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玲華
(珠海市特殊教育學校)
針對聾生的身心特點,對提高高年級聾生的寫作能力,組織相應的教學活動和方法輔導。主要包括:第一,學好語文基礎知識,積累素材;第二,學會觀察事物,動手記錄;第三,發展口語,提高書面語等寫作教學方法。
特殊教育教學活動聾生書面語書面語的運用,不僅對聾生寫作能力的高低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同時也是聾生與健聽人交流的重要途徑,畢竟聾人數量少,健聽人不會因此去學習與聾人交流的手勢語、手語之類。曾有報道,聾人在社會上受了欺辱,雖有政府部門的介入,但由于其手語表達零亂無序,最后也沒弄清事情原委,導致犯罪分子逍遙法外。
然而,提起聾生的書面語,許多老師、家長及社會人士對聾人的書面語也頗有微詞。聾校語文教師為提高聾生書面語也想盡辦法、使出渾身解數,在教育方法、手段上進行努力探索,然而辛勤的耕耘并未帶來豐碩的成果。教師常為學生書面語表達中的錯誤而煩惱。聾生書面語言能力的現狀確實令人擔憂。
根據多年對聾生進行語文教學實踐的經驗來看,不論是低、中年級還是高年級的學生,在學習語言時,過分依賴手勢語,而聾人手勢語有其局限性及不盡完善的方面,它只是一種比劃,常常一個相同的手勢不同場合、不同意境就可表示不同的意思,它既沒有同詞語產生聯系,也不符和語法邏輯。因此。在用書面語表達時就會產生大量的語病:經常出現語序顛倒,動名互換、代詞的指代不清,結構助詞的亂用,用詞重復等語病,使得聾生不能用規范的書面語言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例如,媽媽衣服買(即“媽媽買衣服”,語序顛倒)。又如,我看電視臺(即“我看電視”。“電視”和“電視臺”混淆不清);“飯吃我”(我吃飯);“我想發送黃老師”(我想給黃老師發送信息),諸如此類的毛病,舉不勝舉。
針對這些情況,下面就談談筆者多年語文教學實踐中總結出的一些見解。
一、循序漸進,牢握基礎
書面語的基礎主要源于語文學科。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學好了語文,我們才會讀書看報,才會寫日記寫信,才會寫好作文,同時也才能學好其他學科。良好的言語能力是學好語文的關鍵。而聾生因聽力損失,造成學習過程中接受環節的殘缺,衍生言語障礙。在入學前他們沒有語言基礎,入學后才開始較規范的口語訓練,并通過教材接觸書面語言。聾生進校學習語言要比健全學生吃力得多,困難得多。他們不僅要依文學語、以語導文,還要同時學習正規的手勢語。手勢語是他們的基本語,也是他們今后用于交流的一種工具。這同時也是造成聾生書面語能力低下的原因。然而基于聾生的聽覺障礙,口語程度不清晰,在社會交往中為達到溝通意向,交流思想的目的,書面語(筆談)顯得尤為重要。但是書面語這一技能,不是隨便可以學好,非下苦功不可。對于聾生來講,學好書面語言更非輕易之事。對于教師來講,要教好聾生的書面語亦絕非易事。
聾生學習語言的特點是,依文學語(依據文字學習說話)但又必須遵循以語導文(以口語主導書面語)的語言規律。書面語是寫的語言,是用于手寫眼看相傳的,是作為一種具體的交際工具而存在的。聾生眼手能力強,能憑借書面語留有清晰、穩定痕跡特點,對他們從容地學習語言十分有利。但是,書面語是在口語基礎上產生的,因此要充分發展他們的口語,以口語主導書面語,才能有效防止聾生語言顛倒的通病。
我們知道,聾校低年級要打好字、詞、句的基礎,中年級進行句群教學,形成節、段概念,這是從詞句教學到篇章教學的重要過渡時期。基礎扎實與否直接影響高年級學生讀寫能力的提高。因此,我們在教學上,首先要加強課文的朗讀、背誦、默寫(口語、書面語、手勢語訓練)。對每一篇講讀課文都要求熟讀、背誦并默寫。課文中的語言是最規范的,讓學生多讀,多背,多默寫,這對豐富學生內部語言很有好處。不僅有利于促進聾生的記憶,而且更有利于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能力的培養。其次要多方面強化聾生書面語表達能力的訓練。加強練筆,寫觀察日記,對練筆情況及時反饋,或進行評講,或進行面批,提高學生寫作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二、創設情境,激勵參與
