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輝
“設備大夫”的工匠夢
■ 林輝
“集團公司要統籌管理人才、技術人才、技能人才三支隊伍建設,提高集團公司軟實力。對于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要做好頂層設計,對于少數高端技術人才和資深技能人才,要納入黨組管理的范疇?!薄泻思瘓F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王壽君

這是第一次從法國引進電子束焊機,然而在電子束焊機調試過程中出現了問題。曹子昆大膽操作,憑著自己多年的數控設備維修經驗,很快將機械軸零位調好。在場法國工程師Mr.COUDERT佩服的豎起了拇指,“中國工匠了不得!”“中國工匠不得了!!”
曹子昆,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負責精密儀器維修的高級技師,大家都叫他“曹大夫”,之所以稱之為“大夫”,是因為他在公司設備故障時解決了“看病難、看病貴”的現實問題,為公司節約了大量的設備采購、維修費用,也為保證公司設備的正常運轉完成生產任務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曹子昆不僅僅因為他取得“全國技術能手”光環,他的事跡更作為“四個一切”核工業精神中“嚴細融入一切”的典型,面對榮譽光環,這位憨厚低調的老師傅總是說:“他只是中核建中工匠群體中的普通一員,他心中一直有個‘工匠夢’,熱衷于鉆研精密儀器維修技術,他現在只有更加努力地工作,才能對得起組織的培養,對得起這份榮譽。”
曹子昆的成長成才,與中核集團的紅色基因是分不開的。曹子昆是“核二代”,出生在一個普通的核工業工人家庭。父母都是廠里的普通工人,他出生那會兒,正值工廠的創業階段,父母經常工作到很晚才回家。
放學后的曹子昆經常又冷又餓的蹲在自家門口等爸媽回家做飯。日子長了,隔壁鄰居實在看不過去,就經常把曹子昆帶回自己家里吃飯。經常父母下班回家時,他已經在鄰居家睡著了。一臉稚嫩,睡的稀里糊涂的曹子昆問爸爸:“爸爸,同學家的爸媽很早就下班回家了,你們為什么這么晚???”父親低頭不語,母親說:“孩子,不是爸媽心狠,是爸爸媽媽的工作和其他小朋友爸媽的工作不一樣,長大了你就會懂了?!?/p>
后來他才知道當時正值核工業建設的關鍵時期,曹子昆父母正是這千千萬萬核工業建設者中的一員。曹子昆在這個核工業春天的搖籃里長大,核工業精神的耳濡目染,讓他對核事業激情滿懷。他曾數次站在父母工作的汽車廠廠門口,凝望里面一排排整齊的廠房,傾聽廠房里機器發出的各種聲音,堅定著“學好技術,報效國家”的強烈愿望。
曹子昆在學生時代就對電器非常著迷,在812廠技校學習儀表的時候,他就對著電氣實驗室里各種電器設備拆了又安,安了又拆,曹子昆爸爸發現他對電器有著相當濃厚的興趣,也經常借閱一些電器方面的書給他看。就這樣,當他第一次看到由自己組裝的黑白電視機有圖像的時候無比興奮,抱著爸爸轉了好幾個圈,對儀器儀表的濃厚興趣在那個時候就在心里悄悄地生根發芽了。
1989年,從技校畢業后,曹子昆聽從父親“當一名好工人”的囑托,接過了父輩的槍,進入了公司維修車間工作。參加工作后曹子昆被分配到儀表崗位,從一開始的興趣愛好,到工作后的責任擔當,他的角色在慢慢轉變。
在工作中他總是有渾身使不完的勁,從不拈輕怕重,交給他什么任務都執行,不懂就虛心向老師傅請教,不少曹子昆父親的同事都和他開玩笑:“老曹,你娃兒可以哦,這也問,那也問,硬要把我們這些老家伙的這點手藝都學完了?!?/p>
而當年與曹子昆一同在技校學習儀表的同學,如今還奮戰在精密儀器儀表維修第一線也只剩下他一個人了?!安煌跣?,方得始終”,曹子昆就這樣認準了自己的目標,一路堅持著走下去。
日本最具工匠精神的企業家稻和盛夫說:“當你把一個產品完全當做自己的孩子,滿懷愛意、細心觀察時,必然會獲得如何解決問題,提高品質的啟示?!辈茏永ゾ褪沁@樣把每一個需要維修的產品當成了自己的孩子,為自己的孩子看病,還有誰比自己更上心呢。

往往在別人眼中看似平常簡單的維修任務,到他這里都要多問幾個為什么?遇到搶修任務,他有時會不分晝夜連續工作十多個小時。
有人做過統計,曹子昆20年干了別人30年的活,這也讓曹子昆練就了兩項“獨門絕活”:對精密機電一體化設備具有高超的綜合維修技能,能根據自己長期積累的工作經驗,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聽、看、查”設備維修檢測方法,很快排除設備故障;在設備維修過程中,能夠很快找到國產器件代替已壞進口器件,從而解決一時買不到配件的難題,也為企業節約了大量維修費用,為保證核電元件生產線設備的安全正常運行提供了保障。
