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風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納洛酮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有效性及臨床價值。方法 2014年11月~2016年11月選擇本院接收的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患兒82例作為研究對象,將82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41例和對照組41例,對照組進行常規綜合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應用納洛酮進行治療,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的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比對照組高,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與對照組無較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納洛酮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效果較好,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納洛酮;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臨床價值
圍生期窒息而使得腦部血液、氧氣缺乏而產生的一系列損害即為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1]。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會對患兒的中樞神經系統發育產生影響,可能造成永久性神經功能障礙[2]。該病患兒通常表現為過度興奮、意識障礙、嗜睡、反應遲鈍、肌張力改變、驚厥等癥狀,嚴重影響患兒健康[3]。本文對納洛酮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有效性及臨床價值進行研究,2014年11月~2016年11月選擇本院接收的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患兒82例作為研究對象,獲得滿意成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4年11月~2016年11月選擇本院接收的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患兒82例作為研究對象,將82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41例和對照組41例。觀察組中,男患兒25例,女患兒16例,年齡1~22 h,平均年齡(12.24±9.65)h,體重2.18~4.36 kg,平均體重(3.12±1.03)kg,生產方式:9例順產,13例剖宮產,20例產鉗及胎吸助產,病因:10例吸入羊水胎糞,23例產時青紫或蒼白窒息,8例宮內窘迫,1minApgar評分0~7分,平均1minApgar評分(5.21±2.34)分,對照組中,男患兒24例,女患兒17例,年齡1~23 h,平均年齡(12.91±9.28)h,體重2.20~4.51 kg,平均體重(3.34±1.12)kg,生產方式:8例順產,11例剖宮產,21例產鉗及胎吸助產,病因:11例吸入羊水胎糞,24例產時青紫或蒼白窒息,6例宮內窘迫,1minApgar評分0~7分,平均1minApgar評分(5.10±2.17)分。觀察組患兒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與對照組患兒并無較大差別,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綜合治療,及時清除患兒口腔、鼻內分泌物、異物,保持患兒呼吸道通暢,如有需要予以面罩吸氧或人工呼吸器,吸氧時維持PaCO2在40 mmHg以下,PaO2在50~70 mmHg以上,注意避免PaCO2過低或PaO2過高,糾正機體水、電解質紊亂,用碳酸氫鈉糾正代謝性酸中毒,通過輸注6~8 mg/kg葡萄糖來維持血糖水平,避免血糖過高或過低,通過輸注5~15 μg/kg多巴胺維持正常血壓,維持心率、組織灌注,予以營養支持、補液,補液量在60~80 ml/kg范圍內,同時做好腦水腫防治等。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應用納洛酮進行治療,初始應用鹽酸納洛酮注射液(廠家: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號:H20057857)劑量為0.01 mg/kg,如果效果不佳,則在10%葡萄糖溶液中予以0.05~0.1 mg納洛酮,靜脈輸注給藥,用藥2次/d。
1.3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評價兩組治療效果,治療效果判斷標準:無效:治療3 d以上,患者臨床癥狀無改善;有效:治療1~2 d,患者臨床癥狀明顯改善,部分原始反射恢復;顯效:治療1 d,患者臨床癥狀消失,肌張力、原始反射恢復正常。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Excel對相關數據進行收集,并采用軟件SPSS18.0對該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表示計數資料,用?字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用t檢驗,P<0.05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比對照組高,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觀察組2例惡心、嘔吐、1例煩躁,不良反應發生率7.32%,對照組1例惡心嘔吐、1例輕度嗜睡,不良反應發生率4.88%,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相近,P>0.05,無統計學意義。
3討論
腦部耗氧量較大,且腦部活動的能量主要來自葡萄糖有氧代謝、三羧酸循環,因此,腦部缺血缺氧時,腦部能量供應不足,使得腦細胞無法進行正常的代謝活動,最終發生細胞凋亡[4]。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即為圍產期缺氧而引起血液酸堿失衡、低氧血癥以及一系列代謝、器官功能異常的損害,而急性腦功能損傷是導致新生兒死亡的主要原因[5]。有研究指出,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損傷患兒機體內β-內啡肽水平升高,說明β-內啡肽參與了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的發生、發展過程。有學者指出,缺氧作用于延髓的吸氣神經元或腦橋區,促進β-內啡肽釋放。β-內啡肽能促使腦局部血流量減少,并對白細胞產生刺激使得自由基水平升高,使得腦損傷程度加重。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治療有效率比對照組高,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與對照組無較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納洛酮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效果較好。納洛酮是阿片受體拮抗劑,能穿透血腦屏障,通過與腦干阿片受體結合來阻斷β-內啡肽結合阿片受體的結合,最終使得阿片樣物質介導的各種效應受阻。納洛酮能使患兒機體內β-內啡肽水平下降,促使機體血液、氧氣供應得到有效改善,使得腦灌注壓增大,使得腦損傷程度降低。納洛酮與大腦分布的阿片受體結合,能阻斷β-內啡肽直接抑制大腦皮層的作用,促進腦功能恢復正常,從而改善肺通氣功能、PaCO2和PaO2水平、pH值,使得細胞鈣離子通道發生改變,最終使得細胞水腫減輕。納洛酮能對抗自由基,抑制自由基的釋放,能避免脂質氧化反應,促使肝溶酶體穩定。納洛酮能促進心肌收縮,使得心輸出量增大,改善血液灌注,使得腦干等重要位置的血液供應充足,從而促使腦缺血缺氧狀態得到改善。總之,納洛酮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效果較好,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李俊,陳麗霞,溫曉芳,等.納洛酮聯合神經節苷脂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臨床療效觀察[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4,18(10):69-70.
[2]杜京輝.早期應用納洛酮對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患兒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和S100B蛋白的影響[J].中國基層醫藥,2015,22(2):172-174.
[3]張延義.神經節苷脂聯合納洛酮治療中重度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55例效果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16):61-62,65.
[4]廖東.納洛酮對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療效預后及相關因素水平的影響[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4,21(15):2118-2119.
[5]梁光明,鄭瓊,甘曉紅等.納洛酮干預治療對重度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預后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學,2014,17(4):83-84,87.
編輯/高章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