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霞
摘要:目的 探討分析股骨頸老年患者術后護理要點及術后康復鍛煉。方法 選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股骨頸老年患者82例,對患者的臨床護理以及術后康復鍛煉進行回顧性分析并對比分析患者術后護理及康復訓練前后的髖關節功能。結果 對比分析患者術后護理及康復訓練前后的髖關節功能。術后護理及康復訓練前患者的髖關節恢復率為75.60%明顯低于術后護理及康復訓練后患者的髖關節恢復率92.7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8.959,P<0.05)。結論 對股骨頸老年患者進行術后護理以及康復鍛煉能夠促進患者的關節功能恢復,保證患者生活質量,在臨床上值得推廣。
關鍵詞:股骨頸老年患者;術后護理要點;術后康復鍛煉
股骨頸老年患者的多見病癥是股骨頸骨折,其發病率是隨著年歲的增長而上升的。由于我國目前人口結構呈現老年化的趨勢,股骨頸老年患者的比例日益增加[1]。股骨頸骨折在臨床中存在股骨頭缺血壞死以及骨折不愈合的危險病癥。對股骨頸老年患者通常采用的是手術治療,并在術前、術后輔以有效的護理,在術后對患者進行康復鍛煉。有效的臨床護理以及康復鍛煉對患者的順利康復具有重要意義[2]。本文以82例股骨頸老年患者為研究對象,對股骨頸患者的臨床護理以及術后康復鍛煉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3年5月~2014年15月82例股骨頸老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經術后病理檢查確診為股骨頸骨折,采取髖關節置換手術。排除標準[3]:①智力或認知障礙及精神類疾病患者;②合并嚴重免疫系統疾病者;③嚴重器質性心臟病或心功能異常者。其中男45例,女37例,患者年齡50~76歲,平均(55.2±3.2)歲,患者文化程度:小學及初中31例,高中及以上51例;所有患者均知悉本組研究目的,被告知研究方法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1.2.1一般護理 在術前做好各項指標的檢查工作,醫護人員應積極與患者溝通交流,告知手術相關知識以及進行術前功能鍛煉。在術后嚴格控制患者體位,謹遵醫囑,保持患者平臥6~8 h,調整平臥姿勢[4]。對患者及家屬進行術后注意事項的講解。術后48 h之內對患者進行常規心電監護,定時檢查觀察患者的各項生理指標,例如意識狀態、心率、體溫、血壓等的變化。
1.2.2管道護理 由于術后患者常規保留術區負壓引流管、導尿管、吸氧管等相關管道[5]。在對患者進行術后護理時要注意采取管道護理。導尿管需要在患者術后24 h之內依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以及醫囑進行夾閉。鍛煉患者的膀胱收縮功能,對患者進行定時放尿,時間間隔為2~3 h。統計患者24 h的尿量,靜脈輸液量由此決定。為避免患者的腎功能損害以及尿道感染,導尿管需要在72 h內拔除[6]。對術區負壓引流管應做好引流器中引流液量以及顏色的記錄,保證引流管暢通,每間隔30 min進行一次引流管擠壓,方便掌握患者病情。
1.2.3疼痛護理 通常股骨頸老年患者在術后2~6 h會出現較劇烈的疼痛。因此,護理人員應對此作出及時的反應,依據患者的疼痛狀況以及醫生的囑咐進行相應的處理。由于術后疼痛刺激會造成患者的情緒以及血壓的波動、進食量減少、術后手術切口愈合變慢、手術效果受影響等,故而對患者進行疼痛處理要及時有效。可依據患者的疼痛狀況選擇進行肌注或是口服鎮靜劑、止痛藥的給予,疼痛嚴重患者可以采用鎮痛泵,但必須在48 h內進行拔除,以免引起其他并發癥狀。
1.2.4飲食護理 飲食護理對股骨頸患者的術后康復具有促進作用。由于老年患者的消化能力較差,對患者進行飲食護理通常提倡術后飲食清淡,進食高蛋白、高鈣、高熱量、高鋅、高鐵、低脂、低鹽等食物。依據患者的不同情況進食水果、時蔬,進行維生素的補充,促進手術切口愈合。對伴隨其它病癥的患者應進行特別飲食指導,例如糖尿病、高血壓患者應按照糖尿病飲食方式結合術后飲食注意事項進行專門的飲食指導。
1.2.5并發癥的預防以及護理 觀察患者的各項指標,對可能發生的并發癥進行相關的預防,可采取常規性預防藥物以及加強上述各個方面的護理工作。對發生并發癥的患者,依據患者的并發癥類型進行相應的處理。對深部靜脈血栓患者進行溶栓、抗凝治療。對壓瘡患者進行清潔皮膚、清潔床單、定時翻身的處理。對肺部感染患者進行床頭抬位、定時翻身拍背、鼓勵有效咳嗽、霧化處理以及抗生素的應用等護理措施。
1.3觀察指標 采用Harris評分對患者的髖關節功能進行評價[7],滿分100分,優良:≥90分,較好:80~89分,尚可:70~79分,差:<70分。
1.4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應用平均值±標準差(x±s),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康復訓練
向患者及其家屬普及康復訓練的重要性,依據患者病情結合醫囑對患者進行床上練習、站立練習以及行走練習[8]。練習過程中注意患者的可耐受情況、練習次數以及關節練習的標準姿勢。依據患者的病情進行科學的康復訓練時間、次數以及訓練量的安排,并結合患者的康復訓練過程中的病情發展對最初的康復訓練方法進行適當的改變。
3 結果
對比分析患者術后護理及康復訓練前后的髖關節功能。術后護理及康復訓練前患者的髖關節恢復率為75.60%明顯低于術后護理及康復訓練后患者的髖關節恢復率92.7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4 討論
股骨頸老年患者通過手術的方式能夠治療股骨頸骨折,但是在術后由于各種復雜原因會造成并發癥以及手術效果不佳的狀況,因此在手術治療的基礎上進行科學有效的護理以及康復訓練具有重要意義。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對比分析患者術后護理及康復訓練前后的髖關節功能。術后護理及康復訓練前患者的髖關節恢復率為75.60%明顯低于術后護理及康復訓練后患者的髖關節恢復率92.70%。
綜上所述,對股骨頸老年患者進行術后護理以及康復鍛煉能夠促進患者的關節功能恢復,保證患者生活質量,在臨床上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蘇媚菊.兩種不同術式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術后的康復護理[J].現代臨床護理,2010,09(7):24-25.
[2]紀艷芬.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老年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術后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4,07(34):44-46.
[3]褚彥青,許建發,王進,等.術前及術后康復訓練對腫瘤髖關節置換術患者的作用研究[J].河北醫藥,2015,07(30):1115-1117.
[4]李佳英.股骨頭置換術后護理體會[J].求醫問藥(下半月),2013,01(34):122.
[5]譚明玉.老年股骨頸骨折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內蒙古中醫藥,2013,04(34):137-138.
[6]張艷姿.股骨頸骨折患者的圍術期護理效果觀察[J].當代護士(專科版),2011,01(30):28-30.
[7]梁鳳嬌,郭璐瑜,梁秀兼.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術后72例康復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1,04(34):250-251.
[8]劉琪,張琦,王曉書,等.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78例圍術期護理[J].現代醫藥衛生,2015,01(30):131-133.
編輯/李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