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文龍
(山東省昌樂第一中學)
為了適應當下高中歷史的教學需要,進行高效率教學法的普及是必要的。這需要更新傳統的教學思維,針對現階段的教學狀況,展開教學方式的調整。就高中歷史課堂高效率教學法“三要素”展開分析,即拓寬高中歷史教材的知識范圍、深入挖掘歷史知識內涵、提升對歷史事件的認識高度,旨在解決高中歷史低效率教學的問題,實現歷史課堂整體教學效益的提升。
高中歷史課堂問題教學法師生互動教學效率一、拓寬高中歷史教材的知識范圍
高中歷史教材知識范圍拓寬的目的在于突破現階段高中歷史教材的局限性,深入挖掘教材內部內容深度,針對實際教學狀況,進行教學內容的補充及更新,從而滿足現階段歷史教學的需要。
1.做好重要史實的資料補充
通過對重要史實資料的補充,可以幫助學生深入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更有利于學生全面分析所學的歷史知識。比如,在講授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背景的知識點時,為了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英國資本主義的動因,教師可以補充說明新航路的開辟歷程,補充講授相關的圈地運動知識。又如在《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這一課教學中,為了方便學生理解秦朝的大一統事件,教師可以補充講授秦國的遠交近攻策略,幫助學生全面了解秦統一六國的歷史。
2.做好基本歷史理論知識的補充
為了適應現階段高中歷史的教學需要,教師應該以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為教學出發點,培養學生良好的歷史唯物主義素質,能夠熟練應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觀察問題及分析問題,從而科學的解析相關的歷史現象及歷史事件,由表象到本質。
3.實現相關學科知識的引入
為了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素質,進行相關學科知識的引入是必要的。客觀上來說,高中歷史學科并不是一個獨立的學科,其與地理、語文、政治等學科密切相關,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有必要滲透其他相關學科的知識。
二、深入挖掘歷史知識內涵
為了增強學生對相關歷史知識的了解,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深入挖掘歷史知識的內容,強化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理解深度及廣度。
1.找好歷史問題分析的切入點
教師要引導學生找到歷史問題分析的切入點,這需要從歷史現象的產生背景、原因、目的等入手。比如講授秦統一六國的知識點時,涉及到秦統一六國的相關問題,教師都可以以秦統一六國的背景、原因等入手,引導學生進行相關問題的分析,秦統一六國的時代背景;戰國時期諸侯逐鹿的局面被打破,秦朝實現了封建國家的統一,這是一種必然的趨勢,這種趨勢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從而經濟角度上來說,社會生產力的提升大大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不同地區的經濟聯系日益加強,這為秦統一奠定了扎實的經濟基礎。從民族關系上來說,春秋戰國以來,各個民族間相互融合,中華民族已經發展為一個民族共同體,各個民族間的融合是歷史的必然發展趨勢。
又如,在分析預備立憲的知識點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結合日俄戰爭的影響進行上述問題的分析:在日俄戰爭中,君主立憲制的日本戰勝了沙皇俄國,這極大沖擊了當時清政府的統治理念,清朝的官僚地主強烈實行君主立憲制,也就促進預備立憲現象的產生。
2.從歷史事件的意義影響方面入手
介于有限的教學資源,在有些歷史事件的意義影響方面,教材并不能給出一個全方面的回答,或者限于篇幅或者限于不同章節知識的零散性,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必須針對某些歷史事件的影響進行深入挖掘及補充,從而幫助學生形成全面性、準確性的認識。比如在分析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知識點時,岳麓版高中歷史并沒有深入分析該條約產生的消極影響,有些意義方面的總結比較簡練,這不利于學生對于這個知識點的深入了解。
又如,在分析商鞅變法的知識點時,岳麓版的高中歷史教材并沒有全面的給出關于商鞅變法的評價,學生不能突破對商鞅變法的片面性的看法,商鞅變法促進了秦國封建經濟的發展,但是這種變法活動,不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規律,背離了商品經濟的發展道路,倡導君主獨裁制,對后世也產生了一些不利影響。
3.做好歷史事件的對比分析
通過對不同歷史事件的對比分析,可以有效增強學生對相關歷史知識點的理解深度,如比較洋務運動、俄國1861年改革、明治維新運動,通過這三種運動的比較,可以提升學生對于這三個運動知識點的理解廣度。日本的明治維新是比較全面及系統的向西方資本主義學習的改革,改革的結果是日本走出了貧弱的經濟發展狀態,走向了經濟強國之路。俄國的1861年改革,廢除了封建農奴制度,但是這次改革很不徹底,依舊存在較大的農奴制勢利,這不利于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導致改革后的俄國依舊落后于其他的資本主義國家。中國洋務運動治標不治本,沒有真正觸及封建君主專制政體,只是單純的引進西方的先進科學及軍事技術,并沒有真正地讓中國擺脫貧弱局面,走向獨立富強之路,由于這三個國家對于新舊制度的差異性態度,導致了不同國家發展局面的產生。
4.落實好單元小結
通過對單元小結的落實,可以幫助學生掌握該章節的主要知識點。比如在講授三國兩晉南北朝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總結這一階段的歷史發展特征:政治上依舊處于封建國家的分裂時期,但是分裂中存在一種統一的趨勢。經濟上,南方經濟不斷發展,我國的經濟中心逐漸南移。民族關系上,我國的各個民族之間不斷融合,但也出現了復雜、尖銳的民族矛盾。
三、提升對歷史事件的認識高度
通過提升學生對歷史事件的認識高度,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需要強化學生對歷史學科基本理論知識的日常考核,讓學生意識到不同生產力、生產關系、意識形態、社會存在、階級斗爭等的內部聯系。為了實現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教師必須實現學生對歷史基本理論知識的深入學習,打好牢固的歷史基本知識理論基礎,要引導學生善于應用歷史唯物主義及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解決歷史知識問題,將歷史知識上升到一個理論的高度,從而提升學生高中歷史知識的應用能力。
比如,在講授商鞅變法的知識點時,需要引導學生看到廢井田、開阡陌制度的內在性質,該制度廢除了奴隸主貴族特權,建立起了封建制上層建筑,動搖了奴隸制的經濟基礎,從其內在性質可以看出,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必然聯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又如,在講授明清時期的封建制度時,可以指出封建制度與資本主義萌芽的矛盾是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封建制度的存在不利于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這反映了上層建筑對生產關系的阻礙作用。
四、結語
通過對高中歷史課堂高效率教學法“三要素”的應用,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有利于學生將復雜的歷史知識整合為系統性、邏輯性、科學性的知識系統,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有利于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唐備.淺析歷史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的策略研究[J].才智,2015,(11).
[2]王博.新課改下義務教育課堂加強“移情性理解”的探討[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11).
[3]劉忠東,蔡慶有,習軍明.情境認知與學習理論下數學理解研究的透析[J].教育與職業,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