱鏡檢查,患者取截石位,采取硬膜外麻醉,繼而插入電切鏡,在插電切鏡前,先插尿道金屬探子,向尿道內注入潤滑劑,將電切鏡的外鞘及其鏡芯插入膀胱,拔除鏡芯,換置手術鏡。用30°成角窺鏡從各個角度觀察、熟悉腫瘤的特點。用反手的電切手法,即將電切襻向術者的相反方面推動,切除殘余腫瘤,但切忌切得過深。
觀察組采取經尿道綠激光汽化術進行治療:在術前對患者行膀胱鏡檢查,患者取截石位,采取硬膜外麻醉,由汽化裝置汽化后膀胱組織上可產生厚度約1~2 mm的凝固帶,此時術者對凝固帶進行清除止血,繼而縫合傷口。
1.3評定標準 患者經治療后,病變組織完全切除,并且預后良好,無復發為顯效;患者經治療后,病變組織部分切除,預后較為良好,無遠期復發為有效;患者經治療后病變組織切除不完全,預后情況差,并在術后短期內復發為無效。顯效率+有效率=總有效率。
1.4統計學方法 對上述兩組患者各項記錄數據進行分類和匯總處理,通過統計學軟件SPSS19.0進行分析和處理,當數據對比結果P<0.05提示兩組數據有顯著性差異和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患者平均手術時間(38.65±3.25)min,對照組患者平均手術時間(37.63±5.45)min,兩組數據具有顯著性差異和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3例患者術后出現再出血現象,發生率為17.5%,對照組4例患者術后出現再出血現象,發生率為21.6%,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術后3個月隨訪觀察組出現1例復發死亡患者,病死率為5.2%,對照組出現3例患者死亡,病死率為15.2%。兩組數據具有顯著性差異和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在泌尿系統當中,一種常見的腫瘤就是膀胱癌,其在泌尿生殖系統腫瘤當中具有很高的發病率,大部分的原發性膀胱癌都是淺表腫瘤,一旦發病,及時為患者做出準確的診斷,并為其選擇有效的治療方法開展治療是非常必要的。在為患者開展治療的過程中,傳統的治療方法中,最為常用的一種治療方法就是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治療,通過應用此種方法為患者開展治療,能夠取得一定的臨床治療效果,但是該種治療方法在存在一定的優勢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性,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將其應用于患者的治療中,閉孔神經反射導致膀胱穿孔、出血等的發生率比較高,這些并發癥的出現,會對患者的整體臨床治療效果及預后產生一定的影響,探究一種更為有效的臨床治療方式顯得非常必要。
綠激光的學名為KTp激光,這是一種波長值為532納米的綠色激光,在實際應用當中,綠色激光能量能夠被組織當中的血紅蛋白選擇性的吸收,這使得其能夠起到封閉血管的作用。并且在腫瘤發生汽化反應之后,在其膀胱壁上回出現一個長度為1~2 mm的凝固帶,這能夠很好的避免出現深層凝固壞死現象出現,這也使得其能夠發揮良好的止血作用,在實際開展手術手術的過程中,整個手術基本上不會有出血現象,能保持清晰的手術視野,這對于整個手術的高效開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將經尿道膀胱腫瘤綠激光汽化術應用于患者的治療中,能夠取得手術出血少、術后恢復快的治療效果,并且能夠有效的縮短患者整體的住院時間,這對于減少住院住院費用、節約整體的社會醫療資源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此外,除了上述優點之外,綠激光還具有組織穿透淺、定位精確的特點,在為患者開展治療的過程中,通過刷照的方式激光束照射在腫瘤組織的表面,使其產生汽化反應,并且能夠形成一個逐漸伸展至淺肌層、深肌層的反應,在開展操作的過程中,能夠對組織汽化的深淺予以良好的掌握,從而有效的防止膀胱穿孔等現象的出現,并且激光能量不存在電場效應,也沒有閉孔神經反射,這使得其在實際應用當中能夠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淺表性膀胱癌無論是開放型手術還是經尿道切除術(TUR),都可能因辨認不清或操作不熟而造成腫瘤殘留,或手術種植,導致早期復發。一些位于特殊位置的腫瘤因操作困難也可能導致切除不完全。如位于三角區的膀胱癌因其位于粘膜下層,且于輸尿且與輸尿管開口臨近而使切除深度或范圍不夠造成腫瘤殘余,造成術后早期復發[2]。
