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欣榮
產業扶貧是中國特色扶貧開發的重要特征。習近平總書記始終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主要舉措,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我們要深刻領會,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務實的作風貫徹落實。
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產業扶貧重要
論述,努力提高產業扶貧、精準脫貧工作
的自覺和能力
(一)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地方必須有產業,有勞動能力,內外結合才能發展”“要脫貧也要致富,產業扶貧至關重要。”2016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固原考察時強調,“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把培育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習近平總書記對產業扶貧重要性的思想和要求一以貫之。我們各級干部要深刻理解,在脫貧攻堅中把產業扶貧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實通過產業發展提高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保證脫貧效果的可持續性,避免貧困戶短期內收入得到增加、長期卻沒有產業支撐持續增收的現象。
(二)產業扶貧要因戶因人施策
2012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阜平考察時指出,“幫助困難鄉親脫貧致富要有針對性,要一家一戶摸情況,張家長、李家短都要做到心中有數。”2015年,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又強調,“做到一戶一本臺賬、一戶一個脫貧計劃、一戶一套幫扶措施,倒排工期,不落一人。”產業扶貧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我們必須把精準理念落細落小落實,決不能簡單地以增加多少產值、帶來多少稅收作為產業發展的衡量標準,而是要讓產業發展效益真正落到貧困戶身上,讓他們有持續穩定的收入來源。
(三)產業扶貧要找準路子突出特色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工作時指出:“欠發達地區抓發展,更要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做好特色文章,實現差異競爭、錯位發展。”2016年4月,在安徽金寨考察時提出,“產業要適應發展需要,因地制宜、創新完善。”俗話講,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我們要按照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立足貧困地區資源稟賦和國內外市場需求,培育差異化比較優勢,生產適銷對路的農產品,避免一哄而上、同質競爭。要按照全產業鏈的理念發展壯大新產業、新業態,發揮一二三產業融合的乘數效應,拓寬貧困戶增收和就業渠道。
(四)產業扶貧要發揮新型經營主體引領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指出,“發展現代農業、推廣良種良法、開發特色產業,需要一定經營規模,也需要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引領,也不是隨便一家一戶就能干得了的。”在寧夏考察時強調,“當地企業在加快自身發展的同時,也要在產業扶貧過程中發揮好推動作用”。新型經營主體是小生產和大市場的紐帶,是促進產業扶貧提高效率、降低風險的重要保障。各地要把產業扶貧的著力點放在打造有帶動脫貧能力的新型經營主體上,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完善產業帶貧機制,把能否帶動貧困戶精準受益作為扶持新型經營主體的必備條件。
(五)產業扶貧要堅持綠色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2015年3月,在陜甘寧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座談會上指出,“要堅決守住生態紅線,不斷涵養生態資源,盡可能減少對自然環境的損害,絕不干毀祖傳家業、斷子孫后路的蠢事。”各地要牢記總書記的鄭重提醒,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既要打好生態綠色牌、做足山水文章,讓綠水青山充分發揮經濟社會效益;又要尊重自然、尊重規律,堅決不選破壞資源和環境的產業,堅決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六)產業扶貧要注重激發內生動力
201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省阜平縣考察扶貧開發工作時強調,“要堅定信心,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2013年11月,在湖南考察時強調,“脫貧致富貴在立志”。針對“有的人發展產業不積極,爭當低保戶倒是很積極”“靠著墻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現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要養懶漢”“地方貧困,觀念不能貧困”。我們要把產業扶貧的著力點放在培育貧困戶自我發展能力上,堅持貧困群眾的主體地位,幫助貧困群眾擺脫思想貧困、意識貧困,激發貧困群眾的信心和斗志,讓貧困群眾心熱起來,身動起來,靠自己雙手擺脫貧困。
