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穎+常薇
摘要:目的 分析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下生殖道病原菌分布及培養藥敏結果,從而提供未足月胎膜早破抗感染治療的依據。方法 對鄂東醫療集團婦幼保健院2016年1月~12月進行診斷治療的孕28 w~34 w的單胎PPROM 600例患者下生殖道病原菌分布及培養藥敏結果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600例患者中,267例陰道病原體感染者中單一感染241例,100例細菌培養陽性,其中革蘭陽性球菌占25.31%,革蘭陰性桿菌占16.18%。60例真菌感染,64例支原體感染,7例衣原體感染,有26例混合感染。桿菌對所試藥物敏感率高,球菌在對氨芐西林、萬古霉素、左氧氟沙星、環丙沙星、紅霉素、均保持較高的敏感性,對慶大霉素敏感性較差,對四環素敏感性差。解脲脲原體對阿奇霉素、交沙霉素、加替沙星、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羅紅霉素敏感性均高,對紅霉素敏感性較差。人型支原體對加替沙星、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交沙霉素、羅紅霉素敏感性均高,對克林霉素敏感性較差。結論 利用試劑盒的檢測與藥敏試驗結果,制定針對性的抗感染治療方案,對陰道分泌物異常的PPROM患者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關鍵詞: PPROM;下生殖道分泌物;藥敏試驗
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PPROM)是指妊娠不滿37 w的胎膜早破,發生率為1%~3%,約占早產的30%~40%[1],是早產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證實PPROM與感染密切相關。本文隨機選擇2016年1月~12月在我院進行診斷治療的孕28 ~34 w的單胎PPROM 600例患者為調查研究對象,現研究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2016年1月~12月在我院進行診斷治療的孕28 ~34 w的單胎PPROM 600例患者為調查研究對象, 排除雙胎妊娠、胎兒畸形、孕期合并癥及并發癥。年齡19~40歲,平均(36.32±4.31)歲;孕次1~4次,平均(1.23±0.33)次;孕周28~34 w,平均(32.32±1.66)w。
1.2方法
1.2.1診斷標準 ①臨床癥狀和體征:孕婦主訴突然感覺陰道流液,有一陣水樣液體流出,以后有間斷或持續少量的陰道流液。少數孕婦僅感外陰較平日濕潤,窺陰器檢查見混有胎脂的羊水自子宮頸口流出,陰道檢查:陰道有液體流出。②輔助檢查: 陰道液PH值升高至7~7.5;陰道液涂片:取陰道液涂于玻片上,干燥后顯微鏡下觀察,出現羊齒狀結晶提示為羊水。
1.2.2檢查方法 選取3根無菌陰道棉拭子在患者陰道后穹窿及宮頸管采集陰道及宮頸分泌物,做白帶五聯檢、支原體衣原體培養加藥敏、細菌培養加藥敏,白帶五聯檢當天出結果可以篩查BV、霉菌、滴蟲,支原體藥敏試驗需2~3 d報告,衣原體當天報告,但不做藥敏,細菌培養要1 w報告。真菌不做藥敏試驗。
1.3統計學分析 研究所得到的數據采用SPSS19. 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
2.1病原菌分布 經統計,病原體感染267例,年齡20~29歲,均齡(25.12±3.89)歲;破膜28~34 w,平均時間(31.41±2.18)w。267例陰道病原體感染者中單一感染241例,包括61例革蘭陽性菌,占25.31%;39例革蘭陰性菌,占16.18%;7例衣原體感染(CT),占2.90%;64例支原體感染,占53.3%;60例霉菌感染,占24.89%。有26例混合感染,見表1。
2.2陰道分泌物細菌培養藥敏結果及支原體培養藥敏結果 真菌未行藥敏培養,見表2,表3。
3討論
據研究報道,在國內與美國,PPROM約占總分娩數的2.5%,約占總早產數的28.1%[2]。現代醫學越來越注意到治療未足月胎膜早破的重要性,胎膜早破是圍生期最常見的并發癥,可導致早產率、圍生兒病死率、宮內感染率及產褥感染率升高,可使孕產婦、胎兒和新生兒發生嚴重不良后果。PPROM的病因中感染是其主要原因。感染后宮頸與陰道穹窿部的微生物產生蛋白水解酶,水解胎膜的細胞外基質,降低組織的張力強度,使膠原纖維Ⅱ減少,膜的脆性增加,導致胎膜早破,感染的微生物內毒素也可誘導產生前列腺素,引起宮縮。
