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詠梅
摘 要:隨著中國打破閉關鎖國的狀態開始,到今天中西文化的不斷交流融合,水彩畫作為一類畫種從西方傳入中國,經歷了千百年的發展,已經成為繪畫中一類獨具特色的品種,散發著屬于自身獨特的魅力。近年來社會思想觀念處于不斷變化之中,水彩畫的藝術語言也趨于成熟,種類變得紛繁復雜。水彩畫中承載著許多創作者的思想情感,展現了屬于自身的藝術語言特性,包括色彩、線條和構圖。本文首先介紹了水彩畫創作的三種藝術語言,即:線條、構圖和色彩,隨后從題材、創作風格、不同地域、不同思維等方面詳細描述了水彩畫創作中藝術語言的多樣性,結尾處展望了一下水彩畫創作中藝術語言的多樣性的前景。
關鍵詞:水彩畫;創作;藝術語言;多樣性
一、引言
水彩畫發源于埃及、波斯和印度等地,經歷時代的不斷變遷后傳入歐洲,大約在18世紀成為了一個獨立的畫種,而后成為西洋繪畫中的主要部分。構圖、色彩和線條是組成水彩畫創作的主要藝術語言,從水彩畫走進中國到融入中國文化經歷了上百年的時間。在中西文化融合而的今天,水彩畫的創作已經不再局限在往日的保守型,而是逐漸轉向開放型的創作模式。對于創作者和欣賞者來說,只有充分掌握水彩畫創作中藝術語言的多樣性,才可以加深對于水彩畫所要表達的思想的深刻理解,才可以提高自身的創作水平和審美水平,從繪畫作品中感受到畫中蘊含的一經美以及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二、水彩畫中的藝術語言
相比于其它傳統類型的藝術,水彩畫獨具自身的藝術語言,包含線條、構圖和色彩三個方面,只有充分掌握這三方面的藝術語言,才可以把握好其多樣性的發展方向。
(一)水彩畫中的線條
在水彩畫創作的過程中,線條主要是負責勾勒創作內容的基本形貌,構建基本的視覺效果,起到勾勒繪畫外形的作用,粗細線和曲直線是進行勾勒的主要線條。作為水彩畫創作中的一種藝術語言,線條承載著作者的思想、情感、情緒,是保證創作順利進行的前提,可以說線條蘊含著創作的意蘊,具有多樣性,因此作者可以通過線條勾勒出自己內心細膩的思想和情感,同時還可以利用線條展現一幅作品的全貌。
粗細和直曲是線條表現情感和作品意境的兩種不同的方式,例如曲線中的圓線和拋物線,可以給人帶來一種柔美、自由流動的感覺;而直線中的水平線卻給人一種開闊、悠遠的感覺;垂直線一般多用于宏大的意境中,表達的是一種莊嚴、偉岸的藝術印象和情感。不同的線條帶給人們不同的視覺層面的享受,可以說熟練掌握線條這一藝術語言有助于在水彩畫的創作中傳達內心的情感和靈活展現畫面的意境。
(二)水彩畫中的構圖
構圖是水彩畫創作過程中的關鍵,承載著創作者的情感和繪畫內容,構圖不再滿足于簡簡單單的線條勾勒,而是基于美學的基礎之上進行不同題材水彩畫的布局和創作,描繪出一幅作者內心所想的完美作品。構圖主要包括三角形、圓形、“S”形和方形,不同形狀蘊含著不同的情感,可以在不同題材中繪制不同形狀來表達情感,例如在繪畫中應用三角形,會帶給人一種安全、嚴肅的感覺;倒置三角形可以帶給人一種奔放、開朗、不安定的感覺;而“S”形適用于感官性極強的繪畫作品。構圖需要堅持統一、完整、協調的原則,在水彩畫的創作過程中要注重物與物、人和人之間的對比,展現作品的美感和作者的情感。因此,要把握好構圖這一藝術語言,巧妙的將各類圖形運用于各類水彩畫創作中,構建出活躍的畫面感,在畫作中深層次的體會到作者的情感。
(三)水彩畫中的色彩
作為水彩畫創作中的一門藝術語言,色彩被劃分為三類,一是固有色,即所畫的對象或者事物本身固有的顏色,而是環境色,即隨著環境的變化物體所呈現出的顏色,三是光源色,即在光源的作用下物體所呈現出的顏色。
色彩在水彩畫中同樣占據重要地位,包含色相、純度和明度三要素。色彩的第一個主要特征就是色相,表現了色彩的外貌特征,例如:大紅、草綠等顏色。色彩的純度指的是色彩的鮮艷度,而色彩的明度指的是色彩的明暗程度。不同的色彩屬性會給人視覺上的一種沖擊,例如藍色、紫色屬于冷色,會給人一種嚴肅的感覺,而像紅色、橙色這種暖色會給人一種振奮、溫暖的感覺。色彩作為水彩畫創作中的一門藝術語言,為人們展現出畫作所蘊含的質感和體積感,同時生動地展現出作者想要展現的理想場景。
三、水彩畫創作中藝術語言多樣性分析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飛速發展,人民的目光已經不再局限于衣食住行,而是更加注重精神層次的享受,人們的審美觀念在日新月異的變化之中,因此水彩畫的創作應當適應于這種時代的發展,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在題材、創作風格、不同地域、不同思維等方面順應人們的需求,表現出藝術語言的多樣性。
(一)水彩畫創作題材和創作風格中呈現的多樣性
