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建明
(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左家塢鎮中學)
聽、說、讀、寫是英語學習的四大基本技能。閱讀是獲得形成英語技能的主要手段之一。閱讀是中學生學習英語最基本的手段之一,掌握必要的閱讀技巧是提高閱讀效率的根本保證。
英語教學初中生閱讀能力一、培養初中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意義
(一)閱讀是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
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一種語言就是英語。全世界有85%的信息可以從英語書籍資料中獲得。因此,人們就通過讀英文報紙、雜志,看英文資料,讀英文來信,看英文說明書、廣告、報告等,還通過讀科技、歷史、政治、經濟、社會學等方面的英文文章及文學作品來獲取信息。著名的交際教學法關于閱讀的核心思想,是強調為獲取信息而閱讀。
(二)閱讀是中學生學習英語最基本的手段之一
在我國,中學生尤其是來自農村中學的學生學習英語缺少一個良好的外語環境,不能像漢語那樣從聽說入手去學,單純依靠聽力輸入就非常困難,只能以閱讀為基礎,通過對英文書籍、文章等的閱讀,擴大詞匯量,開闊視野,為聽說、口語和寫作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打下扎實的基礎。
(三)掌握必要的閱讀技巧是提高閱讀效率的根本保證
初中英語教學不僅要求學生去閱讀去獲取信息,更要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教師在學生學習開始就要有意識地強調閱讀技巧的傳授與使用。學生只有掌握了必要的必備的閱讀技巧,才能在閱讀中正確恰當處理各種體裁的材料,逐漸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熟練運用各種閱讀技巧,高效率閱讀自然就不會是空中樓閣。
二、初中生英語閱讀現狀的分析
(一)學生閱讀材料來源短缺
目前,學生除了課本就是練習冊及試卷,幾乎沒有英語課外讀物,而且閱讀范圍也很狹窄,很少會想到找一些優秀的英語名著或故事及介紹西方國家風俗文化等方面的書籍來閱讀,這是影響學生閱讀能力提高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導致農村學生英語水平相對落后的一個主要原因。
(二)學生現狀使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難以推進、收效甚微
1.從教師及家長的角度來說,農村中學里老師盡管努力提倡學生多閱讀英語課外讀物,但由于學生家長自身文化素質及工作等因素限制,很少閱讀書籍特別是英語書籍,不能以身作則,再加上不能很好地有效指導督促學生去閱讀,致使英語課外閱讀效果不太理想。
2.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普遍存在大量不良的閱讀習慣,如音讀、心讀、指讀、復視、雙腿的擺動、邊讀邊查詞典找詞義及母語翻譯等。
3.學生缺乏相應的學習方法和閱讀策略,然而閱讀策略的差異對成績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成功的英語學習者能卓有成效地調控自己的閱讀策略。
(三)教師的教學理念有待更新、教學方法有待改善
受傳統思維模式和教學模式的影響,許多教師在英語閱讀中“以語法知識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再加上教學模式枯燥、以試卷處理為主、缺乏交流互動,只是從詞到句,對文章逐句講解,使學生的理解只限于單詞或句子水平上的理解,忽視學生閱讀語篇銜接知識和文化背景知識在閱讀中的作用的培養,導致閱讀效率不高,造成英語閱讀障礙,致使英語學習進步緩慢。
三、英語閱讀能力培養的方法與途徑
(一)選擇合適的英語讀物,創設良好的閱讀氛圍
在“輕負高效”這樣的課改大背景下,我們應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英語閱讀的環境,讓學生閱讀合適的、有益的課外書。選好閱讀材料是關鍵。從文章的體裁來說,故事、詩歌、傳記、小品、童話等,都可作為中學生閱讀的材料。
(二)發揮教師應有的指導作用,糾正不良閱讀習慣