有學者研究發現最多宮內感染菌群為大腸埃希菌,其次為溶血性鏈球菌,再次為葡萄球菌,敏感抗生素依次為頭孢類、青霉素G、環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紅霉素、萬古霉素等[3]。本文結果顯示,胎膜早破患者下生殖道分泌物檢出的革蘭陰性菌依次為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檢出的陽性菌依次為糞腸球菌、B 型鏈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 真菌 60株 (24.89%); 支原體 64 株 (26.55%),以解脲脲原體為主; 衣原體 7株 (2.9%)。桿菌對所試藥物敏感率高,因為妊娠期用藥,需可根據藥敏結果選擇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 (FDA)妊娠期分類的 B 類藥物 (如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β-內酰胺酶抑制劑、氨曲南、美羅培南) 進行治療。球菌在對氨芐西林、萬古霉素、左氧氟沙星、環丙沙星、紅霉素、均保持較高的敏感性,對慶大霉素敏感性較差,對四環素敏感性差。結合妊娠期用藥,首選藥物為氨芐西林。以美國及北歐為首的發達國家中, B族鏈球菌幾乎成為圍生期感染中的首要致病菌,占圍生期感染的第一位[4]。B型鏈球菌是國際公認的導致嚴重圍生期感染的重要病原菌,是引起羊膜腔內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與早產、胎膜早破、晚期流產、產褥感染等有關,該菌定居于婦女生殖道,能導致新生兒感染,是新生兒肺炎、敗血癥和腦膜炎的常見致病菌。歐美國家已有充分的臨床數據并實施了完善的圍生期 GBS 篩查及防治策略,改善了圍生期母兒預后。我院的 B 型鏈球菌檢出率為 3.31%,對氨芐西林、萬古霉素敏感性高,但對紅霉素等敏感性差。本研究結果表明,支原體感染占 26.55%,解脲脲原體對阿奇霉素、交沙霉素、加替沙星、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羅紅霉素敏感性均高,對紅霉素敏感性較差。人型支原體對加替沙星、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交沙霉素、羅紅霉素敏感性均高,對克林霉素敏感性較差,可選擇美國 FDA妊娠期分類的 B 類藥物 (如大環內酯類的阿奇霉素)進行治療。本研究結果顯示,衣原體感染率為 2.90%,衣原體感染孕婦首選治療藥物為紅霉素,備選阿奇霉素。本次研究中未對真菌感染病株進行藥敏實驗。
2015年胎膜早破診斷與治療指南推薦胎膜早破抗生素預防性中建議[5]:給與氨芐青霉素和紅霉素聯合使用,青霉素過敏孕婦,口服紅霉素。本研究中發現桿菌對頭孢類、氨芐西林均敏感,球菌對氨芐西林、紅霉素敏感,支原體對阿奇霉素、交沙霉素敏感。各種病原菌對抗生素的敏感性各不相同,培養結果出來之前可以按指南推薦用藥。研究表明:在試劑盒檢測與藥敏試驗結果的指導下,個性化治療PPROM患者能有效殺滅病菌,維持胎膜以及陰道內菌群微生態[6]的平衡,使因病原體感染帶來的影響最小化。因為妊娠期用藥的特殊性,臨床醫生應對PPROM孕婦及時進行采樣及培養,根據培養結果選擇合適抗生素,有效防治母兒感染,也防止抗生素的濫用。
參考文獻:
[1]劉興會,漆洪波.難產[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169
[2]《中華婦產科學》[J].中國臨床醫生,2014,05:95.
[3]孫瑜,陳倩,邊旭明.北京七家三甲醫院宮內感染病例分析[J].中國圍產醫學雜志,2009,12(5):342
[4]何國才,白清,李高.妊娠晚期孕婦B族鏈球菌感染的研究狀況[J]. 醫學綜述,2012,18(14):2255-2257.
[5]時春艷,漆洪波,楊慧霞,等.胎膜早破的診斷與處理指南[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5,01:3-8
[6]邵芳,賈嵐,路宗林,等. 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陰道菌群微生態的分析[J].中華產科急救電子雜志,2014,01:56-59.
編輯/李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