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秀桃
【摘 要】 時代在發展,科學在進步,中國教育正在經歷有史以來最深刻的改革,教育目標也響應著時代的號召越來越向現代化靠攏。在如今的信息時代,信息技術正越來越多的滲透到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本文將就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深度融合展開論述。
【關鍵詞】 信息技術;數學;現代化教育
人類在二十一世紀已經全面進入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的普遍應用在社會的方方面面中影響巨大。以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拓展人類創造性發展思維的重要手段,并在教育過程中被廣泛應用。信息化的課程教育勢在必行。那么就信息技術在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將具有重大意義。
一、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目標和任務
信息技術在信息化的時代以其豐富的資源信息渠道,廣泛的信息來源和生動活潑的應用手段而成為交互式教育手段的新媒介。信息技術本身的特性決定了它在初中數學中的作用。終身學習不再只是口號,學習者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自主學習,學習化的社會也將為社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帶來無限生機。
1.對于教學者而言,信息技術教育手段不僅僅是教師傳道受業的一種手段,而是為給學科教育提供的嶄新媒體,不僅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更為素質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例如,在中學生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可將信息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在講授八年級下冊內容《數據的代表值于離散程度》時,可以將生硬的術語名詞以較為生動的方式展現出來。加權平均數,方差,中位數,眾數,標準差,方差,極差等專業性較強的數學用語對于初中生來說十分生疏,因此常常成為學生們難以消化的課堂內容,課堂時間有限,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讓學生用無限的想象力來體會和理解,并內化為自己所學為己所用呢?信息技術的應用則解決了這樣的難題。教師可以制作生動的教學圖畫,讓學生把這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幫助學生真正的掌握所學內容,拓寬學生的想象思維,充分落實新課標的要求。
2.而對于學習者而言,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知識來源,是提高認知技能的重要工具,是學生增強自主學習能力和信息搜集能力的關鍵一步。
例如,在中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除了課堂上聽取老師對知識點的講授之外,還可以在課堂外進行自主學習,查漏補缺,甚至于為了深化自身理解進行自主學習研究。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網絡觀看有關的視頻講座,例如以微課教學為主的題谷網站,深入理解數學知識,進行課堂之外的再學習,更為重要的是,網絡知識四通八達,多與現實生活聯系密切,使教學活動真正落實到生活實際當中。
在中學生的教育中普及信息技術教育手段將成為新時代教育的主要任務。培養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自學技術手段,了解信息技術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是其基本目的。
二、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中的重點應用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的學科,很多的內容不僅僅是獨立的知識點,更多的是過程鋪墊,初中學習的數序多是基礎性內容,過程性的知識內容很難為學生所接受。解決這樣的教學難題,更需要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價值,拓寬教學途徑,優化教學手段,豐富教學資源,打造全面高效的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為此,可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
1.為了解決這一教學難點,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幾何畫板輔助完成授課過程,使教學資源可以更加形象的出現。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效率,培養學生自律自主的學習習慣。
例如,在講授《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時,教師利用多媒體幾何畫板進行講授,不再局限于傳統教學的束縛,利用專業軟件作為操作平臺,使用畫筆工具進行有關于“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的習題操作,在使用輔助線時,可以調節使用其他顏色的線條,提醒學生關注解題重點,更加直觀的展示出解題思路,開拓學生的思維,用更加靈活的方式解決實際問題。學生能夠更加迅速和準確地把握講授要點,節省課堂資源的同時,也讓整節課的學習效率有所提升,學生的集中力也會因此得到很大的提高,從而真正實現高效課堂。
2.或者是引進微課,有效利用教學資源,改變傳統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學內容。重點講授初中數學的重難點,落實新課標中提出的各種要求,讓學生能夠在理解的基礎上對知識有更加系統,更加深刻的見識,在平時的生活中能夠熟練地運用。
例如,在講授《勾股定理》時,學生們面對全新的內容可能會難以接受,而教師一味地講授全部授課內容學生很有可能會對該內容產生厭煩情緒,此時,教師大可以引進微課,重點點撥學生的定理運用技能。結合準備題庫中的對應習題練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還可以讓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方案,利用幾何畫板工具進行驗證,體驗教學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遠比在課堂上一字一句的教更有效,學生也更喜聞樂見。微課的魅力,就在于課程雖短小,卻是學生們最需要提升的,也是學生們最急切想要看到的,所以,教師在整合資源時一定要做好工作,調查學生們真正的薄弱環節,否則只會事倍功半。
數學自來是特別抽象的學科,需要極高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為了幫助這方面較弱的學生學好數學,需要教師能夠將抽象困難的課本知識變得具象簡單。而這也就是信息技術給初中數學課堂帶來的新革新,讓數學也變得趣味盎然。
