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小兵
龍安柚是四川省廣安土生土長的水果,上世紀80年代從廣安區龍安鄉兩棵百年老柚樹選育而來,2008年獲準成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上世紀90年代以來,廣安區大力推廣種植,目前共發展近2萬公頃。僅廣安區龍安鄉的群策村就有近60公頃,年產柚子60余萬個,可謂是家家戶戶都種柚子。
但龍安柚保質期短,采摘后,常溫下保存僅半個月左右,柚子的味道就開始變化。該區又缺乏一家深加工企業,每年到了龍安柚采摘季節,銷售就成了果農們的難題。那些年,好端端的柚子賣不出去爛在家里和地里的現象時有發生,果農心痛,干部也發愁。
為改變現狀,近年來,廣安區一直摸索銷售渠道,2016年,通過“互聯網+”找到了一條銷售之路,初步形成了“政府+平臺+企業”的電商扶貧模式,讓龍安柚走出深巷,成為香餑餑。
他們首先開展的工作是培養電商帶頭人。2015年,廣安區被省上納入電商進農村示范區,省級財政投入500萬元資金,承辦企業投入資金600萬元,區本級匹配50萬元,用于在全區建設農村電商體系,建成2個運營體驗中心,4個鄉鎮片區服務中心,5個電商示范村,91個村級電商服務站,1個區級物流倉儲中心,4個片區物流倉儲配送站,開展電子商務知識及操作培訓1萬余人次。全區農村電商體系基本建成,其中群策村依托龍安柚產業種植基地優勢,建成了全區的電商示范村,建成三個村級電商服務站,培養了一批以村干部、返鄉青年為主的電商帶頭人。
其次是利用活動做宣傳,擴大品牌知名度。每年的十一月是龍安柚的采摘季節,為促進龍安柚銷售,2016年廣安區在11月2日舉辦了以“魅力廣安 柚惑無限”為主題的廣安區第三屆龍安柚旅游文化節,以節為媒,有效激活了鄉村旅游市場,廣安的民俗文化和旅游特色由此傳播開來。同時,組織龍安柚參加農博會、西博會、貧困地區農特產品展,廣安金寶利公司在郵樂網開展了“雙十一”秒殺等活動,使龍安柚這一地理標志產品知名度大幅提升。
借助電商平臺,柚子走出巷子、闖入市場。廣安區部分先發展起來的電商帶頭人,在龍安柚采摘前期,就入駐各電商、網商平臺銷售龍安柚,如群策柚園、金寶利、富康公司、西歐食品商貿、青橙農品、麻辣農夫、糖糖家農品、大學生士兵回鄉創業店等一大批企業、組織和個人分別在微店、郵樂、淘寶、中國網庫等銷售平臺銷售龍安柚,對部分客戶定向推送;群策村建立二維碼追溯體系,從開花、梳果、施肥、采摘整個過程進行追溯;同時區郵政公司對龍安柚包裝統一設計,并為網絡銷售的龍安柚免費提供包裝,樹立統一的品牌形象,使龍安柚線上線下銷售市場不斷拓展,銷售價格不斷上升,其中特級果4個一箱加運費可賣到119元,優級果4個一箱加運費也可賣到79元。截止目前,龍安鄉群策村通過線上共銷售龍安柚5000余件,銷售金額達60余萬元,給這個小小的村莊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收益,家家戶戶樂開了花。
市場有了,廣安人又重新審視產品的價值。他們根據市場定價值,倒逼標準化種植和管理。廣安區全區種植1.6萬多公頃龍安柚,年產10萬噸,產值達4.5億元。目前,各鎮雖說成立了協會,但協會管理比較松散,對龍安柚的種植管理還是一家一戶為主,標準化種植、管理跟不上,柚子的大小和口味差別較大,致使龍安柚在果園采摘時,好的單個能賣12元以上,差的1元一個也無人問津。品質的參差不齊,影響了產品的整體競爭力。
為此,廣安從生產源頭便開始進行標準化改造,對果農開展技術培訓,對產品進行細分等級,并采取標準化包裝、運輸和銷售,通過二維碼等技術記錄整個產銷流程。曾經愁銷的龍安柚,正在走向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信息化、利潤最大化的快車道。
(作者單位:四川省廣安區委報道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