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園
(福建省交通規劃設計院,福州 350004)
福州保稅港區國際物流園區在福建自貿區中的現實意義
■沈 園
(福建省交通規劃設計院,福州 350004)
福州保稅港區國際物流園區是福建(福州)自貿區重要的組成部分,本文通過對福州保稅港區國際物流園區發展歷程和保稅物流功能特點的研究,闡述了福州保稅港區國際物流園區在福建(福州)自貿區中的現實意義。
自貿區 保稅港區 國際物流園區 規劃
2014年12月12日,國務院決定設立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包括了福州片區、廈門和平潭片區。福州自貿區分為兩個部分: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含福州保稅區)和福州保稅港區(A區為新厝區塊、B區為江陰區塊)。江陰區塊是承接國際航運物流、鐵路物流及相關貨物貿易的重要平臺。位于福州自貿區江陰區塊的福州保稅港區國際物流園區,是海峽西岸最大的保稅倉儲、保稅展示交易中心。
建立保稅港物流園區,實施區港聯動,是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我國進出口總額穩步提升的大背景下形成的,從根本上改變了保稅區與港口“前港后區、相互分離”的狀況。并且優勢疊加,功能集成,有效地發揮港口的地理資源優勢和保稅區的政策優勢,促進保稅區和港口的協同發展,是我國保稅區向自由貿易區過渡的重要途徑,也是提升港口能級的重要舉措。
中國目前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僅僅靠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已經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建立自貿區就是創造新的增長極,目的是創新要素轉移和資源配置模式,使開放的尺度更大,能夠釋放新的政策紅利。在交通運輸部《關于加快現代航運服務業發展的意見》中,也明確提出要以自貿區為重要載體,切實提升現代航運服務業的水平和國際競爭力。保稅港物流園區的建立作為保稅區向自貿區轉型邁出的第一步,在政策功能上具有一定的優勢,將會促進國際貿易和港口國際物流的發展,帶動周邊地區的發展以及國民經濟的提高。
保稅區是中國發展自由貿易區的一種早期的過渡形式,實行全封閉化管理,與港區完全分離,主要發展保稅倉儲和加工貿易功能。保稅物流園區在港區一體化建設方面處于初級階段,雖使保稅區和港口對接,但在管理體制等方面和港區仍然分離,區內物流企業可開展國際中轉、國際配送、國際采購和國際轉口貿易,可對進出境及中轉貨物進行集裝箱的分拆和集拼。
保稅物流園區則是自由港的雛形,而保稅港則是另一種向自由貿易區發展過程中的形式,包含前方港區和后方保稅港物流園區,組成前港后區格局,實現區港聯動。保稅港物流園區的出現是對原有的物流園區、保稅區進行新一輪的改革和開放,最終朝著自貿區發展。
保稅港則將港和區一體規劃,深化港區一體化建設,充分利用港和區的資源優勢,劃分為港口作業區、倉儲物流區和出口加工區三大功能區域。
自貿區則是貨物進出無須通過國家海關區域,港區一體化建設更趨完善。自貿區主要有轉口貿易、加工制造、保稅倉儲和物流分撥等功能,兼具過境貿易、轉口貿易、易貨貿易、經銷代銷、展賣、物流分撥及金融服務等多種靈活多樣的功能,涵蓋了保稅區、保稅物流園區、出口加工區、保稅港區所有的功能。
保稅港物流園區是保稅區向自貿區轉型的必要步驟,是我國沿海港口城市發揮港口優勢,促進對外開放和經濟增長的新的助推力。

圖1 自由貿易區推進過程簡圖
福州保稅港國際物流園區位于福州自貿區江陰區塊,目前項目已落地。國務院設立自貿區的批復給福州保稅港區國際物流園區帶來政策優勢和國內外合作發展新機遇,促使區域產業功能轉型,為福建產業發展、提升、轉型帶來新契機。福州保稅港物流園區經過了一系列的變化與升級,并且定位未來的發展前景,最終將朝著自貿區方向轉型。

