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啟敏
校園欺凌概括來說是指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由一個或多個學生集中持續地故意傷害或破壞某個或某些學生的財物、身體和心理等,造成受欺凌學生肉體上和精神上痛苦的行為。
防治校園欺凌,絕不只是對個案進行調查、處理和善后,而是要政府、社會、學校和家庭共同努力,形成合力。班級文化是一種隱性的教育力量,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有特色的班級文化是班級的靈魂所在,是班級存在和發展的動力與成功的關鍵。因此,打造一個有文化特色的班級,營造積極向上、團結友愛的班級氛圍,為學生創造一個美麗、溫馨而又健康向上的學習、生活環境尤為重要,它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構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預防和杜絕校園欺凌行為的發生。
一、建設特色班級精神文化,培養學生健全人格
士氣是軍隊的靈魂。同樣,班級的精神文化也是整個班級文化建設的靈魂。高昂的斗志、飽滿的精神面貌和勇往直前的毅力能激勵一個集體,能團結一個班級,能預防和抵制校園欺凌的發生。
1. 以愛心鑄就學生健全人格
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是比知識技能的傳授更加細致且見效緩慢的工作,而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關鍵是教師對學生無私的愛。師愛是激勵學生積極向上、勇于進取的動力,是教育的前提,是教育的靈魂。作為教師,要本著“以人為本,構建和諧校園”為宗旨,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的無私愛心,真摯的情感、永恒的耐心,有意識地去實踐,去探索,努力營造一個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沒有欺凌的、安全的育人環境。
2. 以文明修養培養學生健全人格
小學生在心智上具有較強的可塑性,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和實踐活動,如:課堂教學、主題班隊會、社會實踐、文化氛圍建設等形式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養成教育,讓學生學會尊重他人,尊重自我,以寬容、友好的態度看待和處理各種問題,在與他人相處的過程中體諒他人,為他人著想,互敬互讓,提高文明修養,拒絕欺凌行為。
3. 以班級制度培育學生健全人格
班級制度是班級文化建設的保障,也只有在制度的規范下,強化學生的規范意識,讓學生在規范中成長,學會分辨是非黑白,杜絕欺凌行為的發生,學生才能更好地發展。
4. 以特色評價指引學生形成健全人格
特色的評價變總結性評價為形成性評價,雖重視評價結果,但更重視評價過程。建立具有特色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如“摘星行動”,把對學生的各項規范要求歸納為五顆星:道德星、智慧星、守紀星、勤勞星、才藝星。并對各種星都做出了具體的要求和評選標準,從思想品德、科學文化、運動衛生、藝術修養、勞動實踐對學生進行定期評價,學生、家長、老師全部參與其中,從不同角度給學生以恰當的評價,從而促使學生自我管理,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建設特色班級物質文化,營造健康育人環境
教育的本質是陶冶。為了陶冶學生的性情,營造出健康的育人環境,抵制校園欺凌,我們要充分利用每一面墻,讓每一面墻都說話,把班級文化布置得主題突出、個性鮮明、活潑健康、多姿多彩、布局合理、創意新穎。
“我們的約定”。羅列出特色的班級口號、班訓、班規,讓全班同學互相監督、共同遵守、共同進步。
“我們的風采”。張貼班級集體獲獎證書、學生個人獲獎證書,張貼不同階段有明顯進步的學生名單。
“我們的板報”。板報的形式要豐富多彩、新穎獨特,板報內容的更換要緊跟社會、學校、班級不同時期的重點和教育主題及時更換,要涉及學習、時事、經典、心理、天文地理、美文等各個方面,讓其成為學生開闊視野非常重要的陣地。
“我能我秀”。展示學生的繪畫、手工作品、優秀作業等,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空間,同時讓學生學會欣賞別人的優點,隨時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集星榜”。針對學生在文明禮儀、學習常規、紀律、勞動等的表現獎勵小星星,每周獲得星星多者在專欄中張貼他們的生活照,期末再進行匯總,評選學期“星光燦爛好兒童”。同學們你追我趕,互相競爭,呈現出一派積極向上,富有朝氣的競爭氛圍。
班級文化是一個無形的磁場,彌散于學生心中,指引著學生的前進方向;它是“春風細雨”,滋潤著學生的心田;它是學生展現自我的舞臺,讓每個學生都感受到存在感和自我實現的喜悅;它是學生正義感培養的平臺,使學生學會尊重、關心和愛護他人,使校園欺凌行為越來越少。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