聾生因為聽不到,語言環境實在太狹窄,常常無法把課堂上所學的東西與實際聯系起來。所以,覺得無東西可寫,害怕日記、作文。因此,作為教師必須充分利用第二課堂來做更好的補充教學。首先,認真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課,讓學生在實踐中領會、理解語文課堂上所學的詞、句、段的意思,讓學生覺得有內容可寫,不再懼怕寫作。其次,實踐中注重引導學生觀察、思維、想象,鼓勵學生多動手、多參與、多實踐,讓學生在實踐娛樂中認識規律,發現知識、學到知識、掌握知識。再次,每次活動后,要求學生根據情景寫作文。另外,還要求學生平時依自己的所見所聞堅持寫日記,對日記及作文認真地指導、批改,問題嚴重的進行反復面批。教師可對文中所寫與學生一起探討、分享,以此讓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寫作習慣,對作文產生濃厚興趣,書面語的運用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如曾經所教的初一年級唐*欣、黃*丹等同學,作文由原來的流水帳都記不清,到知道應該記錄有意義的、與眾不同的事情,也分清了主次、詳略,在層次、語序上也有很大進步,而且經過教師提示可以自己修改,班上其他同學也能將一件事有層次、有條理的陳述出來,部分同學還可偶發些感受、感想,常使我眼前一亮。初三那年,唐*欣同學把自己的經歷寫成《給爸爸的一封信》,感恩父母親的付出,其父母大為驚嘆,不相信是女兒所寫。這封信在經本人同意后,推薦參加殘聯舉辦的征文比賽,獲得較好名次。
三、堅持不懈地抓語言訓練工作
口語的發展,直接決定書面語的運用。因此,對聾生語言的訓練,顯得尤為重要。所以,無論在課堂教學,還是課余時間,都注重口語方面的訓練,鼓勵學生開口,讓學生形成開口說話的習慣,能用口語盡量不用手語,或要求口語、手語和書面語并用。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聾生的寫作能力,亦即書面語的應用。這項工作是長期的,必須有家庭、社會的配合,有條件同時還要進行聽覺能力的訓練,才可能更好地提高聾生的口語,寫好書面語。
四、書面語的生活應用
“用自己的話來寫作文”這句話是我國當代散文家、詩人趙麗宏在論寫作時一篇文章的題目。這一點很重要。要寫好作文,除了學好語文基礎知識,注意積累、借鑒課本上及他人的經驗或方法外,更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話來寫作文,那樣寫出來的作文才是真正的作文,才會有活力,才會吸引人。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教給學生如何才能用自己的話來寫作文。比如,碰到下雨,就要觀察下雨前天空中發生的變化,觀察雨中的街道、花草樹木以及行人在雨中的神態和動作等,還要在筆記本上把它們一一詳盡地記錄下來。再如,白天遇到一個與眾不同的小狗、小貓,就要留心觀察它的樣子及它的一舉一動,到晚上,就在筆記本上把它們“畫”錄下來。這樣,到寫日記、作文時就不愁沒有材料可寫,這樣寫出來的真正是自己的文章了。以致今后踏入社會遇到事情時就能用書面語準確地表述出來。
而今的時代是個科技飛速發展的年代,隨著電腦、手機、網絡等的普及,聾生與健聽人的交流愈發通暢,聾生學習書面語的途徑更多元化。
參考文獻:
[1]李巖,孔玲,李淑英.聾校語文讀與寫.天津教育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