圖2 福州保稅港國際物流園區發展進程
5.1 園區概況
2010年5月國務院正式批準在福州江陰港設立福州保稅港區。重點發展港口作業、國際中轉、國際配送、國際采購、轉口貿易、出口加工、商品展示等業務。福州保稅港區國際物流園區,位于福州江陰國際航運港區后方,是保稅港依托港口資源,充分發揮區港聯動的政策和功能優勢,集現代物流企業、物流信息、物流設施于一體的國際物流基地。
園區規劃總面積1.1平方公里,包括倉儲區、國際配送區、國際采購區、轉口貿易區、國際商品交易區以及綜合物流管理服務等功能區。

圖3 福州保稅港國際物流園區區位圖
5.2 園區功能定位及規劃布局
(1)功能定位
福州保稅港國際物流園區作為保稅港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具有保稅倉儲及保稅展示交易、國際中轉、采購、配送和轉口貿易等功能,充分發揮福州保稅港區特殊政策、功能優勢,把握福建自貿區“先試先行”的先發優勢,建立為市場服務的公共物流服務平臺,打造海峽西岸國際物流中心。
(2)規劃布局
福州保稅港國際物流園區規劃布局,是在福州保稅港區總體規劃的框架下,依據國際物流運作特點,以及區港聯動功能特點,在總面積1.1平方公里園區內進行總體用地布局。國際物流區為海關監管區,園區實行封閉式管理,設置不間斷隔離圍網。實際用地面積0.943平方公里。總體用地布局形成三大功能區、二軸(東西、南北二大主干道)、一中心結構(海關監管中心)。

表1 建設規劃用地一覽表
三大功能區包括倉儲區、國際商品交易區和綜合物流管理服務區。倉儲區包含倉儲、國際配送、國際采購、轉口貿易等功能。倉儲主要進行物資的分類儲存,倉儲區必須在一定的時間內存放一定的貨物,因此要求較大的面積,主要設有倉庫、堆場;國際配送是利用保稅港區特殊政策,對進口保稅貨物進行分揀、分配、分銷、分送等配送分撥業務,或進行增值加工后向國內外配送,主要設置倉庫;國際采購是通過引入跨國采購中心在物流園區建立全球化的采購系統,依托本市的制造能力以及與之所形成的全球物流供應鏈,組織采購國內商品出口,主要設置倉庫;國際轉口貿易是依據賦予保稅物流園區內企業在區內開展轉口貿易功能,鼓勵進區企業開展國際物流運作,開展以轉口貿易為核心的服務貿易,促進外貿進出口業的快速發展,全面提升口岸功能,主要設置倉庫;國際商品交易區是國家深化改革和自貿區建設的示范區,主要設置國際商品保稅展示交易區、物流倉庫;綜合物流管理服務區包括綜合樓、公共信息服務大樓、卡口、停車場、檢驗檢疫查驗場地、生產配套等,是國際物流運作配套的綜合物流管理服務區。

圖4 福州保稅港國際物流園區規劃平面圖
自貿區的設立給福建經濟發展帶來了國內外合作新機遇,福州保稅港區國際物流園區作為福州自貿區江陰區塊的重要的保稅倉儲、保稅展示交易中心,是向自貿區發展的必經之路,隨著自貿區的設立,國際物流園區在功能定位和園區運作上以自貿區的建設標準和發展特點及要求進行相應升級,建立多系統的高效信息管理平臺,使自貿區信息交流無縫銜接,提升自貿區的服務能力、完善自貿區功能,充分發揮自貿區在福建經濟發展中的作用。目前福州保稅港是福建省唯一的汽車整車進口口岸,而國際物流園區開展的平行進口汽車保稅倉儲業務,由于壓縮了中間環節,不但降低汽車平行進口的貿易成本,使進口汽車車價降低20%~30%,而且形成整車倉儲、展示、銷售一體化,使整車平行進口向著集約化方向發展,標志著進口汽車保稅倉儲新政策在福建自貿區福州片區正式落地。
國際物流園區是自貿區承接國際物流產業的重要區域,借助對外開放前沿優勢,打造面向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放合作新高地,目標建設成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兩岸服務貿易與金融創新合作示范區。福州保稅港區國際物流園區作為福州自貿區建設的排頭兵,是保稅港區向自貿區轉型的橋梁,為自貿區的建立與完善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1]鄭瑜.我國保稅物流園區研究—兼論上海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的運營與發展.[D]西安:長安大學,2006.06.
[2]福州保稅港國際物流園區修建性詳細規劃設計文件[R].福州:福建省交通規劃設計院,2012.8.