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群
為了解決目前數學復習課收效甚微的弊端,實現高效教學,我對數學復習課高效課堂教學模式進行了新的嘗試,探索出一種復習課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在開放、和諧、愉快、輕松的環境下,積極樂于參與,獨立自主學習,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凸現,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
一、“三段五環節”復習課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特點
“三段五環節”模式的基本框架:(課前階段)提出整理要求,學生自主整理——(課中階段)分享交流構建,全面內化提升(五環節)——(課后階段)進行檢測評價,反饋復習效果。“三段五環節”模式的最大的特點是:把課堂教學擴展到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時間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角”作用,讓學生在獨立自主中學習,在分享交流中構建,在分層練習中內化提升。其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發展為根本,以教材為教學資源,以樂于參與為主旋律,以自主、合作、交流、分享、構建等學習方式為手段,引導學生在整理復習中構建知識網絡,查漏補缺,全面內化提升,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實現高效課堂教學。
二、“三段五環節”復習課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流程
下面以本人上的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整理與復習》一課為例解說模式。
(一)課前階段:提出整理要求,學生自主整理
復習課,由于學生對舊知識或多或少出現了遺忘,所以在上復習課前,教師要根據復習目標和重難點編制好整理復習材料,提出具體的整理要求。如:在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整理與復習》時,我是這樣編制整理復習材料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整理與復習:1. 長方體和正方體有哪些特征?利用表格的方式進行整理。2.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我們學過有哪些知識?利用表格的方式進行整理。3. 我們已學過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這些所有知識,請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整理。4. 在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時,你有哪些不明白的?有哪些題目容易出錯?把題目及你的錯解寫下來。
(二)課中階段:分享交流構建,全面內化提升(五環節)
復習課主要的目的是將平時所學的分散、零碎的知識串成線,連成片,形成完整的知識網絡,并對學生掌握的知識進行查漏補缺、全面內化提升,提高學生綜合解題能力。本人認為可通過下面五環節實現:
第一環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復習興趣。在上課伊始,教師就要通過創設新穎的教學情境,使舊知以新的形式出現,激發學生的復習興趣。如:在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進行整理與復習,課伊始,我就用課件創設這樣的一個教學情境:猜一個被一塊木板擋住上部分,長5厘米,寬5厘米的規則圖形可能是什么立體圖形?讓學生大膽地去猜想,這樣一個學生感興趣的情境創設,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復習興趣。
第二環節:小組分享交流,構建知識結構。教師出示課前整理復習材料,學生圍繞整理復習材料的內容在小組內分享交流自己的整理成果,小組內各成員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積極討論,在此基礎上形成小組共識,把自己整理得不夠完整的材料補充完整,初步構建知識結構。
第三環節:全班分享交流,完善知識網絡。構建知識網絡是復習課教學的中心環節,此環節我為學生創設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各小組派代表匯報,有補充的同學可站起來補充,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激起智慧的碰撞,最后全班達成共識,完善知識網絡圖:
第四環節:組織分層練習,全面內化提升。在復習課中,要針對復習目標、重難點、學生容易混淆、容易出錯的內容,知識的生長點、連接點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讓學生在不同層次的練習中,得到全面內化提升,實現查漏補缺、鞏固提高的目地。
第五環節:開展多元評價,及時總結反思。教育心里學認為:通過教學評價,能給予學生一種成功的體驗或緊迫感,從而強化或激勵學生好好學習,并進行及時的反饋和調控,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
(三)課后階段:進行檢測評價,反饋復習效果
有效課堂教學要向課外延伸。故在復習完成時,要出適當的題目(相當一次的作業量)的檢測題,用A4紙單面打印發給學生,要求學生課后獨立自主地在老師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并上交,教師進行全批全改再發回給學生。
我們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中高年級我們應選擇能調動學生自主學習,較好地培養學生的歸納、分析等綜合能力的教學方法,低年級我們應選擇能調動學生復習興趣,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的合作、聽、說等能力的教學方法。
責任編輯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