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就以為這太陽能可以做飯、燒水,誰承想還能賣電賺錢啊!”這是山東省沂南縣岸堤鎮興旺社區64歲的貧困戶胡茂銀做夢也想不到的事。
從熟悉的太陽能熱水器到陌生的光伏發電,山東沂南正在向天空要能源,向太陽要效益。
沂南縣位于沂蒙山區腹地,是革命老區縣、沂蒙精神的主要發源地、“智圣”諸葛亮的故里、“沂蒙紅嫂”的家鄉。總面積1706平方公里,有296個行政村91萬人,現有貧困戶3萬戶、貧困人口5.1萬人,省定重點貧困村50個。光伏發電進入沂南,為沂南脫貧攻堅趟出了一條新路。
從無到有
為有效解決無勞動能力貧困戶的脫貧問題,沂南縣把光伏扶貧作為產業扶貧的重點方向之一。縣里在岸堤鎮興旺莊、雙堠鎮和平、馬牧池鄉桃花峪3個村,開展了單戶式、村集體式、合作社式等光伏扶貧試點工作,探索切實可行的機制模式。
“這個‘小電站啥也不用管,一個月能發300多度電。”2016年9月28日中午,家住興旺社區的貧困戶胡茂銀抬手指著屋頂上的一排太陽能板高興地說。這片大約17平米的電池板,功率3千瓦,按照現行0.98元/度的電價補貼政策來算,一年可以為老胡賺來3000多元。
據了解,興旺社區在光伏發電設施建設中,由貧困戶用土地、林權證書等作擔保,用發電設施和收益作抵押,從農發行貸來資金,由力諾集團進行統一建設維護。貸款前兩年無須還本,政府貼息,第三年開始還本還息,分15年還清。
通過試點沂南發現,貧困戶安裝光伏項目,存在著電網接入難、管理維護難、產權歸屬難、投入大融資難等實際困難,這讓看起來挺好的光伏發電要想真正在沂南貧困戶家里立足變得十分不易。
既然推廣不易,沂南轉變了鼓勵個人和村集體安裝光伏發電的思路,他們決定由 “政府集中安裝、集體統一管理、收益精準到戶”。縣里聘請省電力設計院編制了《沂南縣光伏扶貧項目實施規劃》,規劃建設單村電站139處,聯村電站20處,總規模44.9MW,總投資3.1億元,解決12000戶無勞動能力貧困戶脫貧問題。項目分兩期實施:一期工程15MW,覆蓋50個省定貧困村,為每個貧困村平均安裝200KW的光伏項目,年均純收益15萬元。目前,一期工程已經完成。二期29.9MW,每個村安裝150—200KW,年均純收益10萬元以上,實現全縣296個行政村全覆蓋,解決“插花村”貧困戶脫貧問題。
一場光伏發電脫貧攻堅戰,在沂蒙革命老區打響。
從點到片
東鐵峪村條件優越,村北山坡有70畝連片未利用地,地形舒緩,沒有遮擋,日照時間長,距離變電站較近,發電上網有保障,適合連片安裝地面光伏電站。
縣光伏扶貧公司經過實地查勘論證,確定在東鐵峪村安裝聯村電站。利用農發行政策性長期優惠貸款,投資1400萬元集中安裝了2兆瓦的光伏扶貧聯村電站。全電量上網,國家給予補貼后,年均收益150萬元。項目覆蓋周邊13個村無勞動能力貧困戶669戶、953人。2016年10月份項目并網發電后,預計村年收益不低于10萬元。聯村電站管理維護方便,村里的1至2名較為專業的電工就能完成日常的管理和維護,節約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為了使更多村莊和村民能夠享受到光伏發電帶來的實惠。縣里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方式,由縣財政成立沂南縣富農光伏發電有限責任公司作為項目實施主體,承接國家農發行長期政策性貸款,統一組織招標安裝和運營管理。同時,向國務院扶貧辦、國家能源局和國家農發行申請爭取安裝規模和長期貸款。目前,已獲得國家農發行首筆光伏扶貧專項貸款1億元。光伏公司與中標企業、供電公司、村集體簽訂規范協議,明確資產歸公司所有,確保項目的整體推進和長期資產收益,實現光伏扶貧資金效益的最大化,做到了貧困戶零投入、純收益。
在運維管理上,沂南通過公開招標選擇專業的光伏企業對光伏電站進行業務托管,托管費用按照0.02元/度的標準從發電收入中計提,不足部分由縣財政兜底,確保專業的事由專人來負責。同時,建立了視頻監控平臺和數據運行管理平臺,可以實時監測掌握每處電站的安全運行狀況、維護管理情況及發電信息等,確保電站穩定運行。
以東鐵峪村為例,村里共安裝了200千瓦,年均收益15萬元。2016年收益達3.75萬元,全部用于無勞動能力貧困人口脫貧增收,結合貧困人口的貧困程度分2檔進行補助,村里根據貧困人口的身體狀況和意愿,通過扶貧理事會參與研究,設立了12類村級公益服務活動崗位,年崗位補助從360元到960元四個檔次,年人均收入460元。村里還引導受益貧困戶力所能及地參加村里公益服務活動,確保收益分配的公平合理,精準到戶、到人,確保2016年全村80%以上的貧困戶實現脫貧。
為保證光伏發電的可持續運行,在收益分配上,沂南制定了《光伏項目收益分配管理辦法》,收益的60%分給貧困戶,40%作為村集體收入。分配方案由村級組織制定,扶貧理事會發揮監督作用,根據貧困程度,分2-3檔進行補助,經公示后,由富農公司通過“惠農一卡通”按季度精準發放到戶。同時,對受益對象實施動態管理,建立了貧困戶退出和納入機制,并在村內設置了治安維護、保潔員、五保戶服務等公益性崗位,讓受益貧困戶從事力所能及的工作,不白拿待遇,確保光伏收益始終用于扶貧,長期發揮作用。
截至2016年底,全縣已安裝完成光伏電站15兆瓦,其中單村電站10個,聯村電站5個。完成并網8個單村電站435千瓦,發電收益96209元,其中村集體收益33435元,貧困戶收益83587元。8個重點貧困村429戶無勞動能力貧困戶全部精準發放到位。
此外,在加快推進電站建設的同時,沂南縣堅持“光伏+”的發展理念,拓展光伏輻射領域范圍,推進光伏發電和農業產業融合發展。東鐵峪村在聯村電站下方種植牧草,與當地養殖業有效對接,每年為村集體增收1.3萬元。在力諾光伏電站組件下方種植丹參、黃芩、甘草、皂角等耐旱喜陰的中草藥600畝,每年可實現產值570萬元。既有效利用土地資源增加收益,又涵養水源、封沙固土,綜合效益較為明顯。
光伏一建,收益就來,省心省力,讓沂蒙老區的鄉親們心里越來越亮堂。
(供稿單位:國務院扶貧辦開發指導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