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淑妮+林嘉慧+馬鄭鴻+梁紅+梁丹+李暉



(肇慶學院)
運用問卷調查法,對138名3~6歲幼兒的家長進行調查,分析幼兒觀看少兒動畫片的認知發展水平并探究影響其認知發展的主要因素。結果表明,少兒動畫片因其豐富的視聽效果以及家長的陪同指導與交流,能夠較好地促進幼兒認知的發展;但少兒動畫片本身還缺乏良好的開發和監管體系。研究對家長和少兒動畫片制作者提出了相關建議,以期少兒動畫片能更有效地促進3~6歲幼兒認知的發展。
少兒動畫片3~6歲幼兒認知發展家長指導一、引言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科技的發展,電視機及電子產品幾乎已經普及到每個家庭。對于幼兒來說,少兒動畫片已經成為他們成長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伙伴。但由于幼兒本身的年齡小、自控能力差、易模仿等特點,幼兒容易模仿少兒動畫片里出現的不良行為,家長從而選擇通過自己的參與和監管來降低少兒動畫片對幼兒的不良影響。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討少兒動畫片與3~6歲幼兒認知發展的關系,并分析出觀看少兒動畫片時影響幼兒認知發展的關鍵因素,研究家長的指導行為對幼兒認知發展的影響。
(二)核心概念界定
少兒動畫片是以圖畫表現人物形象、戲劇情節和作者構思的影片。
3~6歲幼兒的認知發展是指3~6歲幼兒獲得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隨時間推移而發生變化的過程。本研究主要從語言、記憶、想象、思維四個方面來分析少兒動畫片對3~6歲幼兒認知發展的影響。
家長指導是指家長根據自身的已有經驗水平、運用一定的方式方法指出并嘗試糾正幼兒及影視出現的不良行為(如粗口、暴力),從而使幼兒達到其期望目的的行為。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選取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區市區一所收費中檔的公立幼兒園,其招收的幼兒來自不同經濟和文化水平的家庭,選取對象具有代表性。本研究對該幼兒園小班、中班、大班各兩個班,共6個班的3~6歲幼兒家長進行問卷調查,共派發150份問卷,每班25份,每個年級50份,回收150份,摒除12份無效的問卷,最終得到有效問卷138份,問卷回收率為92%。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幼兒觀看少兒動畫片的基本情況
在問卷中,當問及家長“您孩子平時觀看的少兒電視節目類型”時,83.3%的家長選擇了動畫類少兒電視節目,即少兒動畫片。可見,接受調查的大部分幼兒都觀看少兒動畫片。同時,在幼兒平均每天觀看少兒動畫片的時長問題上,有82名幼兒的觀看時長在一小時以內,占總人數的59.4%,時間較為科學合理。而超出兩小時的僅占2.9%。
(二)家長指導情況
1.家長態度
(1)家長們支持幼兒觀看少兒動畫片
由圖1,48.6%的家長對幼兒觀看少兒動畫片持基本支持的態度,34.1%的家長持完全支持的態度,沒有家長不支持。可見大多數家長支持幼兒觀看少兒動畫片。
(2)家長們大多嘗試參與并監控幼兒觀看少兒動畫片的過程
在接受調查的家長中,99.3%的家長會控制幼兒觀看少兒動畫片的時間,并且多控制在0.5小時到1小時之間,時間控制較科學合理,體現了家長對幼兒觀看動畫片進行監控。在動畫片類型的挑選上,如圖1,有的家長以幼兒的喜好為選擇的依據,占總人數的45.7%,可以看出這部分家長非常重視幼兒的自主選擇,以幼兒的興趣喜好為標準,對于少兒動畫片是否適宜幼兒觀看沒有過多的關注。同時,仍有46.4%的家長會幫幼兒挑選動畫片,體現了這部分家長對幼兒觀看少兒動畫片的監控。
2.家長指導策略情況
(1)家長陪同指導情況
由圖2,在幼兒觀看少兒動畫片時,54.3%的家長陪同幼兒觀看并進行指導,人數僅占總人數的一半。而45.7%的家長有的陪同幼兒觀看卻不予以指導、僅在一旁做自己的事,有的根本不陪同幼兒觀看。
(2)指導方式情況
