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弋永杰 韓瑜
礦關人散?偏不信邪!
文/弋永杰 韓瑜

山東能源淄博礦業集團旗下的山東新升實業公司是由資源枯竭礦井埠村煤礦轉型而來的,盡管還有可采10年的資源儲量,但他們仍主動關閉了最后一對井口。不過,這家老企業并沒有陷入“礦關人散”的魔咒。
埠村煤礦是淄礦集團全資子公司東華能源公司下的分支機構。為進一步理順產權關系,淄礦集團于2015年注冊成立了山東新升實業公司,承接埠村園區管委會的監管職能。之前,埠村煤礦有二號、三號兩對井口和8家非煤單位。最后一對井口的關閉意味著新升實業公司將完全脫離煤炭生產行列。不過,這家老煤炭企業并沒有陷入“礦關人散”的魔咒,2016年完成利潤286萬元,一舉甩掉了連續12年虧損的帽子。
逼出來的轉型
始建于1958年的埠村煤礦核定年生產能力120萬噸,鼎盛時期下轄三對礦井,年產量超過180萬噸,從業人員達到8600多人,曾經是淄礦集團第一大礦。“九五”時期,埠村煤礦為淄礦集團的扭虧脫困和濟北新礦區建設作出過突出貢獻。
隨著采深的增加,埠村煤礦資源儲量不足、煤質下滑的問題開始凸顯,不得不于2004年關閉了一號井。然而,這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像大多數瀕臨枯竭的礦井一樣,埠村煤礦被人員冗余、效率低下、資金短缺等“老企業病”糾纏,生產經營一度陷入困境,最嚴重時虧損額高達1.17億元。
2014年以來,煤價和成本進一步倒掛。埠村煤礦在2013年7月關閉三號井之后,又于2014年關閉了另外兩對礦井。伴隨著礦井的全面關停,埠村煤礦的發展觸角伸向醫療健康、新材料、新能源、現代服務等行業領域。2015年,新升實業公司便應運而生。
人到哪里去,資產怎么用
人到哪里去,一直是制約國企轉型發展的首要難題。對此,新升實業公司早有謀劃。他們一方面通過內部調劑收緊人員進口,另一方面以“四個一批”拓寬人員分流安置途徑。
“減一批”:通過清理退休返聘人員、臨時性用工和非在冊用工、依法與到期井下合同制人員終止勞動合同等措施,8年來累計減少在冊職工2792人、臨時性用工197人。
“輸一批”:通過搭建東辰共贏服務公司和東辰共贏物業公司兩個平臺,廣泛承接礦井生產、物業管理等服務業務。目前,有20余支專業隊伍、1200余人在外“打工”,2015年實現創收3000萬元。
“調一批”:根據企業需要和個人意愿,抽調部分生產一線富余人員支援非煤轉型項目和兄弟單位建設,8年來累計從礦井本部調出職工242人。
“退一批”:2009年和2014年兩次對部分年齡偏大的職工實行內部退養政策。首批內退職工已全部正式退休,第二批享受政策的職工有471人。

截至2015年底,埠村煤礦在冊職工從2007年的6366人降至目前的3212人。“人多并不是包袱,而是財富。我們的工人在煤礦生產管理、后勤管理和物業服務等方面很有特長,只要找到門路,就能把活干好。”山東能源淄礦集團新升實業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李樹新說。大量職工外出創業后,新升實業公司成立了“留守家庭互助小組”和“留守愛心服務站”等幫扶組織,解除職工的后顧之憂。目前,該公司許多職工都做到了由“舍不得遠離家門”到“爭相走出去創業”的巨大轉變。
李樹新告訴筆者,新升實業公司除了人的財富,還有1000多畝土地,這讓公司有了新的投融資平臺。今后,新升實業公司將利用土地擴大招商引資,實現企業的快速發展。
膛出一條自我造血之路