由于水彩畫是由西方傳入中國,所以早期的水彩畫作品多是臨摹名家的大作,盡管創作者已經掌握熟練的創作技巧,但缺乏有個性、勇于創新的水彩畫作品。面對人們審美觀念的不斷變化,創作者應當在實踐中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完善自己的創作技巧,打破傳統的臨摹創作模式,找到適合自己理想精神和情感的創作技法,繪制出透明靈動的水彩畫作品,例如十一屆美展中反映礦工生活的湖南畫家劉永健的作品《2009·礦工紀事》中凝重的氣氛;劉順湘的《雨秋》中街道清掃工的背影;王洪的《震動中國》中的忙碌的身影,無不體現出這種特點。
水彩畫的創作者應當打破原有的簡單題材,尋找多樣的靈感,運用巧妙的繪畫技巧和藝術語言,同時還要善于學習和吸收當代藝術作品的精華,摒棄落后的創作理念,增強自身個性化的創新能力,將作品的題材范圍不斷擴展,充分表現出藝術語言的多樣性。
(二)水彩畫的藝術語言在不同地域所呈現的多樣性
我國擁有廣袤的土地,地域的差異造就了南北地區之間不同的繪畫風格,例如東北地區,描繪的作品多是白云黑土、淳樸的居民,畫家用自己的畫筆為我們展現的是東北地區豪放的民風,極具特色的民族風貌;而浙江、上海、江蘇等地區偏重的是水天一色、獨具江南風韻的水彩畫,作者筆下的是煙雨朦朧的江南美景,一幅秀麗、溫婉、清新的富有詩意的畫作,形成了別具特色的“海派藝術”;內蒙古地區的作家描繪的主要是富有民族色彩的畫作,代表作家有云希望、蘇亞拉其其格等;山東的水彩畫樸實,刻畫深入細膩,技術性強,王少波和陶世虎是其優秀的代表。在不同地域中作家將水彩畫中的色彩、構圖和線條淋漓盡致的應用在畫作中,將自己內心深處的想法細細的描摹在水彩畫中,展現出細膩的情感,完美展現出藝術語言的多樣性。
(三)水彩畫藝術語言在不同思維觀念和視角下呈現的多樣性
畢加索說:“一幅作品不是事先就能設計確定的。在創作過程中,它隨著畫家的思維而不斷變化。即使在創作完成之后,它仍要發生變化,隨著不同觀眾的心態變化。”在如今這個飛速變化的社會,人們對于水彩畫的觀念變化可以說是時刻處于變化之中,創作者會受到社會觀念的影響,改變自己的創作思維,為人們帶來符合大眾視野的水彩畫作品,全面滿足藝術語言在水彩畫創作中所表現出來的多樣性。
藝術作品是展現一名創作者的平臺,創作者可以在其中抒發自身的情感,表現一些精神內涵,還可以為人們帶來耳目一新的創作。這就要求創作者要打破傳統創作的禁錮,對作品進行大膽的創新,巧妙地運用各類色彩,用黑色突出肅穆莊嚴的場景,用白色來鋪墊事物的屬性,營造沖擊觀眾視覺享受的作品。例如湖北的劉壽祥采用大塊的黑色臺布與灰色背景襯托出鮮明的主題,把黃色的果子和紅色的蘋果、綠色的葉子統一在整個的色調中,為觀眾展現出厚重、透明、大氣的畫面效果。對于靜態或者動態的人或者物,都要用藝術語言將其充分的表現,為水彩畫中添加鮮活的“生命”,直接進入人們的心靈深處。
四、結語
從水彩畫傳入中國的幾百年里,經歷著歷史的變遷,水彩畫已經褪去當初的幼小,逐漸走向成熟和壯大。米勒說過:“任何藝術都是一種語言,而語言是被用來表達思想的。”水彩畫中承載著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已經發展成為一門成熟的藝術,其自身富有的特殊性和多樣性是繪畫領域的瑰寶。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水彩畫創作在題材、創作風格、不同地域、不同思維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進步和突破,創作者不再局限在草窩、雞群、破門窗的視野中,有著良好地發展趨勢。在國際化進程不斷擴展的今天,中國的水彩畫創作者就應當走出國門,吸取現代藝術創作的精華,深入研究水彩畫藝術語言自身的多樣性,擁有一個開闊的視野,推行新技術,與時代共同進步,促進我國水彩畫創作有一個和諧、穩定、健康的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蔣躍.堅守水彩畫的底線[J].美術,2013,(02).
[2]徐海蛟.淺析水彩畫創作中的抽象性[J].青年作家,2015,(10).
[3]汪鎖紅,馮信群.新疆水彩畫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思路[J].藝術教育,2015,(09).
[4]李佩周.形式使繪畫藝術更傳情——肌理在水彩畫表現中的運用[J].新課程(下),2016,(01).
[5]張微.談水彩畫與中國畫在發展中的借鑒融合[J].美術大觀,2014,(10).
作者單位: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美術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