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春燕 楊利中
摘要:目的 探討人工股骨頭置換治療老年人股骨頸骨折的護理配合方式。方法 通過針對我院60例患者護理配合進行回顧性研究,將圍手術期護理特點進行總結。結果 所有患者均對手術表示滿意,術后3個月Harris功能評分優良率為86.67%。結論 嚴格的護理配合規范是保證患者康復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人工股骨頭置換;手術室護理;護理配合
社會人口結構的老齡化對當代醫學有著巨大的挑戰,老年群體有其自身特點,老年人群鈣質流失速度加速,機體代謝緩慢,較易產生骨質疏松癥,女性尤其如此。髖部骨折在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中占有很大比重,而股骨頸骨折占比已超過髖部骨折的50%。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高齡股骨頸骨折是重建髖關節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緩解疼痛、改善患者生存質量的重要作用[1-2]。然而,骨折損傷與慢性病發病病程不同,患者易產生心理負擔,手術創傷及術后恢復的擔心會是患者產生憂慮。因此,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對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心理及并發癥有著重要作用[3-4]。我院自2014年6月~2016年6月開展人工股骨頭置換治療股骨頸骨折60例,圍手術期給予密切護理配合,在太倉地區取得了良好社會效益。現將護理配合體會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中人工股骨頭置換患者共60例,全部來自我院骨傷科住院部。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齡62~92歲,中位數76歲;所有患者均為單側骨折,臨床診斷為股骨頸骨折,其中左側32例,右側28例。伴高血壓病者46例,伴糖尿病者24例,伴房顫者3例,伴慢性支氣管炎者5例。
1.2方法 本研究中,患者均采用腰硬聯合麻醉方式,麻醉滿意后患者取側臥位,于患側髖關節作一約10 cm左右手術切口,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及闊筋膜張肌,部分切斷臀中肌、臀小肌,打開關節囊,暴露切除股骨頸,清理髖臼,注意止血,股骨上段開口、擴髓至合適深度,放置人工股骨頭假體,被動活動關節見位置良好,清點器械無誤后逐層縫合傷口,留置引流管。術后予抗感染、抗凝、消腫等治療,術后48 h內引流量減少后于拔除引流管。術后按時指導患者功能鍛煉。
2 護理
2.1術前準備 術前1 d與手術醫師溝通手術情況及需要特殊注意事項、需要提前準備手術器械,參與患者術前討論,特殊患者重點溝通。在患者術前訪視中,提前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基本手術流程及手術可能出現的情況,解答患者及其家屬圍手術期的疑問。手術安排于骨科手術專用手術間,應用層流凈化,保持手術室內溫度為22℃~25℃,相對濕度為50%~60%[5]。
2.2術中配合 術前等待過程中緩解患者緊張情緒,建立靜脈通路,注意調整輸液速度。對患者是否按醫囑規定禁食禁飲,檢查患者飾物、假牙等處理情況。協助麻醉醫師準備完善各種麻醉及急救用品。在麻醉穿刺時幫助患者進行體位調整,協助麻醉醫師完成穿刺。巡回護士需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幫助連接吸引器連接管、電刀,根據主刀醫師意見調整電刀功率;術中擴髓經常有碎骨塊堵塞導管,注意及時疏導;根據術中需要隨時拆用器械及縫合線等。器械護士必須熟知手術步驟,術中集中全部注意力,正確量取股骨頭直徑,逐漸有小號至大號擴髓,在傳遞時要做到準確、快速、主動。并及時做出提前預判,節約手術時間。使用后的棄置的器械需及時清理,保持手術臺整潔,隨時清點術中器械。
2.3術后處理 搬運患者需做到傷害最小化,不能外展外旋患肢。隨麻醉醫師護送患者回病房后要完成與病房護理交班,重點問題重點交代。向患者家屬交代術中簡單基本情況,交代麻醉注意事項,耐心細致向患者及家屬解釋相關問題,盡可能通過溝通減輕患者及其家屬焦慮情緒。
3 結果
本組患者60例術前情緒穩定,麻醉及手術配合良好,手術過程順利,術后所有患者均對手術表示滿意,術后3個月進行Harris功能評分,優18例,良34例,中8例,差0例。優良率86.67%。
4 討論
