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凌莉
摘要:目的 探討超聲在產前診斷胎盤血管前置中的應用價值及臨床意義。方法 選擇2014年1月~2016年1月來我院行產前超聲檢查的胎兒8254例作為研究對象,常規產前篩查的同時,對胎盤臍帶入口進行多方位掃查,對照引產或活產胎兒標本,對診斷血管前置的圖像及胎兒結局進行分析總結。結果 10例產前超聲診斷出的胎盤血管前置產后病理確證9例(中孕期7例,晚孕期2例);對產前檢出的10例胎盤血管前置病例臨產時行剖宮術,無圍產期死亡病例;誤診1例,產后證實為合并帆狀臍帶入口。結論 胎盤異常是胎盤血管前置的高危因素,在中晚孕期進行產前超聲檢查能夠及時對血管前置進行排查、干預,能有效避免不良妊娠結局,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超聲;產前診斷;胎盤血管前置
血管前置多由胎兒絨毛發育異常導致,指部分臍血管走行于胎膜間,位于胎兒先露部前方接近宮頸內口或跨越宮頸內口[1]。血管前置發病率僅有0.01%~0.08%,但卻具有極高的危險性,血管前置易并發胎盤植入,胎兒經陰道分娩時沒有臍帶及胎盤組織的保護,極易造成血管破裂,因而使大出血風險極大增強,進而導致休克、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嚴重時甚至會引發圍產期胎兒死亡,故被稱為“胎兒殺手”[2,3]。如在產前能做到及早診斷,可在臨產前選擇剖宮產以避免胎盤前置導致的不良妊娠結局。在此次研究中,我們選擇來我院行產前超聲檢查的胎兒8254例作為研究對象,考察超聲診斷胎盤前置中的應用價值,取得了較好結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月~2016年1月至我院行產前診斷的胎兒8254例,其中單胎8012例,雙胎242例。胎兒經產后病理診斷證實有血管前置9例,孕婦年齡19~42歲,平均年齡(28.9±3.5)歲,產前超聲診斷時胎兒孕周19~36 w,平均(26.3±2.8)w。產前超聲診斷孕婦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采用PHILIPS 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聲儀對孕婦經腹/會陰超聲檢查,應用凸陣探頭,將探頭頻率維持在3.5~5.0 MHz,選擇胎兒檢查模式,對胎兒結構及其附屬物采取常規檢查的方法。對宮頸內口矢狀切面及胎盤臍帶插入點切面兩個產前篩查血管檢查的重要切面進行重點檢查,注意觀察胎盤的附著位置、形態及數目,注意胎盤臍帶插入點的位置。判斷胎盤與宮頸內口的關系,有無低位,有無副胎盤、帆狀胎盤及分葉狀胎盤;觀察臍帶血管的走向,有無帆狀附著及邊緣插入情況;觀察宮頸內口位置有無血管一場行走,若二維聲像顯示不清晰,需對多普勒進行疊加以提高顯示率,也可借助多普勒頻譜進一步診斷。若經腹顯示仍不清晰,應在征得孕婦同意后,將探頭置于孕婦會陰部獲取宮頸矢狀切面。對診斷為血管前置的胎兒,根據胎盤分葉數目分為單葉胎盤及多葉胎盤。
1.3隨訪 對納入篩查的所有病例進行隨訪,明確胎兒出生后的胎盤情況,結合病理診斷的血管前置病例對病例聲像圖及病歷資料進行對比分析,并對血管前置產前超聲診斷聲像圖與妊娠結局兩者的關系進行總結。
2 結果
2.1一般資料 此次研究中,胎兒產前超聲診斷為血管前置共10例,其中9例經最終病理診斷確證,胎盤血管前置發生率約為0.11%(9/8254)。9例血管前置胎兒均為單胎妊娠,有1例胎盤位于前壁,4例胎盤位于后壁,剩余4例胎盤分布較為廣泛,位于前、后、側壁等位置。但仍有1例病例被誤診,診斷正確率為90.00%(9/10),中孕期診斷出7例(70.00%,7/10),晚孕期診斷出2例(20.00%,2/20)。產前超聲診斷發現有3例合并低置胎盤,1例合并分葉胎盤,5例合并帆狀臍帶入口。根據胎盤分葉數目有8例胎兒為單葉胎盤,1例胎兒為多葉胎盤。
