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瓊
摘要:目的 對老年髖骨骨折患者圍術期護理的方法與效果進行分析和總結。方法 選擇我院于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80例老年髖骨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用隨機數字方法將其分為了實驗組與對照組,各40例。在圍術期,前者給予綜合護理,后者行常規護理,對比兩組的護理效果。結果 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5.00%、20.00%,滿意度分別為92.50%、75.00%,兩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老年髖骨骨折患者圍術期給予綜合護理,可有效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患者評價高,效果顯著。
關鍵詞:髖骨骨折;老年人;圍術期護理;效果
近年來,人們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而老年髖骨骨折的人數也隨之增加。老年人由于骨質疏松,極易引起股骨粗隆間骨折、股骨頸骨折、粗隆下骨折,最終導致骨質發生輕微創傷;同時,老年人常伴有多種慢性基礎疾病,這也會誘發髖骨骨折[1]。對于髖骨骨折,臨床多采用手術方法處理,而圍術期的護理工作是否到位,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患者的術后康復效果,故要求臨床必須重視圍術期護理[2]。我院對40例老年髖骨骨折圍術期患者應用綜合護理,效果較佳,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所有的觀察對象均為2014年7月~2016年7月在我院行手術治療的老年髖骨骨折患者。用隨機數字方法,將80例患者分成了兩組: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人數剛好40例。實驗組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62~84歲,平均年齡(70.5±2.5)歲;13例粗隆間骨折,17例股骨頸骨折,10例股骨頭壞死;合并癥:11例高血壓,8例糖尿病,3例老慢支。對照組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61~83歲,平均年齡(68.5±3.5)歲;12例粗隆間骨折,19例股骨頸骨折,9例股骨頭壞死;合并癥:10例高血壓,7例糖尿病,2例老慢支。兩組在基本資料方面差異不顯著,值得比較。
1.2方法 結合患者的骨折類型與身體耐受程度,給予合適的手術治療,如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等。在圍手術期,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包括基礎健康教育、心理疏導等,實驗組給予綜合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1.2.1術前護理
1.2.1.1心理干預 老年人常伴有孤獨感,加上處在陌生的醫院環境中,若無家人陪伴,且即將面臨手術,患者很容易產生恐懼感。基于此,護理人員應及時和患者交流,積極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告知患者疾病與手術治療的相關知識,耐心解答患者的疑問,并適時給予心理疏導,消除其緊張感與恐懼感,使其樹立正確的治療態度,以最佳狀態配合手術治療。
1.2.1.2術前健康評估 全面觀察與分析患者的臨床癥狀,密切監測其血糖、血壓、心肺功能等指標[3]。科學評估患者的心腦血管疾病及可能對手術效果產生影響的因素,并制定預防及處理措施。重視對患者的實時監測,以免突發狀況影響手術。
1.2.1.3牽引護理 術前,對患者行骨折復位與牽引護理,減少患者術前產生的鎮痛。注意保持患者皮膚清潔,避免在皮牽引或骨牽引圍術期發生壓瘡。皮牽引或者骨牽引時,操作步驟為:患者重量懸空,檢查其牽線正常與否;分析患者的足背部動脈搏動情況,適時對下肢牽引帶高度進行調整,以免滑脫時發生足背壓傷[4]。
1.2.2術中護理 手術過程中,合理控制室內溫度和濕度,注意為患者保暖;密切觀察患者的血壓、脈搏、心電圖等體征與癥狀變化,出現異常時及時告知醫生,以便迅速做出處理;緊握患者雙手,給予非語言鼓勵,陪護在患者身旁,讓患者感受到關懷與不孤獨,從容面對手術。
1.2.3術后護理
1.2.3.1體位護理 術后,在搬運的過程中極易出現關節脫位的情況,故搬運時應讓患者保持術肢外展中立位。回到病房后,應協助患者取平臥位,術肢保持輕度外展15°~30°,并穿丁字鞋,讓下肢保持中立位。用膠圈墊固定踝關節處,并取一小軟枕放在膝下,兩腿之間放入墊子;為避免患肢過度外旋而關節脫位,可對患者行皮膚牽引。在排尿與排便等過程中,患者應始終保持外展中立位,若患者肢體縮短外旋、髖部疼痛,應及時告知醫生,以便確定有無關節脫位。