二、以習近平總書記產業扶貧的重要論述
為指導,認真總結各地產業扶貧的好經驗,
科學務實地推進產業扶貧、精準脫貧工作
(一)產業扶貧,市縣是關鍵
產業扶貧要注重發揮市縣黨委政府在產業扶貧中的主體作用,統籌使用各種扶貧資源,協同發力。郡縣治、天下安,縣一級處在承上啟下的關鍵環節,是脫貧攻堅的 “一線指揮部”。
按照中央要求,脫貧攻堅實行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縣級黨委和政府承擔主體責任,書記和縣長是第一責任人,要做好進度安排、項目落地、資金使用、人力調配、推進實施等工作。
對貧困縣來說,脫貧攻堅是最大的發展機遇,如果產業扶貧搞好了,就能推動縣域經濟加快發展,就很有可能實現彎道超車,讓老百姓生活越來越有奔頭。
(二)產業扶貧,選準用好優勢是根本
一個地區、一個產業的發展,必須要發揮比較優勢。要緊扣“優勢”做文章,尊重自然規律,立足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地選擇具有比較優勢的特色產業,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強”。
要緊緊依托資源優勢,放大生態優勢,大力發展水果、蔬菜、草食牲畜等特色產業,真正把比較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和后發優勢。
(三)產業扶貧,創新是動力
創新引領發展,產業扶貧也需要在體制機制、技術、人才等方面下功夫、出實招。注重強化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能力,積極推廣股份合作、訂單幫扶、產業園區帶動等利益聯結模式,把產業發展與扶貧脫貧有機結合,讓貧困戶全方位參與到扶貧產業發展中。
貧困縣要立足實際,放寬眼界,通過創新,夯實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基礎,加快貧困地區新型經營主體發育,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更多的貧困戶參與到產業發展中,實現持續穩定增收。
(四)產業扶貧,政策集約是水平
一個地方要做好產業扶貧工作,不僅要有強有力的政策支撐,更要綜合施策、發揮政策疊加效應。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召開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及有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力度空前的產業扶貧政策。2016年4月,中央出臺了《關于支持貧困縣開展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試點的意見》,給予貧困縣在資金使用方面更大的自主權。
一些地方資金整合政策并沒有真正落地,不少干部存在怕選不準項目、怕有風險、怕擔責任的“三怕”畏難情緒;有的對金融扶貧政策還不了解,貧困戶不知道怎么申請,金融支持產業扶貧還沒有真正啟動。
貧困縣要進一步解讀、宣傳、落實好政策,在產業扶貧規劃統領下,統籌用活用好這些政策,把資金整合、金融扶持、保險服務等,通過各種途徑有效聚集到扶貧產業發展中,最大限度地發揮政策紅利,讓貧困戶真正從產業發展中精準受益。
(五)產業扶貧,作風是保障
產業扶貧優秀范例,都緊扣“持久”做文章,對認準的產業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持之以恒,久久為功。
我們要牢固樹立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觀念,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實字當頭、干字為先,細化實化產業扶貧具體措施,堅持防止“數字脫貧”、弄虛作假,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推進產業扶貧工作,讓貧困戶切實增強發展的信心和能力,提高對產業扶貧工作的滿意度。
三、強化典型引路,強化服務保障,共同
推動產業扶貧工作不斷取得新業績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產業扶貧工作,明確把產業扶貧擺在“五個一批”的首位。在近期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激活內生動力,建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李克強總理指出,要強化產業支撐,提高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汪洋副總理在全國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和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會議上指出,實現穩定脫貧,發展產業和實現就業是關鍵,明年扶貧工作要重點抓產業。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重頭戲,涉及面廣、涵蓋面寬。推進產業扶貧工作,需要調動各方面力量,上下配合,多方聯動,凝心聚力,共同行動。
產業扶貧是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和民心工程,下一步要搶抓“三農”發展政策機遇,推廣產業扶貧優秀范例,做好產業扶貧服務保障,推進產業扶貧工作邁上新臺階。
(作者系農業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