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喜紅
摘要:目的 HPLC及UV測定阿莫西林膠囊的含量對比。方法 高效液相色譜法選擇色譜柱為Agilent C18(4.6×250 mm,5 μm), 流動相為0.05 mol/L磷酸二氫鉀溶液(pH=5)-乙 腈 (97.5:2.5),流速為1.0 ml/min,檢測波長為254 nm,紫外法選擇254 nm波長測定含量。結果 HPLC法中阿莫西林在2.56 ~56.15ug/ml范圍內線性關系良好,回歸方程:Y=65257X-3244531(r=0.9996),加樣回收率平均值為100.68%,RSD 1.7%。結論 HPLC法對比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阿莫西林含量更為準確,重復性高,專屬性強
關鍵詞:阿莫西林;高效液相色譜法;紫外分光光度法
阿莫西林因其耐酸、口服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等特點,使其在臨床上深受醫生和患者的厚愛[1]。2015版藥典中推薦使用高效液相色譜法來分析本品[2],但相對來說紫外分光光度法儀器設備要求簡單,檢測時間快捷,該法是否可以作為本品基層藥物監測的備選方法值得考察。本文由此出發,對比分析高效液相及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阿莫西林含量。
1臨床資料
島津 LC-2010CHT 型高效液相色譜儀;島津UV-2450型紫外分光光度計;乙腈由霍尼韋爾貿易(上海)有限公司提供,為色譜醇;氫氧化鉀、磷酸二氫鉀、N-溴代丁二酰亞胺均為色譜純;阿莫西林對照品(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批號:130409-201011,純度85.80%);阿莫西林膠囊(武漢健民集團隨州藥業有限公司)。
2實驗方法
2.1高效液相色譜法
2.1.1色譜條件[2] 色譜柱選擇Agilent C18 (250 mm×4.6 mm,5 μm),流動相:0.05 mol/L磷酸二氫鉀溶液 (用 2 mol/LKOH調節pH值5.0)-乙 腈 (97.5:2.5),檢測波長:254 nm, 進樣量10 μl,1.0 ml/min流速,柱溫為室溫(25℃)。
2.1.2溶液的制備
2.1.2.1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10顆阿莫西林膠囊,混合均勻,采用十萬分位天平精密稱定0.100g供試品,轉移入50 ml容量瓶中,加入20 ml流動相后,震蕩至澄清,加流動相至對應刻度后,用0.2 μm有機濾膜過濾,取續濾液待用。
2.1.2.2對照品溶液制備 用十萬分位天平精密稱取11.23mg阿莫西林對照品,轉移入100 ml容量瓶中,加流動相稀釋至刻度,搖勻至澄清即得。
2.1.3高效液相色譜法
2.1.3.1精密度試驗 于“2.1.1” 項色譜條件下,取對照品溶液重復進樣(n=6),進樣量均為10 μl,測定每次峰面積,結合所得數據計算RSD,結果RSD=1.6%<2.0%,達到藥典規定,提示本法精密度良好。
2.1.3.2重復性試驗 取同批次供試品6份,根據“2.1.2.1”項下供試品制備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采用“2.1.1” 項色譜條件,每份樣品進樣10 μl,采集每次峰面積,結合所得數據計算RSD,結果RSD=1.4%<2.0%,達到藥典規定,提示本法重復性良好。
2.1.3.3穩定性試驗 于0h、4h、8h、12h、24h取“2.1.2.1”項供試品溶液,采用“2.1.1”項色譜條件,測定不同時間點的色譜峰面積,結合所得峰面積計算不同時間供試品濃度變化,結果RSD=1.3%<2.0%,達到藥典規定,提示供試品在24 h內較為穩定。
2.1.3.4回收率考察 采用5 ml移液管精密量取5 ml “2.1.2.1”項供試液(n=3),保存至3個錐形瓶內,依次加阿莫西林對照品2.42mg、5.87和10.29mg,混合均勻后取續濾液,進樣10 μl,測定對應樣品的峰面積,結合所得濃度計算回收率,所得回收率分別為:100.93%、100.62%和100.48%,平均100.68%,RSD 1.7%<2.0%,達到藥典規定。
2.1.4 線性關系考察 采用對應刻度移液管分別量取“2.1.2.2”下對照品溶液0.20 ml、0.50 ml、0.80 ml、1 ml、2 ml、5 ml于10 ml容量瓶中,加流動相至刻度,搖勻,用0.2 um有機濾膜過濾,取對應續濾液即為系列標準溶液。采用“2.1.1” 項色譜條件,進樣10 ul,測定系列標準溶液色譜峰面積,并以峰面積為橫坐標和濃度縱坐標繪制標準曲線,得到方程為:Y =65257X-3244531(r=0.9996),提示,阿莫西林濃度在2.56~56.15ug/ml范圍內與峰面積存在良好的線性關系。
2.2紫外分光光度法 參考文獻[3],平行精密稱取3份阿莫西林膠囊,每份約0.1 g,置于100 ml容量瓶,加水溶解搖勻至澄清后,補充至刻度,精密量取上述溶液5 ml,稀釋一倍后再精密量取該液1.0 ml,加入0.1 mol/L NaoH1.0 ml及0.05% NBS(N-溴代丁二酰亞胺)1.0 ml,加蒸餾水稀釋至5 ml配成檢測液,另以0.1 mol/L NaOH及0.05% NBS(N-溴代丁二酰亞胺)等體積混合溶液為空白對照于385 nm波長處測定吸光度;精密取對照品10.23 mg同上法制備不同濃度溶液,測定吸光度,并以吸光度對其濃度進行線性回歸,得到線性方程為: Y =23252X-42431,(r=0.9994),結果表明,阿莫西林濃度在2.56~56.15ug/ml范圍內與吸光度存在較好線性關系。參考“2.1.3.1- 2.1.3.4”項過程并結合藥典,對紫外分光光度法進行精密度、重復性、穩定性、回收率實驗,結果上述RSD均<2%,與藥典標準相符。
2.3樣品中阿莫西林含量測定 結合上述檢測條件,分別測定阿莫西林對照品溶液與3批阿莫西林膠囊供試品溶液(取供試品0.1 g),高效液相色譜法及紫外分光光度法均采用自身對照法對供試品內含有的阿莫西林含量進行測定。
3結果
結果顯示,高效液相法測定阿莫西林膠囊中阿莫西林平均含量(與標識量比較)為(100.49±0.14)%,而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的平均含量為(101.55±0.47)%,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4討論
由本文結果,HPLC方法測得的阿莫西林含量低于UV方法(P<0.05),且該法測得量更為接近樣品標示含量,分析原因主要是:不同物質在固定相和流動相的分配系數不同,以至通過色譜柱后,溶液中不同性質的物質得以分開,進而將阿莫西林制備過程中的有關物質、雜質等干擾有效分離,而UV法沒有上述作用,故而HPLC法更為準確。
綜上所述,高效液相法及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阿莫西林含量的方法準確性高、精密度好、重現性和相關性均符合相關要求,但高效液相所測結果更接近藥物真實含量,建議考慮此種方式來測定阿莫西林膠囊中阿莫西林含量。
參考文獻:
[1]陳宏,陳友存,程樂華,等.HPLC測定阿莫西林膠囊中的有效成分[J].光譜實驗室,2013,30(6):2733-2736.
[2]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二部)[S].北京: 化學工業出版社,2015.566-567.
[3]盧海波,李航,楊蓮芝.紫外分光光度法快速測定阿莫西林含量[J].四川醫學,2000,21(4):344-344.編輯/李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