1.2.3.2疼痛護理 術后,切口疼痛會對患者生命體征、飲食及睡眠等產生影響,不利于傷口愈合。術前2 d至術后,給予西樂葆口服鎮痛,200 mg/次,2次/d。遵醫應用鎮痛劑,并多和患者交流,分散其對疼痛的注意力,減輕其痛苦。
1.2.3.3并發癥預防及護理 ①壓瘡:注意保持床單的清潔與干燥,建議患者進行抬臀活動,促進血液循環;在足跟、骶尾部等部位可使用減壓貼,避免局部皮膚受壓,預防壓瘡產生。②感染:鼓勵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咳痰,促進痰液排出;協助患者翻身、為其拍背,防止墜積性肺炎發生;加強口腔護理,定期沖洗會陰,防止發生口腔、尿路等感染。③下肢深靜脈血栓:術后抬高患肢,使其與床面呈20°~30°角,避免將軟枕單獨墊在腘窩下或小腿處,防止靜脈回流障礙。患者麻醉清醒后,鼓勵患者進行股四頭肌、患肢踝關節活動等功能鍛煉,定時對下肢按摩,并行雙下肢肢體氣壓治療或穿彈力襪。同時密切觀察及詢問患者雙下肢皮膚顏色、溫度、腫脹程度、疼痛程度及足背動脈搏動情況。盡量避免下肢靜脈穿刺。
1.3觀察項目 術后,對比兩組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及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
1.4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均使用SPSS20.0軟件包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的表示方式為(x±s),用t檢驗,計數資料則用(%)表示,χ2值檢驗,α=0.05為校驗水平,當檢驗值低于該水平,則意味著組間存在顯著統計學差異。
2結果
2.1兩組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實驗組1例壓瘡,1例感染,并發癥發生率為5.00%;對照組2例感染,3例壓瘡,3例泌尿感染,并發癥發生率為20.00%。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Р<0.05)。
2.2兩組的滿意度對比 實驗組23例滿意,14例基本滿意,3例不滿意,滿意度為92.50%;對照組18例滿意,12例基本滿意,10例不滿意,滿意度為75.00%。兩組相比,存在顯著統計學差異(Р<0.05)。
3討論
有研究[5]指出,在老年髖骨骨折患者圍術期進行綜合護理,可有效加強醫護之間的溝通交流,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配合程度,對提高手術效果及術后康復具有積極意義。在本次研究中,實驗組實施了綜合護理,包括術前的心理護理、健康評估;術中的手術配合及人文關懷;術后的疼痛護理、體位護理及并發癥預防等,對照組僅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結果2.1與2.2得知,實驗組的并發癥發生率遠遠低于對照組,滿意度則高于對照組。這表明,綜合護理在老年髖骨骨折患者圍術期的應用,可有效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大大提高手術安全性,有利于患者術后康復,患者滿意度高,給予較高評價。這與相關研究的觀點基本相符,進一步說明圍術期綜合護理的應用價值較高。
綜上所述,在老年髖骨骨折圍術期實施綜合護理,有效減少術后并發癥,提高患者滿意度,臨床意義重大,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李曉莉.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的圍術期護理[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8(24):209,211.
[2]高波.老年髖骨骨折圍術期護理效果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11):271-272.
[3]胡云秀.老年髖骨骨折患者的圍術期呼吸系統護理[J].基層醫學論壇,2014,18(32):4417-4418.
[4]許玉慈,王靜,羅亞云.老年髖部骨折術后并發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及護理[J].現代醫藥衛生,2013,29(23):3631-3633.
[5]張華.老年髖部骨折的圍術期護理方法與效果分析[J].國際醫藥衛生導,2013,19(24):3800-3802.
編輯/李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