由圖2,當幼兒觀看的少兒動畫片出現不良內容時,52.9%的家長采取了先不打斷,等到幼兒觀看完之后再予以指導的策略。而36.2%的家長采取立即打斷并指導的策略,8%的家長立即打斷幼兒觀看并強硬地制止幼兒繼續觀看,2%的家長不予以指導。可以看出,部分家長認識到少兒動畫片存在著某些方面的不足,并希望通過自身的介入能減少動畫片的不良內容對幼兒的影響,但家長們的指導方式各不相同。
(3)家長與幼兒的討論交流情況
由圖3可以看到,觀看少兒動畫片時,討論的發起者多為幼兒,占總人數的56.5%;家長主動發起的次之,占總人數的37.7%;家長不愿意討論的和不討論的人數僅占8%。說明在觀看少兒動畫片時幼兒有討論的需要,家長也會根據動畫片內容與幼兒進行相關的討論。對于觀看少兒動畫片后,親子間的交流情況如圖3所示,家長主動與幼兒進行交流并指導的占49.3%,進行交流討論但不指導的占18.8%,家長單純復述動畫片內容的占21%,家長和幼兒不會進行討論交流的占10.9%。可見,有的家長對于幼兒觀看完少兒動畫片后的效果較為關注,通過主動地與幼兒交流討論,了解幼兒對于動畫片的記憶和理解情況、看完之后的行為習慣、生活常識或語言能力的發展情況,體現出這部分家長對少兒動畫片以及幼兒的發展較為關注。而另一部分家長有的雖然與幼兒進行交流,但卻沒有有效地指導,體現出這部分家長雖然有了初步的指導意識,但指導方式粗略隨意,沒有產生良好的指導效果,有的甚至不與幼兒交流,使得幼兒“想說”卻找不到傾聽者和交流者,遏制其表達的需要。
(三)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情況
1.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較高
本次研究問卷設幼兒認知得分最低為22分,滿分為110分。由此將幼兒認知水平劃分為22~39分;40~57分;58~74分;75~92分;93~110分五個等級,分別對應低、較低、中、較高、高五級。由表1可知,各班幼兒認知得分均值均處于75~92分,為較高等級。可見,被調查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較高。
2.觀看少兒動畫片,幼兒的語言發展最為顯著
由上表我們可以看到,在幼兒的認知發展中,無論是小班、中班還是大班,語言發展的得分最高,為24.73分,其次是記憶、想象、思維的發展。在彭紅霞的《兒童發展與教育》中提到,少兒動畫片引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幼兒語言教育由“被動教”變為“主動學”;以豐富的畫面結合語言來講述完整的故事,使幼兒更易于記憶、理解和掌握語言;為幼兒提供了標準的語音、語詞、語法以及語言交流的范本,有利于幼兒掌握更豐富的詞匯,有利于幼兒語法、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綜上可知,觀看少兒動畫片后,幼兒的語言發展最為顯著。
(三)家長指導與幼兒認知發展水平的關系
通過探究幼兒認知發展的各項影響因素發現,幼兒的班級、性別以及家長的學歷高低都與幼兒的認知水平不存在相關性,而家長指導與幼兒的認知呈顯著性的正相關。由表2可知,家長陪同幼兒觀看并指導與幼兒的思維發展呈顯著性的正相關;家長隔段時間針對動畫片進行交流與幼兒的思維和記憶發展呈顯著性正相關。家長陪同幼兒觀看少兒動畫片并將不良內容加以指導,有利于讓幼兒分清是非善惡,知道怎樣做是對的以及做錯事之后相應的自然后果,讓幼兒能夠在家長的引導下思考事件的邏輯性,從而促進其思維的發展。同時,幼兒在觀看完少兒動畫片后一段時間后通常會主動與家長交流,有49.3%的家長會主動詢問幼兒動畫片的情節及道理并加之適當的引導,當幼兒在回憶動畫片的內容并進行動畫片事件邏輯還原的時候就在無形中發展了其記憶力及思維能力。因此,家長適當的指導能有效地促進幼兒思維和記憶的發展。
四、討論
1.少兒動畫片本身和家長指導影響著幼兒認知水平的發展
少兒動畫片作為一種少兒喜聞樂見的視聽藝術表現形式,是一門融合文學、美術、影視和科技等多元成分的綜合藝術,更是一項系統的藝術工程。少兒動畫片的性質多為教育性動畫,可細分為知識性、德育型、生活型、拓展型動畫片。由于少兒動畫片自身的藝術性以及教育性,使得幼兒在觀看少兒動畫片的時候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美的熏陶,獲得認知各個方面的發展。幼兒正處于形象思維的發展階段,表現在任何場合下都要在清晰地感知具體事物影響的基礎上認識事物,思維依從于他們的知覺才能進行,而優秀的少兒動畫片既能吸引幼兒的視覺注意又能提高幼兒的理解能力,促進幼兒思維和記憶的發展。但要使少兒動畫片能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就要求家長不僅要考慮幼兒的興趣所在,同時要先了解少兒動畫片的題材和內容,了解幼兒的年齡階段特點,觀看少兒動畫片并與幼兒進行討論以及開展指導工作等。這樣,少兒動畫片的有益因素就能得到較好的發揮,更好地促進幼兒的認知發展。