當記者問曹子昆,讓他說說掌握這兩項絕活兒的體會時,他謙虛的說:“我只是把同事們長期實踐中積累下來的經驗、竅門進行總結提煉、找出規律、梳理成形。這些知識,是我跟大伙兒學來的。”曹子昆這樣“輕描淡寫”的描述背后,是厚道和地道。厚道是他無論維修哪臺設備都認真對待;地道就是講究,是他對自己維修過的數百臺設備都建立了技術檔案,分門別類,一年一年,筆記本就像一個長大的孩子一樣不斷撂高,到現在,累計達30余本、10余萬字。正是這些實用化的知識、系統化的經驗,使曹子昆掌握了過人的本領,凝結他多年來刻苦鉆研、精益求精、執著追求的心血。
曹子昆為什么總能在關鍵時刻及時準確“醫治”設備的“病癥”?秘訣在哪?他說,“其實沒有什么竅門,就是工作時仔細記錄設備的故障狀態、故障原因、修復的過程,長年累月積累維修經驗和數據,就可以及時做出維修方案并盡快實施。”
這位設備大夫已然和他的設備建立起了一種難以割舍的情結,他把設備看成有生命有靈氣的生命體,用心和它們交流,了解它們的病癥,為它們建立詳細的“醫療檔案”。在他看來,只有對每臺設備健康狀況都了如指掌,才能在處理故障時得心應手,快速恢復設備的正常功能。
曹子昆心里清楚,高精尖設備的維修技術核心數據是花錢也買不來的,一臺精密儀器無故障運行多少時間?劣化的趨勢是怎樣的?國外的專家對此都是技術封鎖,這些都必須靠維修師傅們平常的日積月累慢慢總結而來。為此,曹子昆發動維修安裝部的師傅們,在部領導的大力支持下,開展為設備建維修電子檔案的工作。
曹子昆高興地告訴記者:“設備建電子檔案工作意義重大,通過對數據的收集、處理加工和解釋,使其為維修快速制定方案提供依據?!?/p>
曹子昆在沒有維修任務的時候,就把頭埋在給設備建電子檔案工作中,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為每一臺設備都建立單獨的維修電子檔案,為今后快速查明設備故障,修復設備提供依據,為車間生產爭取寶貴的時間,同時,也為后備力量的培養提供了鮮活的教材。
維修安裝部黨支部書記蔣斌告訴記者,“在曹子昆的血液中似乎始終流淌著一股不認輸的特質,這種特質讓他對任何一個不明白或不懂的問題都絕不放過,一定要掌握和解決方才安心。只要接到工作任務,立馬趕到工作現場,立即展開設備故障的原因分析,為了解決棘手的技術問題,他可以連續工作幾天幾夜,也不覺得累,他運用自己精湛的專業技術和豐富的經驗,并通過自己的苦干、實干加巧干,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p>
上個世紀90年代,國企改革,中國制造業借著政策的東風,快速發展,核電燃料元件的制造也看到了曙光。當時車間的10多臺數控車床都是從南非進口且已服役10余年的老設備,電器電路運行極為不穩定,時好時壞,而生產時間緊、任務重,這個時候設備出問題簡直就是“掉鏈子”。
為了保證生產順利完成,保證設備的穩定運行,曹子昆經常是雙手油污一身汗,每天不僅要維修設備,還要詳細記錄維修情況,業余時間歸納整理,不懂的專業術語查找工具書,把大量的時間用在消化圖紙、比對尺寸、琢磨程序上,對一些難懂的問題,他還利用晚上時間在家上網查找資料,經常干到凌晨兩三點。在這個過程中,曹子昆的精密儀器儀表維修的技能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后來隨著互聯網的興起,他又主動加入網上技成(自動化)培訓課程學習,利用業余時間不斷提升自己的維修技能,這一學習他已堅持了多年,現成為了該培訓中心的VIP學員。
在多年的工作中,曹子昆無數次地為設備排除故障,這在工廠已被傳為佳話。三車間JK701是公司一臺生產格架的重要激光焊機。曹子昆從1996年接手這臺設備的維護工作到現在,一直把它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愛護,對整個設備的每一個零部件都了如指掌。2000年,這臺設備總是莫名出現閃光燈一閃光,就立刻停機的現象。當時正值生產的關鍵時刻,車間領導要求,一個星期之內一定要查出故障原因,并且抓緊修復!否則,只能在法國緊急采購一臺新設備進行替換。
