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錦
摘要:目的 探索門診婦科檢查室醫院感染潛在的風險,并針對其風險給予相應預防辦法。方法 通過對2015年5月~2016年1月我院發生醫院感染的56例患者臨床病例進行回顧與分析。結果 統計發現發生醫院感染有38例門診患者,18例為婦產科門診醫護人員,感染原因主要分為:醫護人員臨床造作不規范、檢查室環境不合格、醫療器械消毒不達標、醫療垃圾處理不當等原因。結論 對于門診婦科檢查室發生醫院感染的原因諸多,醫護人員應對其高度重視,應加強風險管控和責任意識,提升醫護人員職業素質和技能,同時應根據其潛在的風險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已達到降低發生醫院感染的可能性,提高臨床治療療效。
關鍵詞:門診檢查室;婦科;醫院感染;潛在風險;預防措施
醫院感染為患者醫院就診發生醫院獲得性感染[1],臨床將醫院感染分為患者獲得感染后在醫院發病和在出院后發病,排除患者在入院時或入院前已被感染處于潛伏期,而到醫院就診時發病,往往對于婦科門診主要采取婦科內診,這就導致婦產科檢查室是發生醫院感染的高危場所,若由于發生醫院感染可導致患者原有的病情加重或延長婦科疾病恢復,同時可加重醫患關系的緊張化[2],本文主要針對與門診婦科檢查室發生醫院感染的主要因素進行詳細分析和資料統計,并針對其發生因素給予相應的預防措施,進而提升臨床治療效果和患者的滿意度。現將報告闡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5月~2016年1月我院發生的醫院感染的56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并對其統計與分析,其中有門診患者38例,醫護人員18例,婦科門診檢查室共5張診床,平均每張床約11人次/d,其中患者分泌物檢查發現細菌性陰道炎患者19例,雜菌性陰道炎患者16例,霉菌性陰道炎患者12例,滴蟲性陰道炎患者9例,年齡在21~56歲,平均年齡為(41.8±4.82)歲。排除患者患有肝腎衰竭、代謝性、心腦血管性疾病,以免由于調查延誤患者治療疾病或加重患者疾病,同時告知患者參與本次調查的注意事項,并簽署相關的知情同意書。。
1.2調查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8.0軟件處理。采用t表示計數資料,%表示構成比。
2 結果
2.1發生醫院感染的感染因素 通過調查分析統計發現,發生醫院感染的56例臨床病例中,由于醫護人員不規范操作導致的有36例,檢查室環境不合格導致的有11例,醫療器械消毒不合格導致的有5例,由于醫療垃圾銷毀不及時導致的2例,其它因素導致的有2例,見表1。
2.2門診婦產科醫護人員發生醫院感染的主要因素 針對于18例醫護人員發生醫院感染分析發現主要感染因素為:自我保護意識薄弱、臨床操作技術不規范、醫療垃圾銷毀不及時等原因。
3 總結
3.1醫護人員不規范操作 由于初入醫院醫護人員對職業技能和責任心不強,導致對對臨床操作不規范,進而發生醫院感染。如臨床檢查時戴口罩時觸碰無菌面,連續操作時未重新更換手套,一次性醫療用品2次使用,導致患者和醫護人員發生醫院感染[3]。
3.2醫療器械消毒不合格 臨床檢查無菌包消毒不合格,導致細菌侵入發生醫院感染,如高壓和環氧乙烷物品未按照標準時間消毒,導致重復使用器械消毒不徹底導致病原體殘存。
3.3檢查室環境不合格 檢查室未按照規定定期消毒,導致患者發生呼吸道感染和陰道感染的可能,如未按時使用84消毒液擦拭操作臺;使用紫外線消毒空間病毒等均可導致患者發生醫院感染,這也導致醫護人員患醫院感染可能性提高。
3.4醫療垃圾銷毀不及時 醫療垃圾是病毒源頭,對醫院環境、醫護人員及就診患者均可造成威脅,尤其婦產科檢查室使用銳器和廢物較多,并且具有傳染性,若不及時銷毀垃圾極易造成醫院感染,同時也可刺傷員者和醫護人員,易造成由于糾紛。