2.家長重視少兒動畫片并對幼兒的身心發展給予密切的關注但挑選適宜的動畫片沒有標準
由以上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家長們認為少兒動畫片對于幼兒有積極影響,基本上都支持幼兒觀看少兒動畫片。但同時,由于我國少兒動畫片缺乏良好的開發和監管機制,少兒動畫片良莠不齊,不乏許多少兒動畫片存在著暴力、低俗等不健康的內容,影響幼兒的健康發展。因此,家長開始嘗試參與到幼兒觀看少兒動畫片的過程當中,反映出家長對家庭教育以及自身影響力的重視,同時也體現了當代家長對幼兒身心發展的期望和密切關注。但是對于怎樣的少兒動畫片才是適合幼兒的,家長們并沒有一致的挑選標準,使得挑選出來的動畫片可能只關注到該動畫片的聲音、圖文是否動聽、富有美感,而忽略了它是否易于理解,內容是否科學,是否符合了幼兒的興趣和最近發展區等,具有主觀性和不科學性。可見,一套適宜的少兒動畫片的挑選標準是廣大家長迫切需要的。
五、相關建議
1.對家長的建議
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應具備正確的育兒知識與科學合理的育兒方法,應把握好3~6歲幼兒認知發展的重要時期。第一,在觀看前期家長首先應該知道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自家孩子發展的特點;其次,家長要了解觀看該動畫片適宜的年齡段、主題內容、聲音色彩、語言運用,及其是否含有一定的教育內容等。第二,在幼兒觀看少兒動畫片時,家長最好能陪同幼兒一起觀看,增加親子互動的機會,融洽親子關系。當幼兒認真觀看動畫片或觀看的少兒動畫片出現了不良行為時,家長則不宜貿然打擾,這樣容易破壞幼兒觀看內容的完整性,而應先觀察幼兒的反應。而當幼兒肯定不良行為或者有模仿意識時家長應當特別注意,家長可以先記錄下來,事后再與幼兒討論。第三,在幼兒觀看完少兒動畫片后,家長可以通過提問,讓幼兒回憶動畫片內容,并通過語言表達自己的看法,能夠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兒的記憶和語言水平。
2.對少兒動畫片制作團隊的建議
首先,少兒動畫片制作者應提高自身知識技能和素養,了解幼兒心理學和幼兒教育,同時能夠不斷汲取家長們的反饋意見,從中得到啟發。其次,制作過程去“成人化”,從他們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的階段角度出發,制作出更多屬于我們本國兒童的適齡節目。再次,少兒動畫片要做出年齡階段的劃分,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兒童制作出相應的節目,并在制作前期深入3~6歲不同年齡層的幼兒群體,根據不同年齡層幼兒的作息時間,合理安排節目播出時間。少兒動畫片出版后還應在每部作品上做好標注,方便家長、老師等為幼兒挑選合適的少兒動畫片。
參考文獻:
[1]金琳.石家莊市區幼兒家長對少兒電視節目態度調查[D].河北大學,2013.
[2]彭莉潔.淺談動畫片對幼兒認知發展的積極影響[J].教海探蹊,2014,(11).
[3]彭紅霞.動畫片對幼兒語言發展的影響研究[J].兒童發展與教育,2011,(05).
[4]肖永亮.中國動畫教育現狀分析[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2011,(03).
[5]章敏.中國幼教動畫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2.
[7]劉晶.兒童認知與兒童電視節目研究[D].新疆大學,2008.
基金項目名稱:少兒電視節目對3~6歲幼兒認知發展的研究;項目編號:20151058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