由于國外維修技術的壟斷,使引進設備的技術保障嚴重依賴于人,不僅設備維護成本高昂,而且生產節奏和過程經常被打斷。為了爭取時間盡快找出故障原因,節約設備維修或采購的巨額成本,曹子昆和他的團隊一刻也沒有離開維修現場,困了、累了就在現場輪流小憩一會兒,然后又接著干。他們把一個個電子元器件及儀表挨個檢查、排除,反反復復,一次次確認,再檢查、再排除,整整干了兩個通宵,終于找到了故障點。但是,出現問題的洋設備零部件卻沒有備件,等廠家發貨要三個月以上。此時,早就下決心“馴服”洋設備的曹子昆主動請纓,他研究圖紙、制備工裝、尋找替代材料,僅用一周就解決問題,為企業節省資金上百萬元。
當VVER—1000型核燃料元件剛剛開始引進時,這一組件類型不同,公司以往運用法國技術生產的核燃料組件吸引了他的眼球。它是由俄羅斯研制生產的元件類型。如果公司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拿出合格的產品,將會由俄羅斯核元件生產企業給田灣核電站緊急供料,這將會給VVER—1000型核燃料元件國產化之路蒙上陰影。
在VVER—1000型核燃料元件生產之前,俄方沒有給公司提供燃料組件定位格架柵元管生產的專用設備,公司決定該設備自行設計制造。
曹子昆承擔了該設備所有電器控制的設計以及PLC程序的設計后,一頭扎進了燃料組件定位格架柵元管設備的電器研制的工作中。在無技術資料的情況下,他積極翻閱各種資料和書籍,一次又一次試驗,憑借豐富的經驗,很快實現了柵元管的自動生產,最后達到穩定運行,為VVER-1000核燃料元件生產創造了有力條件。
在該生產線設備調試期間,俄羅斯專家又發現熱處理爐內的溫度不能準確測量,當時俄方專家也感到問題十分棘手。而曹子昆和他的團隊一道經過研究,發現了問題的癥結所在,很快解決了這一技術難題。當得知解決這一問題的是中核建中的一名技工時,俄方專家贊嘆不已。
曹子昆總是說:“雖說我們班組是輔助型班組,在實際的工作中卻把握著公司生產的命脈,保本修舊不如革新創造。”曹子昆秉承這樣的理念,僅零部件替代等維修技術方法的創新,就為公司節省成本開支1200多萬元。
維修安裝部主任王來革告訴記者:“世界的電氣控制技術發展突飛猛進,只有在第一時間跟蹤前沿技術,才能在設備選型的先進性上不掉隊,在設備后續運行維護上有保障。而這樣的能力,需要的是強烈的敏銳性與前瞻性,在這點上,曹子昆做到了。他是設備的福音,設備故障的克星?!?/p>
2013年10月,國家能源局首次提出核電“走出去”戰略,核電作為中國高科技和高端制造業走向世界的一張“國家名片”,受到高度關注,“華龍一號”走出去對于我國核工業直接參與國際競爭意義重大。
CF3核燃料組件是核反應堆的“心臟”,又是“華龍一號”走出去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與核心。中核建中于2014年5月開始了CF3燃料組件的生產和制造工作。
三車間韓國進口激光焊焊機是生產CF3燃料組件格架的關鍵設備,在生產過程中,該設備突然損壞,無法正常生產。然而,該設備的控制系統都是國外的技術,在國內沒有維修經驗可以借鑒。如果要等韓國專家來維修,將無法按時完成CF3燃料組件的生產,將影響我國“華龍一號”“走出去”的時間,在這緊急情況下,曹子昆又一次承擔下了這一艱巨的任務。曹子昆用他獨特的“聽、看、查”的方法又一次很快找到了故障原因:激光電源有一個啟動不正常,2FANUC數控系統定位反饋板有問題。他只用了兩天時間就使激光焊機正常運行了。
像這樣的搶修在CF3燃料組件生產過程中進行了很多次:車削中心“哈挺”TT42、立式加工中心“小巨人”VCN510C、臥式加工中心“斗山”HC505等等,為公司的CF3燃料組件按時、保質保量的完成任務做出了貢獻,為“華龍一號”的優質“糧食”生產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年來,曹子昆與精修班一道完成了包括200多套超聲設備,比利時壓機,德國、美國推舟爐、氧化爐,法國電子束焊機,法國、韓國激光焊機,日本、歐洲多臺數控車床和加工中心,俄羅斯骨架點焊機及M2電子束焊機等核燃料元件生產線上多臺關鍵設備的搶修,這些金貴的設備,還沒有因電器故障請外國或國內專家來公司維修過?!艾F在不管車間哪臺設備出現問題,我們首先想到找的不是洋專家,而是我們的設備‘大夫’曹子昆?!比囬g主任于小焱笑著說。

從2008年與法國TECHMETA公司工程師到公司進行電子束焊機安裝調試工作開始,與曹師傅打了近10年交道的趙兵主任說,曹師傅在電氣維修方面的豐富經驗以及嚴謹細致、不恥下問的工作態度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近年來,電子束焊機在使用過程中有一次焊機電源出了問題,通過檢查,專家判斷問題出在一塊電路板上。由于沒有電路板的原理圖,購買新的電路板周期又太長,曹師傅就把電路板上的主要元器件都用國產元件進行了替換,很快修復了電源,保證了焊機正常使用?!?/p>
