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映橋 李駿 蔡懷平
特色產業并非一個新概念,但在近年來的區域經濟發展中卻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且成為當下“特色小鎮”建設的必備要素。特色產業以區域特色資源稟賦為依托,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科技進步為支撐,能夠把區域特色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和競爭優勢,使區域產業結構具有明顯特色,推動區域經濟形成核心競爭力。
一、丹徒“非工”特色產業基礎
基礎一:高效農業
現代高效農業即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技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動農業,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丹徒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具有一定的基礎:一是農業生產資源較為豐富,生態環境基礎良好。丹徒一直是農業大區,從“十一五”期間開始,全區即根據“四個萬畝”(萬畝茶園、萬畝蔬菜、萬畝蝦業、萬畝鮮果)等建設,形成了“高效園藝、規模養殖、特色漁業、觀光農業”四個主導產業,目前共擁有8家省級農業科技企業和10家市級農業科技示范園。二是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農業產業化經營已有一定基礎。例如上黨的茶葉合作社、榮炳果品合作社、寶堰水產養殖合作社、世業鎮葡萄合作社等。2014~2016年度,被列入區政府優先扶持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累計超過500家,農業產業化經營規模不斷擴大。三是農業科技創新和現代高效農業生產技術推廣力度較大?!暗绝喒沧鳌奔夹g、智能變溫干燥谷物烘干機、珍惜魚類專利養殖技術、現代茶園管理系統等科技創新理念與技術不斷被引入丹徒,與兩院兩校以及省內外重點高??蒲性核⒘司o密合作關系。
截至2016年,丹徒高效設施農業面積比重達到31.6%,進入丹徒農業領域的社會資本達5.2億元,僅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銷售增幅達到5.5%,帶動農戶6.5萬戶,農業信息化覆蓋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而由十里長山生態園和萬畝茶葉生產基地及薰衣草莊園等14家企業及28家合作社構成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半年度總產值達8.61億元,茶葉生產基地實現總產值3.76億元。正如2014年12月習近平到丹徒區世業鎮先鋒村農業園考察現代農業發展情況時所說:“現代農業是農民致富的好路子。要沿著這個路子走下去,讓農業經營有效益,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钡ね礁咝мr業不僅成了農民致富的好路子,而且對丹徒旅游和丹徒生態文明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農業觀光旅游、采摘旅游、農事體驗、農家樂等同樣凸顯為丹徒特色產業,使丹徒“生態發展”的金色招牌獨樹一幟。
基礎二: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是把一個行政區域當作一個旅游景區,通過對區域內經濟社會資源尤其是旅游資源、相關產業、生態環境等進行全方位、系統化的優化提升,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發展、社會共建共享,以旅游業帶動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一種新的區域協調發展理念和模式。丹徒發展“全域旅游”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資源豐富且極具特色,其區位交通、自然條件及物產資源自不待言,其文化旅游資源、生態旅游資源亦是亮點紛呈,這在縣域城市中并不多見。2016年丹徒實現旅游綜合收入55億元,“真山真水真歷史”正在全面發力,助推丹徒走上全域旅游巔峰。