2.2妊娠結局 產前超聲檢查診斷為血管前置的10例胎兒均經剖宮術進行生產,其中9例被病理檢查證實,1例誤診。10例胎兒的分娩孕周為35~37 w,平均為(36.6±1.2)w,無病例發生圍產期死亡。
3 討論
臍帶附著于胎膜上者稱帆狀胎盤。如胎膜上的血管通過子宮下段或越過子宮頸內口時,處于胎先露之前稱血管前置。血管前置指胎膜血管位于胎兒先露前方跨越宮頸內口或接近宮頸內口,文獻報道該病發生率為0.01%~0.08%[4]。附著在胎膜上的血管被周圍的膠原纖維固定在平滑絨毛膜上,外周無華通膠保護,即使不是前置血管亦易發生破裂。出血可發生在妊娠各個時期,但如位于胎膜先露上方,孕期及分娩期血管受壓及破裂的機會較少,對胎兒多無害。當胎先露下降壓迫前置的血管時,胎兒循環受阻而使之缺血、缺氧,發生胎兒官內窘迫;如前置血管斷裂則胎兒因失血而死亡,故對胎兒危害極大。
在本次研究中,共選取了8254例產前超聲檢查的胎兒,有9例經產后病理確證,胎盤血管前置發生率為0.11%,略高于文獻報道的值。血管前置主要的高危因素為低置胎盤、副胎盤、帆狀胎盤及雙葉胎盤,在所有血管前置病例中占據89.00%,其他包括多胎妊娠、試管嬰兒等,多與絨毛發育異常相關[5]。在此次研究中,產前超聲檢查發現有5例胎兒合并帆狀臍帶入口,有3例合并低置胎盤,1例合并分葉胎盤,與文獻報道的高危因素一致。此外,產后病理確診的9例血管前置胎兒均存在清宮或宮腔鏡等宮腔操作室,但是否宮腔操作會引發絨毛異常有待進一步考察確證。
血管前置產前無明顯臨床表現,且其二維聲像圖因不具典型性,因而難以發現,在臨床上應建立系統的篩查方法對其及早檢出。血管前置引起的陰道出血多為孕晚期無痛性出血或破膜后出血,常誤診為前置胎盤或見紅較多,因前置胎盤出血多來自于母體而不是胎兒,故對胎兒威脅不大,除非母體休克時,對胎兒才有危害。不像血管前置者,即使少量陰道出血也會使胎心音發生變化。有文獻報道,中孕期是檢出胎盤前置的較佳時期,早孕期由于胎兒體積小,難以顯示,晚孕期有因胎兒、羊水阻擋亦難以顯示[6]。本研究中的誤診病例即為晚孕期首次來我院檢查,孕婦腹壁脂肪層厚,后被證實胎兒為帆狀胎盤。此外,血管前置不合并胎兒其他機型,但易合并胎盤形態異常臍動脈異常多與妊娠不良結局有一定相關性[7]。
綜上所述,產前超聲檢查胎盤臍帶入口及宮頸內口,在中孕期進行產前超聲檢查能夠及時對血管前置進行盡早排查、干預,能有效避免不良妊娠結局,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郭蓉,張雯娟.前置胎盤并發胎盤植入中產前超聲診斷分析[J].醫學綜述,2015,21(1):169-171.
[2]黃笑英,陳蘭芳.彩色多普勒超聲在產前診斷胎盤血管前置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藥指南,2015,12(6):179-180.
[3]郭艷霞,肖珍,尚寧,等.血管前置的產前超聲診斷[J].中華產科急救電子雜志,2015(1):56-60.
[4]張瑋.彩色多普勒超聲在產前診斷血管前置中的應用[J].中國中西醫結合影像學雜志,2015(3):287-289.
[5]鄭宏,楊淑琳,史家蓉,等.產前超聲檢查診斷臍血管前置的臨床應用價值[J].西部醫學,2015(09):1397-1398.
[6]黃田田,劉慧,向紅.產前超聲征象評分對前置胎盤合并胎盤植入的診斷價值[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6(02):160-163.
[7]顧莉莉,姜凡,解翔,等.產前超聲在診斷血管前置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安徽醫學,2016(01):50-52.
編輯/王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