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悅銘



摘 要:以中國傳統植物圖案為例對中國傳統元素進行探討研究,探索植物圖案在裝飾繪畫中的裝飾性,以此來提高人們對傳統元素裝飾性的認識,進而提高大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也讓大家看到了植物傳統圖案設計上廣闊的發展空間。
介紹了植物圖案的起源、種類、組織形式及藝術特色,闡述了其強烈的裝飾性,并對植物圖案在裝飾畫上的裝飾性作用進行說明。其裝飾性作用不僅僅只在于審美功能上,將它用作裝飾還擁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具有強烈的人文精神。它是表象和內在的統一與融合。
關鍵詞:植物圖案;裝飾畫;特色
一、植物圖案的種類
“根據紋飾母形狀態,紋飾的體裁內容通??梢苑譃槲宕箢悺参锬割}、動物母題、幾何或抽象母題、人物綜合母題、民族特色母題。每一種圖案形態都會隨時代的變化而發生細微的變化。在所有圖案類型中,植物形態應用的母題最為廣泛[1]。”
(一)花形圖案
在傳統植物紋樣中,一般會選擇結構美觀、花形獨特且有特別寓意的一些植物圖案運用到裝飾中,主要包括牡丹、荷花、菊花、梅花、蘭花等。在唐代,宮廷寺院、富豪庭院以及民間牡丹的種植都非常普遍。牡丹色澤艷麗、富麗堂皇、種類繁多,有“花中之王”和“國色天香”等美譽,被人們視為繁榮、富貴、美好、幸福的象征,如圖1所表現的是傳統的牡丹裝飾紋樣。荷花有著圣潔高雅的品質,周敦頤也曾盛贊其“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荷花同時也是對生殖繁衍的一種比喻,是多子的一種象征。菊花種類繁多,也被人們賦予吉祥、長壽的含義。梅花只在寒冬臘月盛開,性格孤傲,蘊含著中華民族的精神與品質,是孤傲、貞潔、堅毅的象征。在現代社會中,經過演變的花型圖案運用于裝飾畫中就更為常見。大量的以花朵為主題的裝飾畫更加表現了人們對于自然的美好追求,將傳統的紋飾與現代的結合更是開創了新的天地。[2]梵高被稱為裝飾畫的鼻祖,在他的大量作品都運用了花朵的元素甚至將其作為主題。在現代的裝飾作品中也有大量的運用,圖2則是以牡丹為主題的現代裝飾畫。
(二)葉形圖案
不同種類的植物,相比較來說葉子形的變化也會很大。在植物圖案中,卷草圖案占據了絕大多數,是植物圖案的主流。而組委常見的卷草圖案有牡丹花、蘭花、荷花、忍冬花等。經過歷史長河的不斷洗禮,卷草圖案也在不斷變化和發展,最終形成了“S形波狀結構”的大眾固有形態。卷草花紋的圖案與枝條相結合,再加以變化,可以組合形成多種不同的形態,豐富有趣而又變化多端,更能滿足不同外形的圖案需求。而“S形波狀結構”因為其特有的舒適流暢感,也更適用于二方連續這樣的圖案排列方式,故而被廣泛應用。
不論是傳統裝飾畫還是現代裝飾畫,葉形圖案在裝飾畫中也有很重要的地位,圖3則是現代裝飾中把傳統的卷草紋、忍冬紋加上現代元素的一些改變,它多被用于一種修飾邊角或是連續組成,一般是與花朵等結合起來表達。
(三)果實圖案
傳統植物圖案的果實主要是以我們常見的果實為主,主要包括石榴、葡萄、南瓜、蟠桃、葫蘆等。石榴自漢代時傳入我國境內,是原產于西域的一種水果。石榴顆粒飽滿,色澤誘人,鮮艷欲滴,是人們在喜慶時節食用的果實,象征團結和睦,多子多福。要說葡萄已經有很久的歷史了,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一直被視為中國的傳統吉祥圖案,有一本萬利、和睦美滿的象征。南瓜的藤條綿延,果實內籽非常多,固有子孫萬代、天長地久的寓意。蟠桃自古從神話中就得名“仙桃”美稱,有長壽多福之意,表現了自古人們對追求長壽吉祥的美好意愿。葫蘆藤蔓綿延,子多繁盛,有象征幸福美滿、家族幸福和諧的寓意。另外,一些藤本植物的部分枝條也被用于制作圖案,但是其表現的特征不是特別明顯,需要將一些花朵、葉等組合起來。在現代則以靜物的表達形式居多,它不僅拘泥于花朵的組合,而是以多個果實的存在來表現,表達手法更加多樣化,主體的選擇也更加多樣化。[3]
