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麗
(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義堂鎮中心小學)
小學語文教學能否達到理想的效果,關鍵在于教師采取何種策略,在備課環節、課堂教學環節以及課后反思階段都需要講究策略。作為教師,應當對教學策略進行研究。主要探討了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對策。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對策語文課程是小學教學當中十分重要的一個部分。作為語文教師,應當加強對教學策略的研究,在備課階段、講課階段以及課后反思階段都應當采取有效的策略,從而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以及學生的語文成績。
一、教學準備階段的策略分析
(一)備課需要認清自己
教師應當進行備課的工作,首先,應當認清自身的不足之處以及優點所在,在上課之前就設計出符合自身特點以及課程內容的教案。其次,經常對自己的教學水平進行評價,提升自身的素質以及教學水平,大膽借鑒其他人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技術。比如,在講解《小馬過河》的過程中,本人比較擅長手工制作,于是將小馬、牛伯伯以及松鼠三個角色做成了手工制品,結合這些作品講課,不但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提升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二)備課需要了解學生
小學語文課堂當中,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教師只是輔導者以及引導者,教師應當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及促使學生參與到教學當中。在備課的階段,應當了解自己的學生。第一,應當對學生的語文能力以及個性特點進行全面的了解。第二,應當了解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并且應當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進行教學。第三,對于學生切忌采取一刀切的評價,不但應當關心學生成績,而且應當了解學生除成績以外的優點,發現每個小學生的可愛之處。例如,在講解誰知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時候,要求一位學生背誦,他居然大聲哭了,后來了解到他的母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不在身邊,是爺爺奶奶帶大的。由于當時教師不了解這個學生,才導致了課堂上出現了這樣的情況。
(三)備課需要深入教材
在備課的過程中應當深入研究教材,教師應當使用教材教學。首先,應當挖掘教材當中的知識點,并且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研究和思考,其次,作為教師應當了解教材知識點的聯系,并且構建知識點體系。最后,應當和生活實際相互結合。比如,在講解《春望》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可在網上以及圖書館尋找大量關于作者杜甫的相關資料,并且對杜甫的生平深入了解,由于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以及杜甫的歷史,在講解這一課的時候學生都聽得津津有味,并且很多學生都受到了這首詩的感染。這種深入挖掘教材的做法,可以提升教學效果以及質量。
二、教學過程當中的有效策略分析
(一)營造和諧平等的教學環境
從本質上來講,語文教學過程是一種對話以及思想交流的過程。語文教師對話的對象是學生,所以,對話應當是相互平等的關系。第一,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以及能力特點等,促使學生體會到自己的價值和意義,不要否定學生的個性。第二,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關系,并不是教師比學生大就可以不尊重學生,教師應當真誠對待學生以及關心學生。第三,教師應當同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也是平等的關系,教師不應當厚此薄彼。比如,在講解《小馬過河》的時候,可以要求三個同學扮演老牛、刺猬、小馬,學生之間平等對話,營造和諧的教學環境。
(二)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應當激發學生的興趣,轉變傳統呆板的教學模式,可以采取游戲的方式促使學生可以快速融入到課堂當中,提升學生的參與度。首先,教師應當營造快樂的課堂氛圍,可以采取游戲的方式促使小學生們可以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好玩、好奇、好動是小孩子的天性,游戲正好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引導,引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很多小孩子在上課的時候喜歡玩手機、橡皮泥等,作為教師應當積極引導學生進入到課堂學習當中。最后,應當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基礎上,進一步挖掘學生的潛力,提升學生創造能力以及綜合素質。
(三)多多提問,啟迪學生思維
在課堂上不能缺少對學生的提問,教師應當思考如何提問以及采取何種方式提問才能激發學生的思考,教師可以創設必要的問題情境,并且促使學生從問題當中發現以及探究,促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啟迪。第一,在教學設計的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利用一些手工制品、直觀的道具等,并且輔以題目,激發學生的思考以及興趣,促使學生探究的欲望得到開發。第二,教師可以設計某些具備開拓思維的題目,這種題目沒有標準的答案,是為了促使學生的思維更加開放和發散,學生可以踴躍發言以及參與討論。第三,創設對比性的問題,例如新舊知識點相關的問題,從而避免學生混淆知識點。
(四)采取多元化評價的模式
首先,應當明白學生之間個性的不同,評價應當避免片面性,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模式,不應當用固定的一個模式對學生進行評價。例如,在講解小蝌蚪找媽媽這一篇課文的時候,教師讓學生演出這一節目,應當設計多種評價。例如,設置最佳配角、語言最美獎、動作最美獎,這樣多元化的評價方式,發現學生的優點。其次,應當選擇不同類型的評價方式。例如,采取不同測試方法,作文、詩歌朗誦、演講等,多個方面綜合評價。最后,注意評價的主體應當多元化,不僅是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學生也可以對學生進行評價,學生還可以進行自我評價。
三、教學反思階段的有效策略分析
(一)教師加強自我反思
首先,教師應當具備比較扎實的基礎知識,不但深入了解語文課程的相關知識,對于相關的美術學、生態學、文化學、人類學以及社會學都應當加以了解。其次,教師應當具有十分深厚的科學知識,如教育心理學。只有了解這些理論,教師才能對照理論反思自己的行為。其次,教師應當具備十分豐富的實踐知識,教學需要和社會實踐相互聯系,才能提升教學的質量。
(二)教師應當養成課后反思習慣
作為語文教師,應當養成良好反思的習慣,并且應當努力改變自己在教學當中的壞習慣,在教學當中要求自己具有耐心、細心、愛心。不斷反思自己,促進自身教學水平的提升。不僅如此,反思之后應當準備筆記本以及筆,將自己的反思記錄下來,避免以后忘記。只有這樣,才能促使反思起到積極的作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反思記錄不局限于紙筆,可以是微博、微信、QQ日志等。
(三)同事之間加強交流
為了反思自己,同事之間的相互交流可以起到很大的好處,如果自己對自己進行反思,很多教師難以發現自己的不足以及不夠客觀,如果是同事幫助自己就可以很好找到自己身上的不良習慣以及不良的行為。首先,教師可以和前輩對話以及交流,反思自己的不足。其次,和新教師進行對話和交流,從教師的語文課堂當中吸取經驗和教訓,并且以此反思自己的教學是否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語文教學當中應當采取必要的策略提升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以及質量,作為語文教師,在備課階段應當認清自己以及了解學生并且深入挖掘教材。在講課階段,應當營造平等教學的氣氛、激發學生興趣、多元評價以及多多提問。在教學反思階段,應當養成良好的反思習慣以及隨時記錄反思內容,并且和同事加強交流。
參考文獻:
[1]王彥生.關于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對策研究.中學生導報,2013,(24).
[2]高迪.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提高的對策探索.新課程,2015,(0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