三、信息技術手段實現高效課堂
新課程理念提出了將高校課堂教學作為新的教學目標,也就是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高,通過自身努力,完成一節課程的教學目標。學生的自主性則需要教師來調節,使學生能夠通過合作互助和自我努力完成教學目標,獲取課堂知識,用以解決實際生活中所遇問題。為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可以通過引進信息技術,改革教學評價作為手段,真正實現高效課堂。
1.隨堂增加學生的自我監測環節。教師利用多媒體針對本節課的重難點知識內容進行梳理,并安排相關練習題,重點檢測學生本節課知識的掌握情況提高學生的自我評價于檢測的積極性,設計相應的環節,比如,競賽,小組賽等形式,安排學生自我選擇,強化訓練效果。
例如,在進行《三角形的中位線》的課程時,新課結束之前,教師安排學生自我監測環節,教師將利用多媒體,出示有關于本節課內容相關檢測題目,采取或個人積分,或小組積分答題競猜,在掌握學生熟練程度的基礎上,還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們能夠積極參與到課堂當中去,展現自己所掌握的內容,那么教師就可以就學生們的回答情況相應地安排作業,幫助學生們鞏固所學內容,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并加以應用,在實際生活中創造價值。
2.在檢測學生的同時,應注意檢測題目與現實應用的關聯性。這樣可以將知識拉近生活,讓學生對于冷冰冰的數字不再有陌生感,多了生活中的親切,有助于學生克服畏難心理,同時也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讓數學走進生活。
例如,對于《三角形的中位線》一課中,出題應聯系實際生活,例如測量大型建筑物的高度,大山的高度,旗桿的長度,池塘的長度等問題,有效的拓寬學生的思維方向,使學生不再將數學作為“數”學,而是真正提高了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多數學生認為數學相較于其他科目較為枯燥,只是因為他們沒有在現實生活中對于所學知識加以應用而已,數學其實是實際生產生活中應用十分廣泛的學科,只有讓學生們看到,感覺到這一點,學生們對于數學的探究欲望才會真正被帶動起來,發展數序從劣勢學科變為優勢學科。
3.檢測教學效果時,應將不同學生分梯度,出題范圍要廣泛,難易均衡,適應不同程度學生,最大限度的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讓所有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當中,提高訓練的效果。
例如,在《三角形的中位線》一課中,基礎不同的學生應該加以區分,對于底子較薄的學生來說,應當設計一些關于定理等基礎性的問題,重點在于讓他理解知識的基本點,看到題目知道應該從什么地方想,思路能夠有一個較為清晰的方向。而對于掌握的較為熟練的學生,則應多設計三角形中位線定理的應用方面的問題。
教師還可以利用新媒體手段進行檢測,為了節省課堂時間,同時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可以將題目發送至微信群,或者是手機qq群中,讓學生在課余時間也能夠完成自我監測。并且學生們還可以就不懂的問題在群內進行討論,教師可以從旁指導,全面鞏固課堂知識,打造全新高效課堂。
四、信息技術對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不同影響
信息技術在新課標中的廣泛應用給教學關系也帶來了巨大的變化。教師不再是,知識的灌輸者,而變成了知識的引導者,教師們不可再秉持傳統的師生觀念,應當跟學生們營造一種共同學習進步的氛圍;學生們獲取新知識的來源不再是教師們的言傳身教,而是有了更加豐富的渠道,學生們這正成為探究者,為了獲取知識而從四面八方獲取信息資源,當時網絡信息來源太雜,正確性有待提高,所以學生們對于信息正確與否的辨別能力也就十分重要。
1.教師尊重學生自主學習性,并幫助學生應對探究路上的難題;在講授新課程之前,教師可以適當布置預習作業,讓學生對新知識有一個大概地理解,并且引導學生搜集信息,自己大膽做出猜測,最后在課堂上可以針對學生們的答案進行總結,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例如在講授《二元一次方程》之前,教師安排學生對將要講授的課本內容進行預習,掌握基礎概念,同時在網上搜集二元一次方程的實際應用,并做出總結。二元一次方程的特性,x的求解過程,學生們都可以做出自己的理解,將這些過程自行內化成為解題的能力,將比教師們的課堂講授更加有效和深刻。
2.學生應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學習,把握正確的學習方向;學生的自主學習是要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的,否則,將會出現很大的漏洞,學生一旦對錯誤的解法印象深刻后將很難更正。所以,教師應該為學生們推薦正確的教學網站,倡導學生們在自學的過程中,時刻尋求老師的指導意見,同時,端正學習態度,同同學之間互助合作,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在學習《二元一次方程》時,學生們應當在教師的指導下,瀏覽相關網站,獲取有效的資源信息,成立互助小組,提高學習效率,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自主學習和互助學習的基礎上,在課堂上表達自己的見解,同時認真聽取老師的對應指導,真正做到心中有數,完全掌握知識點的核心內容,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同時在課程完結后,做好鞏固,內化知識。
總而言之,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為教育事業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很多傳統教學的困境都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的手段應用得到解決,在新課標的要求下,信息技術穿插于課程中,完成了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突出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所以教師應與時俱進,整合資源,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王洪亮.信息技術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作用[M].中學教學參考2011年20期
[2]潘月葵.初中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M].中學教學參考2013年16期
[3]黃劍峰. 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整合引發的思考[M].中學教學參考2013年26期
[4]李惠忠.借助信息技術,生成多彩數學課堂[M].數學教學通訊2015年07期
[5]沙涓.信息技術對數學教學的影響及整合的幾點思考[M].數學教學通訊2013年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