二、植物圖案的組成形式
(一)單獨圖案
單獨圖案是植物紋樣中一種最基本的組織形式。單獨圖案既沒有外輪廓的限制,也沒有骨架骨骼的限制,更不與周圍的其他圖案發生任何聯系與呼應,在使用時也是既可以單獨使用,還可以運用不同的組合方式。單從外形來說,單獨圖案具有自己外形的獨立性,內容上也具有完整性。正因為有這樣的特點,單獨圖案在實際中的應用也十分廣泛。其中單獨對稱式的圖案是以畫面中軸為分界中心,將圖案以左右對翻,兩邊圖案大致相同,小部分的形象上略有一些不同。在統一中又有些許變化,架構工整,給人一種和諧統一的感覺。均衡單獨式圖案是指主體的花卉圖案不受中心點的限制,主體花卉兩側枝葉向上,呈背向的狀態,數量上相一致。有相對自由的布置空間,畫面構圖需平穩,其結構靈活多變。單獨圖案在現代裝飾畫中是表現得最多的,又區別于傳統并加以創新,常常是以某種花卉或是植物作為主體,區別于傳統的繁復植物圖案的表現。
(二)適合圖案
在一定的外輪廓限制之內所形成的圖案就叫做適合圖案,其最大的特征就是具有外輪廓線,用外輪廓線來限定圖案的具體大小等,并且要形體適合、角偶適合、邊緣適合等組織形式。適合圖案是有限與無限之間交流和碰撞的產物,在外輪廓線的控制之下,適合圖案的整體造型能夠保持高度統一,而內部的布局則可以有無數的變化、無限的可能。適合圖案中一般最常見的是形體適合圖形,是一種最基本的組織方式。圖4則是一種很常見的裝飾、瓷器等的適合圖案。形體適合一般分為自然形體適合和幾何形體適合。角偶適合圖案一般分為兩種,單角式角偶適合和包角式角偶適合,兩者采用的均是對稱形式。邊緣適合圖案分為對稱式和連續式兩種,前者一般用對稱形式,裝飾主體。[4]后者多采用連續式,常作為邊緣的裝飾連續圖案。
(三)連續圖案
按照一定的標準和排列方式,重復不斷地循環一個同樣的圖案就是連續圖案。一般來說,連續圖案包括二方連續和四方連續。二方連續是指將一個圖案或是幾個圖案在兩條平行線之間向左、向上、向右、向下連續并且有規律地循環排列而構成,富有節奏感。四方連續是指就一個或者幾個圖案按照四個方向連續擴展排列而成,整體感很強,在各種領域的應用也十分普遍。
三、植物圖案的藝術特色
“裝飾性是指視覺藝術形象的一種獨特的性質[5]”,而今,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展,越來越多的傳統文化元素被用于裝飾設計中,以其特有的文化和藝術內涵來吸引人們的眼球。而中國傳統植物紋樣具有深厚的文化價值,也有它特有的魅力。植物圖案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主要反映在題材抽象、內容耐人尋味、形式節奏豐富。[6]
(一)題材抽象提煉
抽象的意思是指人們在思維的活動當中對事物表象因素的舍棄和對于本質因素的高度提取。植物圖案的原始取材應當都是來自于大自然之中的,在植物原有圖案的基礎上進行改良和壓縮,并且保留原始圖案的特征與元素,最后形成抽象的植物圖案,既富有代表性,又具有抽象特征。形式節奏十分豐富,尤其是那種以藤本植物為原型設計的圖案,或是舒緩或是緊湊、既向內收斂又向外伸張、產生一種生命力頑強和輪回永生的藝術效果。變化無窮,體現著強烈的節奏和韻律的美。在裝飾畫中的表現,風格簡潔明快,簡單的圖像處理以及特征組成的關系形式,使畫面達到全面卻不繁瑣的最終效果?!把b飾藝術既需要夸張,也需要更大膽的想象。[7]”任何一個國家與地區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魅力,而“變形”在中國民間藝術的夸張、實踐,則具有貫穿整個創造過程的意義,它是在藝術中的大膽扭曲,也是實現的圖像。[8]
(二)內容耐人尋味