學生誤認為指讀能促使他們專注于文中的每個單詞,能幫助理解和記憶。但事實上,專注于每個單獨的單詞,只能給他們的理解制造難題,看上去是一大堆互不相關的信息,以至于大腦無法集中于閱讀上,心不在焉或者感覺厭倦。對此,有效的對策是:不斷進行速讀訓練,增強語感。指導學生利用報刊上的文章練習擴展眼睛的視程,拓寬注視范圍。眼睛要抓住成串的文字,搜索有具體含義的意群,連貫閱讀,保持流暢的、合邏輯的思維不被割斷,捕捉表達整篇文章的關鍵詞語,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取所需的信息。
根據調查顯示,回讀的原因一般有:沒讀懂或者一知半解,生詞較多,即使猜測詞義也還對自己所猜的詞義舉棋不定,注意力不集中等。對此,我們可以進行以下嘗試:
1.對已養成回讀習慣的學生,指導他們可用手掌或索引卡作為控制閱讀行進的工具,使自己專注地閱讀不走神,做到身心并用,更好地理解文章。
2.對閱讀材料的難易度做出正確判斷,并給予有效的控制。最好先選擇淺易的材料讀。再次,幫助學生培養積極的態度,保持自信,鼓勵他們調動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敢于一口氣越過障礙讀完,保持閱讀的連貫性和整體性,
3.逐步養成縱式閱讀習慣。讓學生視線專注于閱讀材料的每行中央,縱向移動。同時余光掃描左右兩邊的文字,要求學生按意群向前跳讀。抓住文章的主要意思和主體框架,忽視細節和不相干的內容。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交流活動,對學生進行閱讀能力的評價
學生通過英語閱讀大大開闊了眼界,有效地培養了自己的觀察力與判斷力,使英語整體水平得到明顯的提高。我們可以結合聽力、寫作和口頭復述來豐富閱讀,檢驗閱讀效果。
1.我們要適時給學生提供聽的機會。在中學階段,教師應把學生的閱讀與聽力訓練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的能力,提供學習英語的環境,擴大知識面,更快更牢地記憶生詞,同時也可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檢驗。聽力材料可選用英語電臺的新聞、故事、科普知識等。訓練學生抓大意的本領,而不要求逐字聽懂和記錄,要從上下文去判斷或揣測整個短語、句子或段落的大意,從而擴大知識面與增加詞匯量。
2.說、讀、寫密切配合。閱讀是一個心理過程,閱讀與說、寫是互有聯系的交際形式,閱讀教學的目的也是為了培養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在中學英語教材中,課文的取材極為廣泛。學生在閱讀中,為了獲取未知信息,去認識、推理、猜測,從而了解大意。這些無疑會使中學生在聽、說和書面交際中增強識記、理解詞匯的能力,猜測、判斷語義的能力,分析篇章結構的能力。在訓練中學生說的能力時,一開始就要進行嚴格的朗讀與背誦訓練,選擇內容緊密結合我國日常實際的教材,如《英語九百句》。“寫”的訓練,入門階段要先練好句子;到了提高階段,應該多做表達思想的練習,如寫敘述文、讀后感、書信、小結、日記等并評選“讀書心得優秀習作”“最佳表演”和“最佳書蟲”等獎項。這樣即鍛煉了學生口語,也促進了他們主動進行課外閱讀。學生英語課外閱讀知識便會得到進一步延伸和升華,陶冶美的情操。
3.立足教材,重視課本,復述課文
中學英語教材所采用的課文內容翔實,經典,難易程度適當,有大量適合誦讀的詩歌短文人物傳記,教師引導學生課前或課后進行復述。
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英語基礎提出不同的復述要求。七年級學生由于概括能力不強,只能要求他們詳細復述,即按照課文的順序和內容,較詳細地進行復述。為了防止把復述變成背誦,可先編提綱再復述。到了八年級,學生有了初步的概括理解能力。可以提出簡要復述文章內容的要求。簡要復述有助于培養學生概括能力,也為學生進行創造性復述打下堅實的基礎。復述訓練是一項系統的教學工程,提高學生的英語口頭表達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訓練計劃,在平時的教學中加以滲透,努力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我們要努力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樂意學,讓學生跳出題海,讓學生體會英語閱讀的樂趣,體驗到英語閱讀所帶來的快樂和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