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淑敏
【摘 要】 微課堂是現代課堂教學新的增長點,是培養學生素養的有效方式只有。信息技術課堂上,通過微課堂的使用,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信息能力、自主能力、核心素養。
【關鍵詞】 微課堂;信息素養
“微”,意思為“細小、輕微”(《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微課堂,是指“時間在10分鐘以內,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內容短小,集中說明一個問題的小課程”。(黎加厚《微課的含義與發展》)2013年《義務教育階段信息技術課程標準》中在課程任務中提到:“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北菊n題所指“信息素養”,即課標所倡導的,一種對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本文試從3分鐘微課堂的視角談談學生信息核心素養的培養。
一、微課堂,展示學生的信息能力
信息技術教學不僅在于掌握計算機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在于培養學生的能力,利用計算機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及有效地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各種問題的能力,我們把這種能力稱為信息能力。教師可作出一定的提示或通過“廣播示范系統”演示操作過程,這樣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轉化為主動去掌握知識。在此基礎上,還可在課堂上開展小組競賽、搶答、評選操作能手,在課外開展興趣小組活動等形式,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前3分鐘微課堂”主題與內容的設計是立足于信息技術教材的本身,緊緊圍繞學生的同步學習而展開,力求通過教師、學生的慧眼來發現與彰顯信息技術在技能強化與思維訓練中的魅力,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為此,具體每一節微課堂的設計與使用時,要兼顧信息能力的培養,甚至可以跨學科整合知識與方法,使得“3分鐘的微課”融入到信息技術的“大課堂”之中。
“課前三分鐘”教學活動內容提前1節課告訴學生準備,按小組輪流進行講演或分析。要求學生課前要充分準備,課前思考的問題課堂發表,帶動整個探究學習的氛圍。如,在講word圖文混排時,讓事先布置的一個學生對陰影、三維效果、填充、自選圖形等提示一下,展示自己自學的成果。學生們憑著他們觀察想象,一定會做出一幅幅精彩紛呈的作品。
二、微課堂,促進學生的自主能力
自主能力是包括信息技術學科在內的所有學科都應該培養學生的一個重要能力。教育教學最高境界是“教是為了不教”。由于信息技術的普及,信息技術課堂在教師的引導下,可以放開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創作、自主展示。“課前3分鐘微課堂”的主要目的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設計、介紹在生活方面的體驗或者發表在學習上對某一知識、方法獨到見解。通過三分鐘的微課堂,展示學生的風采,樹立它們的自信心,煥發熱愛生活、求取真知的熱情,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使學生能夠以飽滿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學習中去,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切實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信息技術課堂上,學生自己動手,自主學習,并將自主學習的成果展示給同學們,這是一種有益的嘗試。微課堂最關鍵、最根本的衡量標準是學生的學習效果。如果學生用微課堂很快捷地掌握了知識,這個微課堂就是好的微課堂。因此微課堂評價時既要有教師的評價,但更要有學生的評價,要站在學生的角度,體現以學生為本,鼓勵學生自主創新的精神。
三、微課堂,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微課題時間短、主題明確、活潑輕松,符合初中生的年齡特點。微課堂的選題起點可以“低一點”,但需做到“新穎、簡約、趣味、潮流”,關鍵要在“深度”上做足文章,另一方面還需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既要做到強化學生的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又要強調合作互助,充分發揮學習小組的展示的作用,達到“人人都參與,人人都進步”的境界,多方位、多角度調動學生的感官,積極參與到課前3分鐘的微課堂之中,切實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一是提前布置,充分準備。每個課題提前一周布置,讓學生明確下周“課前3分鐘微課堂”的主題與相關內容,如布置展示的主題為:生活中的信息技術、信息技術高端人才推薦、網絡時代,我們應該如何自如生活,等等。二是不拘形式,加強指導,保證效率。一方面教師要在準備好的“微課堂”內容與方法上給予必要的指導,同時每個人的展示主體是個人,但加強組內合作,加強完善,確保微課堂的質量與效率。三是及時評價,做好點評。在微課堂結束時,在學生評價的基礎上,教師給予必要點評,點評需以表揚、鼓勵為主。四是組內成員的得分最終歸為小組得分,每月班級進行總結表彰。最后,教師將每一個學期的微課堂的資料裝訂成冊,形成校本微課堂教材。在微課堂的實踐中,學生的信息溝通、信息處理、人際交往、創新意識等都得到了有效鍛煉。
微課堂,改變了教師教的方式,也改變了學生的學的方式,創設了一個課前、課內、課外都很精彩的學習場。學生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可以充分展現自我的價值,鍛煉自身的素養,為適應未來的人才需要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