在中國歷史文化傳統中,植物圖案可以說貫穿了整個中國繪畫、宗教等各個領域的藝術之中,不僅如此,植物圖案還各自具有獨具代表性的特殊含義。梅蘭竹菊之所以被稱為“四君子”,是因為它們是高潔的象征。海棠花是嬌艷的代表,牡丹是富貴的代名詞,蓮花則是“潔身自好”的專語,更是佛教植物圖案的經典御用。而這些裝飾圖案的內容,是中國特有的歷史文化賦予的,與傳統民族文化息息相關,有些甚至可以說是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的一種代表。不論是哪一種圖案,都反映出了人們對于生活的認真和熱愛。在我國現階段的裝飾畫來說,以傳統的裝飾為主,主要以寫意、變形為主的藝術創作形式,以自然、植物為基礎,將其所蘊含的精神、氣韻進行概括性的變形及再創造,從而使其在色彩和造型上都產生了生動形象、極具魅力的美感。
(三)形式節奏豐富
傳統的植物圖案多是以修長的藤本植物作為原型加以設計創作,舒緩緊湊,內外收斂,體現出連綿起伏無止無休的動力,產生了一種連綿不斷的生命力和永生的藝術效果。相較于其他藝術類別,現代裝飾畫可選擇的材料要多很多,在材料類別的多樣化上,尤其明顯的是環境藝術裝飾畫。環境藝術裝飾畫所追求的質感、表現內容與主題、風格等不同的效果,往往會采用與眾不同的、極少使用的材料。將經過處理的植物運用于裝飾畫面當中也很常見,將他們建立一種聯系,最大程度地將它美化,給人以美的視覺享受?!把b飾畫有其獨特的藝術規律,它進一步反映人類的主觀愿望,傳達人們的審美,從而在繼承傳統文化當中,現代思想和觀念的出現,充分引導和培養了人的內在審美?!?/p>
四、植物紋樣的應用前景
首先,植物圖案的發展趨勢離不開對傳統藝術意蘊的傳承,應擔以時代的審美觀給予植物圖案新的內涵,使得傳統植物紋樣的形象得到不斷地豐富和繼承。植物圖案的發展、興起經歷了很漫長的一段歷程,是中華民族智慧的象征,將傳統植物圖案運用到室內設計、服裝設計、家具設計等方面,為其賦予新的設計理念和功能,是符合現代社會對于美的需求的。在選用傳統紋樣的同時要給予他們新的時代感,要注意吸取先進的設計理念,緊隨時代潮流的步伐,推陳出新,給人以全新的設計理念與感受。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在需求傳統現代的中間道路的時候,“度”的把握也相當重要。若是一味把求變化當做目的,其結果很可能是既看不到傳統的痕跡,更談不上現代化的創新。
現在已有很多將植物圖案應用于各種設計的一些嘗試,但是“就目前中國設計發展的現狀來看,我們的藝術瑰寶并沒有得到充分的發展和利用”,植物紋樣的裝飾性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與發揮,希望設計師們能更好地將這些傳統的植物圖案在自己的設計作品中得到有效使用,讓更多的中國傳統元素得到世人的關注,弘揚中華文化。
參考文獻:
[1]錢永寧,侯慧俊主編.建筑紋飾圖典[M].上海:上??茖W科技文獻出版社,2008.
[2]茆先云.宋元時期植物裝飾紋樣的文化解讀[J].中國美術,2010,(01):126-127.
[3]陳西平.中國樹文化內涵及淵源探析[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9):18-22.
[4]雷圭元中.中國圖案作法初探[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79.
[5]楊成寅.裝飾形象簡論[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02,(02):56-64.
[6]葉紀彬.藝術創作概率論[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87.
[7]呂承.廢棄材料在藝術創作中的潛質[A].首屆中國高校美術與設計論壇論文集(下)[C].2010.
[8]王洪喜,王學剛.民間藝術縱談[A].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建設與發展初探[C].2010.
作者單位:
西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