一是文化旅游資源優勢??v觀丹徒歷史,文臣武將燦若星辰,仁人志士代不絕書。除耳熟能詳的北宋著名書法家米芾、近代知名政治活動家冷遹、現代詩人聞捷外,“帝王宰相”有南朝宋武帝劉裕、明代四朝元老首輔楊一清、清文華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張玉書;“文藝大家”中,我國第一部詩文總集《昭明文選》、第一部系統的文學理論著作《文心雕龍》以及《夢溪筆談》、《老殘游記》等作者均系丹徒人。米芾書法主題公園被省旅游局列入“2015江蘇十大新景區”,同時還是省書畫培訓基地、中國文字博物館江蘇展示基地。此外,區級非遺文化遺產涉及民間文學、消費禮俗、傳統美術等10個大門類,共計44項,其董永傳說、南鄉田歌等4項列入省級保護名錄,寶堰米酒釀造技術等8項列入市級保護名錄。文物資源主要以土墩墓群和遺址為主,并保存有大量清末民初的民居建筑。不可移動文物共有108處,新四軍四縣抗敵總會紀念館和冷遹紀念館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二是農業旅游資源優勢。丹徒農業旅游是由自然環境、物質要素和非物質要素共同組成的和諧的農村地域復合體旅游,具有廣泛性和多樣性的特點,各板塊均有星級旅游景點。丹徒農業旅游資源主要有農業景觀、聚落景觀(龍山村)、民俗文化景觀等3大類10個小類,其中農業景觀包括田園風光、林區風光、漁區風光、城郊景觀4小類,民俗文化景觀包括傳統民居、傳統服飾?!耙簧絻蓫u”即十里長山、世業洲和江心洲以及恒順中國醋文化博物館(4A級)已在華東地區具備了一定的知名度。未來長山薰衣草、溫泉及漂流等項目的建設必將進一步放大丹徒旅游品牌的效應。
三是人文科技與產業發展優勢。鎮江大學城落戶丹徒,將為丹徒包括旅游在內的產業發展提供更加豐富的人才和科技資源。同時,大學城的人文科技優勢還將增強包括文化創意產業在內的產業聚集效應。此外,旅游與工業農業的融合是“全域旅游”的固有之義。目前國內農業旅游目前做得風生水起,工業旅游方興未艾。恒順中國醋文化博物館是丹徒“旅游+農業+工業”的成功案例。丹徒的汽車產業、工程(農業)機械產業、食品產業以及現代物流業都有一定的規模和特色,具有與旅游產業密切結合的空間和潛力。
基礎三:現代物流
現代物流業是指產品從生產地到消費地之間的整個供應鏈,運用先進的組織方式和管理技術,進行高效率計劃、管理、配送的新型服務業。發展現代物流業,有利于促進區域生產力發展,優化區域生產力布局,改善產業結構,提高國民經濟綜合素質和企業經濟效益,增強區域經濟競爭力。因而,現代物流業常被稱為“朝陽產業”、“第三利潤源泉”。丹徒擁有較長且優質的長江深水岸線,具備先天優勢自然條件以及后發制人的產業優勢,現代物流業呈現出高速增長的良好態勢。
一是區位優勢。丹徒瀕臨長江,距離出海口不遠,丘陵地質的深水岸線適合建設大型碼頭,發展現代物流業的條件得天獨厚。目前,京滬高鐵鎮江南站,連淮揚鎮鐵路丹徒站均落戶丹徒境內,根據“寧鎮揚一體化”的部署,城際鐵路也即將開工,融入“南京30分鐘都市圈”;鎮江長江大橋即將建成,蘇南運河“四改三”(四級航道改三級航道建設工程)已經完成,丹徒作為長三角地區乃至中國東部最大的交通樞紐已具雛形。
二是政策及產業集聚優勢?!短K南現代化建設示范區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在鎮江建設全國重要的區域性物流基地,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推進港口、物流、產業、城市融合發展,把鎮江打造成長江經濟帶上的重要物流樞紐和長三角區域物流中心。在該戰略中,丹徒處于不可或缺的位置,在鎮江市“一核三片八區”的規劃中,西北片以現有北汽華東(鎮江)生產基地、沃得重工、中福馬、金海宏業等汽車及零配件物流集聚區為依托,發揮沿江深水岸線優勢,規劃建設西部鐵路物流中心,有序承接南京東部地區貨運,發揮丹徒經濟開發區船港物流等現有優勢,建設在全國有影響的綜合型的大宗商品供應鏈智慧物流與電子商務基地;而東南片則利用孟家港、潤祥高橋港務公司,打造清潔能源特色物流基地,利用高橋皮靴等產業集聚,打造輻射長江經濟帶的電商物流中心與商貿物流中心。
二、打造丹徒“非工”特色產業的路徑
提升產業集群效應
產業集群通過專業化的分工,加強了企業間的優勢互補,不斷整合、優化產業結構,降低交易費用,從而提升區域的整體競爭力。而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資源、要素的全球流動與自由配置也不斷地催生具備區位優勢的產業集聚區的日益壯大,丹徒也不例外。以北汽項目為引領、集群共進的生態型汽車產業鏈,以恒順集團為龍頭、劉恒記等新型科技型中小企業為代表的50余家食品保健品企業構成的生物工程產業集群,以希西維、乾景等企業為代表的辛豐鎮100余家軸承企業構成的滾動軸承產業集群等等,均成為丹徒產業集群中的亮點。