人工髖關節置換治療股骨頸骨折在恢復老年患者關節功能,防止并發癥,提高生存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方面具有其突出優點[6]。因此,提高護理手術配合治療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老年患者因髖部骨折出血較多,且造血功能較弱,紅細胞、血紅蛋白等常持續在較低水平。因此,手術前需了解患者基本情況,與麻醉醫師溝通麻醉方式及需要準備的事項,術前做好準備工作,并與主刀醫師溝通了解特殊器械,熟悉手術流程,并檢查人工假體準備是否完備。盡可能協助主刀醫師節約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利于患者術后恢復。
同時,高齡髖關節骨折由于發病突然,患者缺乏相關醫學知識,易產生焦慮、甚至抑郁等負面情緒[7]。因此,術前積極消除患者的疑慮非常重要。高齡患者適應能力相對較弱,對與患者的顧慮需根據個體情況一對一單獨解答。高齡患者認知能力亦相對較弱,因此,術前與高齡患者的溝通務必要更加耐心,語氣和語速需適當放緩,對與重復性的提問要加倍耐心解答。可通過介紹其他已經歷過此過程患者的經歷給予患者信心。現代護理對人文關懷十分注重,人文護理更是把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貫徹在護理工作之中[8],與患者圍手術期的良好溝通,可以增強醫患之間互信,提高患者對醫患人員認同感,提高患者依從性,本研究患者均表示滿意。
本研究患者均為高齡患者,手術前需密切注意手術禁忌癥,及時發現皮膚破損、靜脈曲張感染、足部真菌感染等情況[9],并及時與手術醫師溝通,必要時停止手術。且高齡患者多伴由高血壓病、糖尿病等疾病,老年患者本身機體功能的衰退會增加術中并發癥發生幾率,麻醉風險亦增加[10]。術前需調整患者血壓、血糖等位于合理水平,術中配合麻醉師做好患者監測生命體征工作。
通過臨床研究歸納總結,本研究中圍手術期護理需做到以下原則:①始終以患者為中心,一切工作以讓患者獲得最大健康收益為出發點。圍手術期中要時刻根據患者的要求進行解答、解決相關問題,做到醫護配合最優化。②充分認識到圍手術期護理的重要性。手術室手術時間短暫,只占到整個圍手術的一部分,要有圍手術期觀念,做好整個圍手術工作。③認識到護理角色定位的重要性,密切與麻醉醫生及手術醫生溝通,完善圍手術期各治療角色之間配合。護理工作與麻醉醫生、手術醫生雖一起工作,但工作范圍不同,手術以醫生工作為主導,患者個體化差異大,因此,與醫生的交流可以針對個體完成個性護理,使護理工作更加出色。④嚴格無菌操作觀念。感染是髖關節置換手術失敗的主要原因,無菌操作至關重要。術前應用抗生素及手術超過3h均需應用抗生素,術中戴雙層手套,采用層流手術間等非常重要。⑤嚴格查對制度。術中要對術中紗布、器械、縫合針線等相關物品嚴格牢記位置及數量,術前、術中、術后仔細查對,必須做到準確無誤。
參考文獻:
[1]李智勇,孫然,張奇,等.2064例股骨頸骨折流行病學調查[J].中華創傷雜志,2009,25(12):1064-1067.
[2]李亞琴.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50例護理配合[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8):68-69.
[3]莫麗華,莫鳳蓮,羅燕云,等.老年股骨頸骨折38例圍手術期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5):53-54.
[4]宋強.舒適護理在提高股骨頸骨折患者圍手術期數十種的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1(4):777-779.
[5]王琪.人工髖關節置換術中的護理配合[J].醫學信息,2010,23(5):1458-1459.
[6]呂萍.高齡患者人工髖關節置換術53例護理配合[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17):89-90.
[7]陳文媚,黃惠燕,羅潤娥.老年患者髖關節置換手術麻醉的護理配合[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1(5):107-108.
[8]張會芹.人文護理在手術室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0,7(10):97-98.
[9]吳曉茹,陳碧珠,吳春梅.高齡患者人工髖關節置換術中的護理配合[J].醫學理論與時間,2011,24(8):966-967.
[10]張萍,蔣靜.人文護理在手術室中的應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101-102.編輯/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