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擁軍
【背景與導讀】分數的意義是《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人教版)》的教學內容。教學時,我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中,改革課本呈現的教學內容,采用理解 、理解 二個環節進行的操作理解,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的問題情境,提供充分的感性材料,讓學生全身心的參與學習與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動手操作、動腦思考、觀察討論、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感受和理解分數的意義。在理解分數含義的過程中,滲透比較、數形結合等數學思想方法,同時培養了學生的理解、分析、抽象、概括等能力。讓他們在知、情、意方面得到和諧的發展。
【片段一:理解 】
1.師:下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大屏幕,(課件出示:一個圓平均分成4份)我們已經知道把一圓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其中涂黃色的一份用 表示,想一想涂藍色的3份可用哪個分數表示呢?。
師:(指名學生)你是怎么想的?真聰明。(課件出示)
2.師小結:把一個圓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其中涂黃色的一份可用 表示,涂藍色的3份可用 表示。
3.師:(課件出示8個草莓圖的平均分)我們再來看看這8個草莓,誰能找出這個整體的 ?
生:其中的3份就是這個整體的 。(學生回答)。
4.師小結:無論是把一個圖形還是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3份就是這個整體的 。
【評析】通過一個具體分數,喚醒學生已有認知,為后面表示 作好鋪墊。
【片段二:理解 】
1、探討分數的意義
師:看來同學們都理解了 所表示的含義了,下面就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任意寫一個分數(課件出示: )
師:先請大家看清楚要求。(課件出示如下要求)
(1)先小組同學共同確定一個你們喜歡的分數寫下來;(寫在老師給你們準備的這張紙上)
(2)再用小棒擺一擺或用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紙片折一折,涂一涂來表示你們喜歡的這個分數;
(3)最后小組內同學互相說一說這個分數表示什么。
(學生自己開展活動,分一分、畫一畫、說一說分數的意義。教師巡視,然后集體交流)
師:誰愿意上來把你們組研究的結果給大家展示一下?
生1(投影展示):我們組寫的分數是 (教師板書),把一張紙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7份是這張紙的 ;
生2(投影展示):我們組寫的是 (師板書),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拿走3份是這個整體的 ,剩下的兩根是這個整體的 ;
生3(投影展示):我們組寫的是 (師板書),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拿走3份是這些小棒的 ,其余的是這些小棒的 。
2、討論概括分數的意義
(1)師:同學們介紹的都很好,(課件出示圖形)像這樣的一個物體,一個平面圖形,一種計量單位,一些物體等等都可以把它看作一個整體,這個整體我們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師板書:單位“1”
師:齊讀一遍。
(2)師:(課件出示圖形)誰來說說這幅圖的單位“1”是什么?(指名匯報)
師小結:通過上面的學習,同學們對單位“1”已經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單位“1”可以表示一個物體,也可以表示一些物體,當它表示一些物體的時候,這個整體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比如可以把我們班同學看作一個整體,還可以把全校學生看作一個整體,等等。
(3)師:(課件出示糖果圖)下面請看大屏幕,這里把什么看作單位“1”了?
生:把一堆糖看成單位“1”。
師:把一堆糖果也就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堆糖的幾分之幾?(指名回答)如果把單位“1”平均分成3份,4份,6份呢?
師:真聰明。
(4)師:(師手指黑板和大屏幕分數)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們舉了很多分數的例子,誰能用一句話概括一下,什么樣的數叫分數?
(5)師引導:把誰平均分?它表示的是一個什么數呢?
生: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分數。
師:真會概括。師完成板書,學生齊讀一遍。
【評析】在上述操作、反思、交流活動中,教師逐步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觀察,抓住與分數有關數學要素(“單位1”、“平均分”、“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幫助學生從本質上把握分數的特征。在分數意義的建構過程中,積累了學生抽象的活動經驗,促進了學生數學抽象能力的發展。
【課堂反思】
1、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數學概念還是抽象的。他們形成數學概念,一般都要求有相應的感性經驗為基礎,從許多有一定聯系的材料中,借助直觀表征,通過自己操作、思維活動逐步建立起事物一般的表象,從而分辨抽象出事物的主要的本質特征。
2、在經歷了動手操作、自我創造等活動后,讓學生歸納概括分數的意義這個環節還可以這樣去設計:只給一個分數,如幾分之一 ,讓學生舉例交流它的含義,之后再給學生兩個幾分之幾的分數讓學生再去交流它們的含義,從而讓學生概括出分數的意義,并理解“分成若干份”和“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這些關鍵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