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任宇洪說:“近30年,曹子昆一直奮戰在公司維修領域從事儀器儀表的維修工作,解決了不少公司高精尖設備的疑難雜癥,既為公司節約了大量的設備采購費用,也為保證公司生產設備正常運轉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他是公司名副其實的‘設備大夫’?!?/p>
他的夢想是成為核電燃料元件精密儀器維修的專家。如今,他正一步步地向著金字塔的塔尖邁進。
2016年1月,以公司首席技師曹子昆命名的“曹子昆精密儀器技能大師工作室”通過宜賓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宜賓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宜賓市科技局、宜賓市財政局聯合認證并在維修安裝部掛牌落戶。這也是公司第一次以個人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師工作室”。工作室團隊成員全部來自公司維修安裝部精修班,包括電器、儀表、機電一體化等方面高級專業技術人員,有成員8人,個個都是技術達人。工作室承擔著中核建中在線高精尖設備的維護保養工作,提出“有設備維修技術難題就找維修安裝部精修班——曹子昆大師工作室”的口號,并且對現場設備技術問題求助滿足“三快”,即“快速到達現場、快速診斷原因、快速解決問題”。
大師工作室成立以后,曹子昆的業務工作更忙了,不僅承擔公司精密儀器儀表設備的維修工作,還技術支持控股公司和宜賓市周邊工廠,只要來電話,他總是第一時間到達現場,舍小家顧大家,給他們提供技術支持,解決技術難題。
2016年9月,公司的控股公司“中核汕頭(精密)制造有限公司”的條帶自動沖壓設備出現故障,自動出料系統無法自動運行,該設備是韓國原裝進口設備,資料不齊全,跟韓國廠家聯系,不僅費用需要3萬元,還要很長的維修周期?!爸泻松穷^(精密)制造有限公司”花了近兩個月時間也無法將它修復,最后請求公司派曹子昆前去技術支援。
那時他剛好犯痛風病,可他堅持說不礙事,生產是大事,不能耽誤。然后帶上藥就去了汕頭。那臺設備沒有設備原理圖和接線圖,他仔細研究設備,在網上和圖書館查閱大量資料,把PLC接線圖一路一路畫出來,并且將PLC控制電機驅動電路也一一畫出來,經過不斷修改完善,最終找到故障點。最后用2500元買了一個驅動盒,在三天之內解決了故障,使生產能夠順利進行。在那幾天里,他經常是忙得忘了自己的病痛,忘了吃藥,設備修好了,他卻痛得走不了路了。
曹子昆踏踏實實做好本職工作的精神感染著周圍的員工,大家在他的帶動下不斷學習,取長補短,相互交流工作經驗,共同進步,立志為公司的發展盡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將工匠精神持續并發揚下去。
“核燃料組件必須是精品,我們的‘活’一定要干得‘漂亮’!”這是曹師傅的口頭禪,也是徒弟們最愛聽的一句話。
曹子昆的徒弟周鑫告訴記者:“我最崇拜的人就是我的師傅,他的設備維修技術可厲害了,從師傅身上,他看到了‘嚴細融入一切’精神的生動詮釋,這正是我們青年人需要去學習、繼承的?!?/p>
在新進廠員工劉旭東眼中,曹師傅帶徒弟有自己的“獨門絕技”,對于學徒初期,若維修不得要領,他會手把手的教;對于學徒中期,若還是摸不清設備維修的要領,那就是責任心問題,他就會嚴厲批評,絕不手軟。所以,徒弟們從來馬虎不得。從曹師傅身上他看到了“事業”與“責任”這兩個詞。
作為儀表高級技師,又是公司維修安裝部精修班班長,他的一系列榮譽光環證明著他的不懈努力:“全國技術能手”、“中核集團公司第五屆技術能手”、四川省國防科工辦“十佳業務標兵”、公司先進工作者、“公司技術能手”、“公司勞動模范”……。他撰寫的《VVER1000燃料組件定位格柵元管自動成型裝置研制》獲國家核能行業協會科學技術獎三等獎、國家能源科技進步三等獎、《VVER1000定位格架制造與檢驗技術研究》《VVER1000定位格柵元管自動沖模研制》分獲公司科技進步一、二等獎。
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