與經尿道電切術的臨床治療效果相比,經尿道綠激光汽化術治療過程中,腫瘤的復發率非常的低,之所以存在這樣的特點主要是因為:在開展手術的過程中,經尿道電切術存在輸液不清晰、術中出血比較多、膀胱穿孔、閉孔神經反射等,想要對腫瘤與準確的切除具有比較大的難度。而在經尿道綠激光汽化術當中,整個手術視野非常的清晰,能夠對腫瘤進行精確的定位,從而對切割深度予以準確的判斷,從而將腫瘤予以完全的切除。并且綠激光光纖是側面發光的方式,即便是膀胱頸部、前壁及頂部等一些電切困難的部位也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可以說,整個手術是沒有盲區的,激光能對膀胱黏膜中的可疑病變部位實現大面積照射,促使其迅速汽化,并且其在照射的過程中,只是促使腫瘤組織汽化凝固,不會導致出現活性腫瘤細胞種植的危險,其是通過內鏡,主要以非接觸的方式促使腫瘤汽化,這能夠有效的減少對腫瘤的擠壓,不僅能夠對當前腫瘤予以完全切除,對于腫瘤的擴散也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這使得其整體臨床治療效果得以提升。
而在本文研究結果中顯示觀察組患者平均手術時間(38.65±3.25)min,對照組患者平均手術時間(37.63±5.45)min,兩組數據具有顯著性差異和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3例患者術后出現再出血現象,發生率為17.5%,對照組4例患者術后出現再出血現象,發生率為21.6%,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3個月隨訪觀察組出現1例復發死亡患者,病死率為5.2%,對照組出現3例患者死亡,病死率為15.2%。兩組數據具有顯著性差異和統計學意義(P<0.05)。經尿道綠激光汽化術治療淺表性膀胱腫瘤的臨床效果優于經尿道電切術,并且手術相關資料無具體差異。
綜上所述,采取經尿道綠激光汽化術治療淺表性膀胱腫瘤具有顯著的臨床治療效果,并且對比經尿道電切術,其手術治療時間和術中出血量等方面無統計學差異,更加適合在臨床上針對淺表性膀胱腫瘤的治療,適合廣泛的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李健,侯瑞鵬,張志華等.經尿道綠激光汽化和經尿道電切治療經尿道電切治療淺表性膀胱腫瘤的療效比較[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10,25(8):586-588.
[2]王礪,朱紅學,陳雙峰等.經尿道綠激光汽化術與TURBt治療淺表性膀胱移行細胞癌臨床效果比較[J].山東醫藥,2010,50(23):77-78.
[3]王星,李中興,馮瑞,等.經尿道選擇性綠激光和電切治療淺表性膀胱腫瘤合并前列腺增生的療效比較[J].海南醫學,2014,25(2):33-35.
[4]鐘隆飛,單玉喜,薛波新,等.經尿道選擇性綠激光和電切同期治療淺表性膀胱腫瘤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療效比較[J].中華腔鏡泌尿外科雜志(電子版),2010,2(1):56-58.
[5]羅斌,王博,蔣學文.經尿道綠激光汽化術與雙極等離子電氣化術治療淺表性膀胱腫瘤的比較研究[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5,24(9):901-903.
[6]羅斌,王博,蔣學文.經尿道綠激光汽化術與經尿道電切術治療非肌層浸潤性膀胱腫瘤的臨床比較[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5):45-47.
[7]葛廣成,李中興,馮瑞,沈斌,等.經尿道選擇性綠激光汽化術與電切術治療膀胱表淺腫瘤的比較研究[J].海南醫學,2011,25(5):781-783.
[8]王國舉,董銳,王寧華,等.經尿道激光膀胱腫瘤剜除術與電切術治療淺表性膀胱腫瘤的療效比較[J].西南軍醫,2016,15(1):781-783.
編輯/李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