“非工”致富特色產業集群如何實現發展?以高效農業中的茶產業為例。丹徒地形以丘陵為主,土壤結構、酸堿度、光照降雨等自然條件優厚,成為天然的產茶之地,陸羽曾在《茶經》提到“善者出上黨”,所指即是丹徒上黨的茶葉品質。目前丹徒通過科技創新改良茶葉品種以及提升炒茶技術、倡導合作社實行產業化生產與經營、統一包裝打造地方品牌等舉措,使丹徒茶產業在省內已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和產業集群的優勢內涵還有差距。筆者認為可有以下路徑:一是完善茶產業鏈。完整的茶產業鏈包括茶葉種植、制茶、茶衍生產品開發、產品銷售、形成文化多個環節。二是茶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互為提升。如茶葉種植、炒茶體驗、茶葉相關文化旅游在全域旅游產業中的融合;茶相關保健品、食品開發與加工產業的融合;茶相關會展業、包裝業、物流業的開發與壯大。三是茶產業鏈的研發升級。產業集群的提檔升級一定要依靠新型研發機構,要充分利用政產學研金支持面向市場的中高端新型研發機構建設與發展,使“政府之手”與“市場之手”和諧共用。
凝練特色區域品牌
產業集群作為一種介于企業和市場之間的產業空間組織形式,在促進地區經濟蓬勃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制約和影響其長遠發展的因素,其中包括技術含量低、產品同質性強、缺乏品牌支持等問題。此時,建立區域品牌就成為特色化生存發展的必然選擇。首先,要全域化統籌規劃旅游資源配置和布局,在重點發展“一山兩島”的同時,還要加強丹徒其他板塊旅游業的協同發展。從全產業鏈規劃的角度強化多規合一、協同操作,將丹徒旅游建設與城鄉建設、環境保護等同步規劃。其次,推進產業融合。探索“旅游+農業”、“旅游+工業”、“旅游+城鎮”、“旅游+文化”,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再次,整合傳播,全面導入理念識別系統、行為識別系統、企業視覺識別系統等集中打造丹徒旅游品牌,建立準入制度、質量監控體系,進行整合營銷與質量督查。
催生創新創業活力
優化創新創業環境。丹徒區積極實施各項創業扶持政策,不斷完善提升創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扎實推進“五證合一”等改革舉措,著力營造寬松準入、鼓勵創業創新的市場環境。大力營造創業文化氛圍,積極倡導敢為人先、寬容失敗的創業文化,對在創業孵化器里進行創業的初創者,如創業失敗,在房租費用上給予一定減免;充分發揮相關職能部門的服務功能,深入開展創業跟蹤指導,提供“一對一”個性化服務,人社、稅務、科技等部門組建“青年創業服務智囊團”,由各成員單位業務精英擔任青年創業導師,為創業青年在項目申報、證照辦理、資金補貼、項目推介等提供專業化服務,讓創業者在起步階段走好走穩。
培養創新創業人才。創新創業以人為核心,丹徒在這一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鎮江大學城的入駐,使丹徒成為天然優勢“智谷”;寧鎮揚一體化發展的加速,使長江三角洲地帶科教優勢資源能夠更多地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所用。這一向好態勢下更應當發揮大學的社會服務功能,充分結合地方產業,分層分類訂單式培育人才,充分激發人才創新創業的潛力。
構建創新創業平臺。目前,丹徒在教育、醫療、衛生、交通等基本建設方面已具規格,同時還擁有一個國家級孵化器、兩個省級孵化器,各類產業園區平臺若干個,自2015年11月起,還開始實施“長山計劃”人才項目,全面發力招才引智?!耙原h境吸引人才”、“以項目吸引人才”、“以平臺吸引人才”等多措并舉,使丹徒在“筑巢引鳳”工作中顯示出厚積薄發的優勢。
總而言之,特色產業的發展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支撐,對丹徒而言,更是寧鎮揚一體化戰略部署下尋求區域精準定位的要求。“非工”特色產業與工業的緊密融合,有助于實現產業結構的均衡發展、綠色發展,符合當下五大發展理念,在經濟新常態下的“十三五”期間,必將有新的突圍。
(作者簡介:張映橋,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博士生,鎮江市丹徒區人民政府區長;李駿,南京財經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副研究員,博士;蔡懷平,江蘇省委研究室社會處主任科員,博士)
責任編輯:錢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