3.5醫護人員風險防控意識差 醫護人員由于工作繁忙,導致對造成可能發生醫院感染的因素考慮不完全和工作疏忽,進而提高了自身和患者發生醫院感染的可能性。
4 預防辦法
4.1提高醫護人員的職業素質以及醫院感染的相關知識 對于婦科醫護人員應進行規范性、系統性、針對性的培訓,整體提高醫護人員的綜合素質,無論是業內知識還是醫院感染的知識,使醫護人員對發生醫院感染提高重視,并且應對于醫院感染相關知識進行定期考核,將考核成績與醫護人員個人績效掛鉤,促進醫護人員學習的積極性,以及對工作認真的熱情,杜絕發生醫院感染。
4.2健全婦產科檢查室感染管理制度 醫院應針對婦產科檢查室的特點健全感染管理制度,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和操作標準,從根源降低發生醫院感染的可能性,如醫療器械消毒標準、醫療器械使用器械管理制度、七步洗手法、快速消毒法、空氣消毒辦法、規范化無菌操作以及檢查使操作管理辦法等相關制度。
4.3提升風險防控意識 婦科檢查室發生醫院感染不僅降低患者的治療效果,同時會造成醫患關系緊張化,降低了患者臨床治療的滿意度。醫院應提高對醫院感染的重視,針對各科室的特點給予相應的預防辦法,降低各科室發生醫院感染的可能性,同時醫院也應給予個科室發放隔離衣、防護服等護具,避免由于接觸患者以及醫療垃圾發生醫護人員的醫院感染。
4.4細化婦產科檢查室監管工作 醫院應組織婦產科相關負責人成立醫院感染防控小組,有各檢查室負責人擔當組長,各組長與醫院聯合管理醫院感染工作,對各檢查室檢察院給予不定時、不定期、不定次數的進行臨床使用器械、一次性醫療用品以及檢查室消毒辦法的抽樣考核,同時回訪已發生醫院感染的患者,并且針對于發生醫院感染的患者進行臨床病例回顧和分析,制定科室內部的獎懲制度,使正確做法者獲得相應的獎勵,以及錯誤操作者應受到相應的懲罰。
4.5醫療垃圾的處理 醫院應制定醫療垃圾處理制度,將婦產科回收的銳器和傳染性垃圾及時運送銷毀,以免由于長期暴露或刺傷醫護人員和患者發生醫院感染[4]。
5 結論
醫院感染是對于醫院工作安全性的重要評價標準,對于醫院的臨床治療質量和整體聲譽有重要意義、近些年由于發生醫院感染的事件頻頻出現,導致臨床醫患關系緊張且患者對醫院的治療滿意度下降[5],而婦產科檢查室為婦產科流動和使用率較高的場所,這也是發生醫院感染做多的科室,醫院以及各科室負責人應完善醫院感染的管理制度、強化醫護人員對醫院感染的防控意識,提升醫護人員的綜合職業素質和技能,降低婦產科檢查室發生醫院感染的風險,提高患者臨床治療效果,融合醫患關系[6]。
參考文獻:
[1]李道蓮.門診婦科檢查室醫院感染潛在風險與預防[J].內蒙古中醫藥,2014,02:52.
[2]張鑫.醫院婦科門診患者潛在醫院感染危險因素管理措施[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3,08:794-795.
[3]胡蘭英,肖虹.預防婦科門診小手術醫院感染的護理體會[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3,11:160-161.
[4]李相穎,賀琴.婦科門診手術室醫院感染危險因素與防控策略[J]. 中醫藥管理雜志,2016,06:56-57.
[5]董衛國,陳靜,史登平.建立醫院感染風險評估機制預防控制醫院感染[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12:2865-2867.
[6]趙霞,王力紅,張京利,等.ICU醫院感染風險評估[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20):5016-5017.編輯/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