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秀君
摘要:目的 分析產后出血應用人性化護理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4~2016年我院收治的77例發生產后出血的產婦,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39例)和對照組(38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應用人性化護理,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產婦產后2 h、24 h出血量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產婦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產婦產后出血運用人性化護理,能夠提高護理工作效率,保障分娩順利并有效幫助產婦控制出血量。
關鍵詞:產后出血;人性化護理;效果
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可由多種因素誘發,控制出血的關鍵在于有效的護理配合[1]。本文重點分析了產后出血應用人性化護理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來自2014~2016年我院收治的發生產后出血的產婦共77例。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39例)和對照組(38例)。觀察組年齡22~38歲,平均年齡(29.1±3.7)歲;孕周36~42 w,平均孕周(38.6±1.6)w;其中初產婦25例,經產婦14例;行剖宮產28例,順產11例。對照組年齡21~39歲,平均年齡(29.7±4.1)歲;孕周36~42 w,平均孕周(38.8±1.5)w;其中初產婦24例,經產婦14例;行剖宮產27例,順產11例。兩組產婦的年齡、產次、孕周、分娩方式等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兩組產婦均由經驗豐富的婦產科醫生與助產師協助產婦完成分娩,兩組產婦均發生產后出血,對照組產婦在此期間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產婦則在此基礎上應用人性化護理,具體如下:①在產婦入院時即設立專門的護理人員,從分娩前就開始,保持每天與其溝通,充分掌握產婦的需求與基本情況,為產婦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護理計劃,并根據各個階段產婦的狀況隨時做出調整。②重視產前預防工作,幫助產婦做好充足的分娩準備,加強孕前保健,并給予其健康教育,為產婦講解分娩方法、配合要點;結合各項檢查結果進行綜合評估,確立護理重點,將可能誘發產后出血的因素盡量避免[2]。③產婦在第一產程時為其送上牛奶等,囑咐其增加休息時間,給予產婦一定的鼓勵,增加對胎心、宮縮情況的監測頻率,注意宮口擴張和胎先露下降情況;處于第二產程進入產房時先為其建立靜脈通道,若產婦出現宮縮乏力,要在娩出胎兒的前肩時將20 U縮宮素肌注至體內;處于第三產程的產婦,需掌握陰道的出血量并準確記錄,密切觀察宮縮的情況,協助胎盤正確娩出,對子宮實施按摩并在此過程盡量壓出宮內積血。④胎兒娩出2 h內是產后出血高峰期,需對產婦的各項生命體征與宮縮狀況進行實時監測,定時檢查產婦陰道流血情況,記錄出血量,一旦發生產后出血,需及時進行搶救,避免產婦在短時間內大量的失血,導致生命受到威脅,此時護理人員應當做到工作鎮定、配合有序,協助產婦處于合適體位,給予吸氧,并注意保暖,查找誘發產后出血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如輸注宮縮素、按摩子宮等,要做好隨時輸血的準備,保證其血容量充足,準確記錄產婦的出血量及尿量,便于醫生掌握產婦的病情變化,每15 min測量血氧飽和度、心率、血壓1次,若發現異常,立即采取相應處理;若產婦出現出血性的休克,要積極給予抗休克處理。⑤產婦妊娠期間情緒波動大,加上分娩帶來的痛苦,發生產后出血時極易產生恐懼、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護理人員應掌握產婦的心理特點,給予產婦充分的鼓勵和安撫,注意傾聽產婦的表達與訴求,采用適當的心理暗示,幫助產婦穩定情緒。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產婦產后2 h及24 h出血量;出院時以問卷形式調查產婦對護理工作滿意度。
1.4統計學方法 本文研究所得數據資料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使用(x±s)表示,實施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產婦產后出血量對比 觀察組產婦產后2 h、24 h出血量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兩組產婦對護理工作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產婦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當產后出血發生時,若不及時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或者止血的效果不佳,極有可能導致大出血的發生,部分產婦可能還要將子宮切除,甚至會危及產婦的生命[3]。有報道指出,產后出血目前已是我國導致產婦死亡重要的原因,因此,給予此類產婦悉心的護理,首先做好預防工作,同時在發生出血時采取有效、迅速的合理配合,是保障產婦預后的重中之重[4]。人性化護理是現代醫療體系和護理技術在新形勢下不斷的進步、完善,所產生的具有革命性的護理理念,也是當今以人為本的護理觀念充分體現,提倡將患者的病情為基礎,將積極、熱情、嚴謹的護理態度及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服務運用在護理工作中[5]。
本文給予觀察組產婦人性化護理,通過評估產婦存在的危險因素,制定護理計劃,以熱情的態度開展各項護理服務,并在產前預防、產程人性化護理及搶救配合等方面加強干預,本文研究顯示,觀察組產婦產后2 h、24 h出血量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產婦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充分說明,產婦產后出血運用人性化護理,能夠提高護理工作效率,保障分娩順利并有效幫助產婦控制出血量,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車曉萍.人性化護理在產科護理中的臨床應用[J].內蒙古中醫藥,2013,32(35):172.
[2]陳丹青,王恩麗.人性化護理在剖宮產后出血患者中的應用[J].求醫問藥,2012,10(4):621.
[3]EM Bloch,RL Crookes,J Hull,et al.The impact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 on obstetric hemorrhage and blood transfusion in South Africa[J].Transfusion,2015,55(7):1676-1684.
[4]E Cortes,R Basra,CJ Kelleher.Waterbirth and pelvic floor injury:a retrospective study and postal survey using ICIQ modular long form questionnaires[J].European journal of obstetrics,gynecology,and reproductive biology,2011,155(1):27-30.
[5]許素英.人性化護理在外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4,30(9):104.
編輯/楊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