來自山東能源集團的消息顯示,新升實業公司工業藍寶石項目通過了山東能源集團董事會審批,獲得了投資建設的“路條”——注資1億元成立山東新升光電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專注于藍寶石產品的生產、經營和銷售業務。
為了更好掌握藍寶石加工工藝,新升實業公司還選派10名青年員工到生產廠家進行脫產培訓。他們不負眾望,終于生產出了完全符合產品標準要求的40公斤級的藍寶石晶體。
按照規劃,新升實業公司工業藍寶石項目分為三期,將充分利用原埠村煤礦東區關井閉坑后的閑置土地、樓房以及供電、供水系統等,可以有效節省投資成本。
“我們必須膛出一條新路來。”李樹新表示。新升實業公司確立了新材料和現代服務兩個產業發展方向,并以轉、扶、挖、培四條途徑打造新的產業優勢。轉,就是轉型發展煤炭生產服務業;扶,就是扶持優勢非煤企業;挖,就是挖掘存量資源的新潛能;培,就是運用資本手段快速培育新產業。
新升實業公司對各權屬單位積極轉換經營機制,實行分兵作戰、分線突圍、分灶吃飯、分項考核。通過劃小核算單位,新升實業公司與原煤、非煤、后勤三條線層層簽訂“責任狀”,把所有經營實體能夠擁有的經營自主權下放到位,動態做好監督和考核,力推轉型發展重點項目、單項工程和關鍵任務的限時辦結。
對于煤炭生產和社會服務產業,淄礦集團不再大包大攬,只是給予同等條件內部單位優先使用的政策支持,促進其主動提升服務水平;對于現有產業的升級改造,一事一議為其提供必要的資金幫助。比如,2014年和2015年,淄礦集團分別為新升實業公司熱電廠鍋爐的擴容工程和工程塑料擴產工程提供了6400萬元改造資金以及1800萬元借款,均取得了良好的投資效益。2016年,埠村園區內8個非煤單位全部實現盈利。
融入地方經濟“借力”發展
生產了幾十年煤炭的企業不再采煤,一開始工人們很難接受。“一方面,煤礦工人本身是個重感情的群體;另一方面,很多工人除了采煤也不會干別的,所以很排斥。”李樹新坦言,企業虧損后,很多人都在觀望。
新升實業公司黨委書記鄒美元告訴筆者,要做思想工作,講清企業面臨的形勢,幫助職工樹立“身份不能當飯吃,賺錢才是硬道理”的理念,也要用實實在在的例子證明大家能靠自己過得更好。目前,大部分職工已經轉變了想法。
與當地政府加強合作,是新升實業公司謀求轉型脫困的另一項重點工作。他們與章丘市政府及管理部門建立了常態化溝通機制,主動對接章丘市發展規劃,積極配合淄礦集團爭取政府對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支持。
在新升實業公司的積極努力下,淄礦集團與章丘市政府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給予新升實業公司土地優惠政策,即企業利用土地進行融資貸款等經營活動。同時,新升實業公司抓住周邊企業、學校、社區眾多,供熱市場廣闊的有利重要條件,利用自備矸石熱電廠的熱力資源,與地方主管部門聯合,涉足供暖供氣產業。
目前,新升實業公司熱力公司供熱面積已達130萬平方米,實現了電廠資源由自發自用向熱電聯產、地企互惠的轉變,成為新升實業公司非煤產業中效益最好的單位。
談到下一步的發展思路,李樹新表示:“力爭用5年時間完成產業結構轉型、產權結構更新、產品結構調優,到2020年企業營收達到50億元。雖然埠村煤礦轉型取得了一些成效和經驗,但受主客觀因素制約,還存在諸多困難和不足。受相關產業政策等限制,我們調研的一些項目還沒有落地,短期內難以發揮效益支撐作用,真正實現轉型重生的道路還很漫長。”
(作者單位:山東能源淄礦集團黨委工作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